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历史——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版本 人教版(2019)
年级 高一年级 教师
课题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地层层序律判断地球的演化历程。了解地质年代表的由来,掌握地质年代表的读取方法,能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 2.会借用化石推断古地理环境特征。 3.理解地球演化过程,形成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地层与地球演化历程。 2.化石与古地理环境。 3.地质年代表的建构、读取方法和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 恐龙在6千6百万年前早已灭绝,那么,现在的科学家又是如何了解这些庞然大物的呢?原来,科学家如同侦探。他们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 目的:诱发思考,激发学习探究兴趣。 环节一:借助地层推断地球的演化历程 介绍丹麦解剖学家和地质学家尼古拉斯·斯泰诺1669年在意大利北部山脉野外观察时,发现的地层层序律,展示太行山王莽岭地层图。 目的:启发学生观察与思考,理解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的含义。 环节二:借助化石了解古地理环境 介绍化石的概念,举例说明什么是遗体化石和遗迹化石。提出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图片”和“文字”的认识。 要点1、化石为地层划分提供依据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模拟地质考察 1、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2、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目的:考察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培养学生基于证据与逻辑推理的科学论断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要点2、化石为研究地区海陆变迁提供证据。 菊石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于中生代,在中生代海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位置,白垩纪末全部灭绝。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有菊石化石. 论断成果: 中生代时期青藏高原是一片汪洋,后逐渐隆起,成为现在的“世界屋脊”。 目的:借助地质学家的研究成果,培训学生综合思维,提升逻辑推理能力,感受地理学科问题解释魅力。 环节三、地质年代表展现地球演化历史 科学家对全球的地层和化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目的:渗透对比研究的地理学科思想方法,了解地理学家的工作逻辑,掌握地质年代表的内容和读取方法。 课堂小结: 整合课堂学习知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渗透地理思维逻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