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提高文化素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如上网、查阅书刊、询问等);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統节日承载的文化内涵;通过课后拓展提升,送一步了解节日文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採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懂得传统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反映,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洋节”和“土节”的比较,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倡导健康的过节方式;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学情分析: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其知之甚少且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包含一定的资料搜集能力。通过课前对学生进行搜集资料的指导,选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针对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分组由学生完成各类资料的搜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及中秋节等的起源和习俗。
难点:青少年学生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我们中国人心中,过年蕴含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仅意味着丰收的喜悦、团聚的温馨,也承载着朴素的心愿、平凡的希冀。除了春节,我们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大家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什么是节日?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世界上各民族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节日。
什么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好,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后,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传统节日知多少
一、传统节日知多少
同学们,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继续补充: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中国有很多节日,但并不是所有的节日都是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前后相继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大家可以认真阅读课本113页第一段的内容,然后将中国传统节日演变时间轴补充完整。
中国的节日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商周以后,不少节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奠仪式。到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如除夕、元宵、端午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沟通,促进了节日文化的交流,节日文化内容也不断得到充实。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已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活动。
同学们,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往往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我们带着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一起走进第二个环节---传统节日我知道。
二、传统节日我知道
中国传统节日涉及领域广泛,这些节日连起来宛如一副历史文化长卷,描绘着丰富的内容,充满了诗情画意。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这节课呢,主要来探究一下中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春节:
春节,农历的岁首,我们也称为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穿新衣,贴春联,拿着压岁钱买爆竹。”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年味是让人最眷恋的味道。去年的寒假,为了增进亲子关系,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让大家自己动手,通过上网查阅、请教长辈、翻阅书籍等方式,收集春节的来源、春节的习俗和春节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等相关资料,开展了春节系列活动,大家还记得吗?
1、制作一期手抄报
2、记录我的家务日记
3、晒晒我家的年夜饭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成果吧。(展示学生寒假活动视频。)
接下来,按照老师课前的分组,大家开始展示成果、共同分享吧。
清明节组--追贤思孝,亲近自然
(学生代表讲解)
1.清明节的来源故事
2.清明节的习俗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清明节的文学记录)
端午节组—忧国忧民,奋发向上
(学生代表讲解)
1.端午节的来源故事
2.端午节的习俗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端午节有关知识)
中秋节组—幸福快乐,阖家团圆
(学生代表讲解)
1.中秋节的来源故事
2.中秋节的习俗
教师带领大家齐声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受中秋节的意境。
感谢三组同学的精彩分享,从课前资料准备到刚才大家的分享展示,从这些节日起源里,同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讲究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农事的中国人,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都体現了农耕文明的精神延续。
传统节日风俗就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这些习俗随着时间的变化是否变化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个环节---节日内涵探究竟。
三、节日内涵探究竟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的魂,寄托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情感。
探究一:通过学习,你发现传统节日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作用?
探究二;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探究三:如今我们正处在开放的时代,一些外国的节日也渐渐流行,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等,对于现在流行的“洋节”,你有什么看法?
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应该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明成果,应该不断挖掘、恢复和创新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热闹欢乐的民俗文化样式,培育特色鲜明的节日文化,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传统文化要传承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包含着人民心中的祝福,拥有深沉的文化底蕴。虽然岁月流逝间,经济、文化、科技、社会不断发展,过节的表达方式也在习俗的演变中被赋予了更多新时代的特色,但节日传承千年的家国情怀、亲情与乡情的功能却始终如一。
从2021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到端午节期间河南卫视推出的《洛神水赋》,传统文化以越发酷炫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们的“习大大”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场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根脉和文化基因,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同学们,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希望大家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将来都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好,下课!
课后作业:
为了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关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课,历史活动课本身富于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竞争性,适应了初中学生喜欢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心理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来进行课堂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充实学校德育的内容。其他同学通过观看所得到的感觉也要比教师讲授更加亲切,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七年级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培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