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0 22:4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这一节课是人文主题,很适合运用“情境——探究——感悟”的教学模式。关于宋代的史料非常丰富,可以提供许多文字和图片来创设情境,语文学科的诗词学习也对本课多有裨益,要充分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时尚的资料料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并引导他们对跨学科知识进行迁移、整合,得出自己的观点,获取启迪。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这一课主题明确,一是都市生活,二是文化。都市有三个: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文化主要是宋词、史学和元曲。宋代都市文化非常丰富,它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第9课讲授宋代经济时已使用过《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为主要史料,因此本课的都市生活部分必然与之前的经济部分发生交叉,而文化以宋词为主,也须避免上成一节语文课,这是备课当中遇到的一个难点,所以在史料的选取上要避免重复,在文化解读上要突出历史感。学生情况分析:这一课的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宋代的节日、习俗有许多沿袭至今,这一部分可以略讲;文化方面,语文科七年级下册学习过《资治通鉴》中的《孙权劝学》,七年级上册学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宋词虽有所涉及,但是恰恰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代表作都没学过,学生对这三位词人是略闻其名而未知其文。因此教学中要以探究人物的生平,提取其精神品格为主要目标,调动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本课教材相结合,搭建立体的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宋词,了解北宋东京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赏析宋词,体会宋词的风格特色,提高文学鉴赏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认识“文学源于生活,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柳永的洒脱,苏轼的乐观,辛弃疾为国建功的抱负等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宋代都市生活、宋词教学难点:通过宋词提取历史信息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地图 文字材料 图片(剧照选自电视剧《知否》《清平乐》、越剧《柳永》、电影《白蛇·缘起》)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什么是都市?宋元时期最著名的大都市是哪里? 结合地理科学过的知识,说出对“都市”的理解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大都市的形成导致市民阶层的壮大。
一、宋元都市(一)北宋开封 展示开封简图,引导学生思考: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在哪里?如果走陆路进城,要经过什么地方? 识图,找出目的地,划出由南薰门经御街到大相国寺的路线 培养学生自学教材及识图的能力
1.御街 展示宋祁和柳永的图片和诗词,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吐槽,面对同一个皇帝,为何他们俩的结局不同 (一个抱得美人归,一个考取了却被除名) 解读诗词内容,思考问题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素养。2.了解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但同时认识到皇权专制的本质。
2.樊楼 过渡:皇帝是怎么看到他们的诗词的?宋代文人如何发表自己的作品?题壁是途径之一(如《题西林壁》《题临安邸》)。讲述:宋代文人最爱在酒楼畅饮作诗,酒店也会专门粉刷一面白墙供客人题壁,当时东京最豪华的酒楼就是樊楼。 1.观察组图、结合语文课学过的诗词作品进行猜测、思考。 2.对比《清明上河图》,找到樊楼。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
苏轼 1.到樊楼点什么菜呢?不妨请教美食达人苏轼。展示苏轼《猪肉颂》及与其相关的系列菜品 解读苏轼的作品。 添加现代元素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四个风格不同的作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苏轼。
司马光 讲述:其实乐观豁达的苏轼一生多次被流放,这与当时的变法有关,他既不赞成新党的操之过急,也不支持旧党的全盘否定,因此总是“不合时宜”。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去职,退居洛阳著书,此书耗时19年,数百万字,初稿竟无一字潦草。 回顾王安石变法和语文课学过的《资治通鉴》知识。 引导学生感受到苏轼的百折不挠、豁达乐观的精神。了解王安石、司马光的君子之争,同时感受司马光心系国家、治学严谨的精神。
桌子、火锅 过渡:回到点菜的话题,现在很有名的东坡肉东坡肘子有没有可能在当时的高档酒楼吃到呢? 观察图片、结合《猪肉颂》和“澶渊之盟”思考问题 1.引导学生了解宋代家具的变迁对生活方式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大相国寺 饭后可以逛街消食,当时最繁华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娱乐项目?什么时间开放?宋代有哪些节日? 自主学习教材,归纳知识点,了解大相国寺的规模,功能,开放时间。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突出课标知识点,把大相国寺的作用与宋代的主要节假日结合起来。
4.瓦子、勾栏 1.大相国寺的开放有固定的时间,除此之外,人们平时还有其他娱乐场所可供休闲吗?2.组图展示瓦子的繁荣景象 观察图片,明确“瓦子”和“勾栏”的定义和区别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组图让学生了解宋代都市的商业、文娱情况。通过最后一幅古玩地摊图导出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共同撰写考古专著《金石录》,他们在文史上志趣相投,闲时“赌书泼茶”。但北宋的灭亡和丈夫的去世结束了幸福的生活。 观察图片,通过解读李清照的诗词来了解她的经历。 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生平。从北宋过渡到南宋
(二)南宋临安 你知道这些文人与杭州如何结缘吗?柳永写《望海潮》;白居易两度在杭州任职;李清照南渡后定居杭州,辛弃疾曾在杭州任管理粮仓的官。特别补充:白娘子称许仙为“官人”,这是宋代特有的民间对丈夫的称呼,是“重文轻武”政策下官本位思想的体现,类似的还有“客官”“看官”等。 结合教材和语文学科的知识,说出这些人物与杭州的联系。 培养学生梳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通过这些文人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杭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
辛弃疾 展示辛弃疾曾在杭州管理粮仓,他的两首作品分别反映了当时的什么历史情形? 解读诗词,提取历史信息。 通过《青玉案·元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临安的繁荣景象。通过《破阵子》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爱国精神和报国无门的遗憾。由南宋偏安最终灭亡过渡到元朝。
(三)元大都 1.元大都的夜晚为何静悄悄?2.展示宋元科举制对比数据 ,引导学生思考,元曲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对比数据,提取历史信息并分析。 通过元朝的宵禁,引导学生理解从民间商业的角度来分析,实际上元朝的都市活力是下降的。通过宋元科举制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大量文人仕途无望,转而进行文学创作,导致元曲兴盛。
元曲 1.元曲包含哪些内容?2.你知道哪些元代文学家和他的作品吗? 自主学习教材,归纳主要知识点。结合语文课的知识,说出马致远、关汉卿的作品、元杂剧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补充了莆仙戏是南戏活化石这一知识,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意犹未尽 1.小结:梳理本课知识脉络2.推荐课外阅读史料: 明确课标要求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分辨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教学反思
优点:比较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把之前的宋元政治、经济有机联系起来。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没有说教的痕迹,基本做到润物无声。缺点:内容太多,补充了很多课标并未要求的知识。
宋祁
柳永
苏轼
司马光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Al
(御)街
(柳)巷
(樊)楼
(大相国)寺
瓦 子
宋词
北宋开封
文化


史学
南宋临安
元曲
元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