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帝国闯“疫”关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班别 姓名 学号
【时空坐标】
重大事件
时间 1368 1636 1644
明 清
【复习指引】
大明“栽”鼠疫
(一)政治统治
主题 具体内容
建立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 ,定都 ,他就是明太祖
朱 元 璋 强 化 皇 权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措施 (1)在地方:①取消 ,设立“ ”。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①废除 制度和 ,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设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 ,后来明成祖成立 。
特点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作用 集中, 加强。
【考点训练】1.“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历史上开始设“丞相”与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分别是( )
A.秦始皇、明太祖 B.汉武帝、明成祖
C.秦始皇、雍正帝 D.汉武帝、乾隆帝
(二)思想统治
主题 具体内容
科 举 考 试 的 变 化 内容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 的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形式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
影响 禁锢 ,应试的人成为
(三)经济
农业:引进原产自 的
手工业: 是明代丝织业中心; 是全国制瓷中心。
商业:商品经济 ; 和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著名商帮: 和
(四)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
(1)时间:
(2)次数:
(3)路线:从 出发,穿过 海峡,途经 ,绕过好望角,经过 ,最远到达 和 。
(4)意义:(助记“两交”)
①交往:
②交通:
2.戚继光抗倭
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的战争。
评价戚继光:
3.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
从郑和七下西洋到戚继光抗倭,体现明朝的对外关系从 走向
影响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合作探究1:根据材料,归纳当时明末社会状况。
材料一 武宗即位,逾月,即建皇庄七,其后增至三百余处。诸王、外戚求请及夺民田者无算。
——《明史》卷七十七《食货志·田制》
材料二 明朝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饷”、训练军队的“练饷”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饷”,合称“三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
——《陕西通志》卷八十六
二、大清“战”天花
(一)政治:军机处的设立
【考点训练】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
A.独掌政务决策大权 B.职官简练,事务清闲
C.重视保密,较为封闭 D.理政人员素质低下
(二)思想文化:文字狱
【考点训练】(2020·深圳)清明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
A.大兴文字狱 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
(三)经济
1、人们都在做什么?
2、这样的规模能是家庭手工业可以完成的吗?
(四)边疆管理
北
1.康熙平定 雅克萨之战签订:
2.乾隆平定
3.设置 管辖新疆
东
1.顺治册封 1. 收复台湾
2.康熙册封 2. 年设台湾府
3.雍正设立 管理西藏 3.1885年,设
4.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五)对外:闭关锁国政策
思考:闭关锁国带来什么影响?
三、“战”疫之败谁之过?
探究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战“疫”失败的原因。
(提示:可从政治制度,外交变化等方面思考)
材料一:万历、崇祯年间鼠疫,由于天灾严重,灾民四处流散;农民起义频繁,农民与官兵流动性高,导致鼠疫大规模扩散……
材料二:在清朝最强大的康乾时期,君主选择积极应对,了解研究,天花得到了有效遏制。在清朝进入颓败没落的咸丰时期,迷信老祖宗的传统,太医不思进取,无心学习改良,毫无疑问天花又再行泛滥猖獗……
趋势发展总结:
②对外政策基本走向:
从汉唐宋元的
到清朝的 。
①政治制度: 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