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陈涉世家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C.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D.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辍耕之垄上”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肉食者谋之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译文:(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惆怅怨恨了很久。
B.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译文:正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失掉了机会。
C. 卒皆夜惊恐。
译文:士卒们一整夜都惊恐害怕。
D.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陈涉长叹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5.名句默写。
(1) ,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2)《陈涉世家》中反映陈胜反抗封建等级制度的句子是“ ”。
(3)《陈涉世家》中体现陈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 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释】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是:
(2)贤:
(3)恐: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9.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B项,“数”的意思均为屡次。A项,“书”的意思分别为“动词,写”和“名词,丝帛”。C项,“然”的意思分别为“正确”和“连词,表转折,不过,但是”。D项,“次”的意思分别为“编次”和“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2.A 【解析】题干句子中“之”的意思为“去、往”。A项,去、往。B项,助词,无实义。C项,助词,的。D项,代词,指与齐军作战这件事。
3.D 【解析】“公子扶苏”指同一个人,不能分开。
4.B 【解析】B项,正确翻译为正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5.(1)且壮士不死即已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天下苦秦久矣
6.C 【解析】“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代指皇上,根据主谓断开的原则,可知节奏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
7.(1)这 (2)品德高尚,贤能 (3)担心,害怕
8.(1)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使天下动荡不安。
(2)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9.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词严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和,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