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思想内容、感情基调等方面,初步感知散文诗的体裁特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理解象征手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
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利用想象鉴赏诗歌。
[课堂导入]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小说家、戏剧家。
二、文体知识
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题材丰富,形式短小灵活。
三、朗读课文
1、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注意认真听音频中的字词读音和停顿,体会语言感彩。(欢快轻松)
2、明确字词读音:
匿nì笑 花瓣bàn 沐mù浴 祷dǎo告 嗅xiù到 罗摩mó衍yǎn那 膝xī上
3、近义词辨析——匿笑与窃笑
同:两者都有偷偷地笑意思。
异:匿笑是指偷偷地笑、悄悄地笑;窃笑是指幸灾乐祸、暗自欣喜而不显于面部,侧重指暗中讥笑。
4、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
四、阅读课文
1、教师提问,带领学生细读品味课文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假如”一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这个词是本文的文眼。
②“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一段写出了孩子的什么特点?
明确:本段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听着母亲的呼唤,“我”“暗暗”“匿笑” “一声儿不响”,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可爱、活泼、天真。
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
妈妈 我
沐浴后做祷告→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中饭后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跳到妈妈面前,恢复原形
④第4-7段按时间顺序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A.第4段写第一次嬉戏,这是一次对母爱无私的回报。孩子想为正在祷告的母亲做点什么,于是悄悄开放花瓣,并散发香气让母亲闻到。这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B.第5段写第二次嬉戏。母亲在读《罗摩衍那》时,“我”为了不让正午的阳光损伤母亲的眼睛而将自己的影子投在书页上,从而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C.第7段写第三次嬉戏。这是以孩子独特的纯真、调皮的行为方式来表现对母亲的热爱、依恋。
明确:这三次嬉戏都是“我”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深切的爱和依恋。
⑤《金色花》中,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所以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亲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只求妈妈能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⑥怎样理解妈妈对“我”说的“你这坏孩子”的一句嗔怪?
体现了母亲不见了孩子,内心焦虑惶恐,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也是母亲对孩子“失踪”的嗔怪。
明确:上文写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妈妈自然会嗔怪孩子,所以说“我”是“坏孩子”,嗔怪中透出的其实是至真的母爱。
<比较>变换了语序和标点符号后,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让学生朗读感受)
A、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
明确: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急切之情跃然纸上,而换了语序后,更加强调的是“你这坏孩子”;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而语序调换后无法体现。
变换标点为:“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明确: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他只是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
总结:妈妈的焦急、惊喜、嗔怪,“我”的撒娇、得意,俏皮,都体现出了“我”和妈妈的亲密和我们之间纯洁的爱。一样的意思,换一下语序、改一个标点,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我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所注意这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
⑦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对诗歌的品读,你认为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
孩子:活泼、可爱、顽皮、撒娇、天真、善良……
母亲:慈爱、善良、虔诚、勤劳……
⑧泰戈尔为什么要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象来比喻孩子呢?
明确: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而且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同时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2、课文全篇探究
①梳理全文,整理文章脉络
1-3自然段:变成金色花,陪伴母亲。
4-7自然段:三次小游戏,依恋母亲。
8-9自然段:调皮答母亲,母子情深。
②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与妈妈“捉迷藏”,让妈妈嗅到花香,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等,来表现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明确:这首诗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课后拓展]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
[板书设计]
玩捉迷藏: 看着妈妈工作
让妈妈嗅到花香
金色花 三次嬉戏 投影到书页上 母子情深
落到地上显原形
母子对话: 充满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