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冀人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1.1《昼夜的形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冀人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1.1《昼夜的形成》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10 16: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1《昼夜的形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太阳的东升西落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进一步认识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现象。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探究地球的运动”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及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活动2“模拟昼夜的形成”意在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应用与拓展“谁先迎来黎明”旨在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昼夜交替成因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与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统一观点的科学态度。21教育网
本课重点是认识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绕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2.能归纳出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能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科学思维: 1.能用科学的语言、记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2.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3.能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3)探究实践:1.能从昼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交替现象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对地球的运动和昼夜交替成因作出假设。3.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地球运动和昼夜交替成因的信息。21·cn·jy·com
(4)态度责任:1.能对天体的东升西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关于形成“天体东升西落”现象的可能性。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准备】
转椅、太阳模型、地球仪、橡皮泥、手电筒、同一地点昼夜情境图、哥白尼“日心说”视频等。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我们知道太阳每天从东方升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从西方落下。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出示同一地点白天与黑夜的图片)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呢?(交替、循环)21cnjy.com
2.提问: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和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探究地球的运动。
(1)作出假设。
①谈话:我们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成因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个学术讨论会,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谁的解释更清楚。
②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和理由。
③假设:太阳的东升西落可能是由于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2)实验观察。
①出示实验方法:
A.一名学生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
B.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
定自己是地球,规定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然后分别缓慢地进行顺时针(自东向西)和逆时针(自西向东)旋转,观察“太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www.21-cn-jy.com
②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3)得出结论。
①讨论:我们怎样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②小结: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2.模拟昼夜的形成。
(1)提出问题。
引导: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你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吗?
(2)作出假设。
假设:昼夜交替现象可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3)实验观察。
①讲述实验方法:
A.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粘上橡皮泥做的小人。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使地球仪被照亮一半,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区域。
B.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观察橡皮泥小人所在位置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②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4)得出结论。
①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推想自然界中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②小结: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对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2·1·c·n·j·y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引导: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判断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被太阳照到。
2.提示: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两个城市的东西位置来思考。
3.判断:学生进行判断。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理由。
【学习背景】
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地球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照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照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小时1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自转角速度为每地球自转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了地球上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还有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波。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等现象,这为学生进一步认识昼夜形成的原因等知识提供了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