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狼
(第2课时)
一、互动导入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再一同走进这篇短小生动又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合作探究
(一)找语句,识狼性。
全文表现了狼的哪些特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缀行甚远”——凶恶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狡猾、贪婪
“并驱如故”——贪婪
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
前狼假寐的目的:诱敌
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以骨”仍“缀行甚远”、不依不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面对屠户的“奔倚”“持刀”,两狼决定前后夹击,一狼“犬坐于前”,“盖以诱敌”,一狼则绕到背后,“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见它们的狡猾。
可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但狼被屠户最初的软弱迷惑,认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地眯着眼睛装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多诈中又透出了怎样的愚蠢,正像文章结尾中说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看行动,识人品。
屠户具有怎样的性格?
屠户的行动:
“投以骨”——怯懦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智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警觉且细心
屠户的性格是有变化的,先是怯懦,后来被狼的贪婪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改变自己,表现得勇敢、机智、警觉、果断。
(三)善辨析,识重点。
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
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狼。具体分析如下:
(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残、狡诈。每段描写均落脚在狼上。(3)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在“狼”上。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于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类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四)析议论,识哲理。
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和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运用比喻和讽刺的修辞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最后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从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都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能够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要心存侥幸,要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馀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亦可笑已!
【注】 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同“早”。③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屠人货肉归(卖)
(2)瞰担上肉(窥视)
(3)尾行数里(紧跟着走)
(4)仰首审视(仔细观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
答案:屠户很害怕,拿出刀来吓狼,狼稍微退后了几步。
(2)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答案:不如姑且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
3.[甲][乙]两文中的狼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两文中的狼都很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4.[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答案:(示例)喜欢[甲]文中的。因为[甲]文中的屠户具有勇敢、机智、顽强的斗争精神,他通过自己的勇敢与机智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其精神给人以教益。而[乙]文中的屠户虽然也获利了,但他只是坐享其成,其教育意义远没有[甲]文那么积极而深刻。
5.[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答案: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甲]文: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乙]文:不能过分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不计后果。
四、达标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狼》一文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
B.《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C.《狼》一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D.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号青莲居士,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解析:A项,《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C项,叙事顺序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D项,蒲松龄号柳泉居士。
3.阅读《狼》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②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2)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答案:骨头已经没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A项“犬坐”指像狗似的蹲坐,中间不能断读;C项“其一”指另一只狼,不能断开;D项主谓之间没有停顿。
五、课堂小结
人拥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与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是我们学习《狼》这课应该懂得的道理。课后希望同学们能让《聊斋志异》走进自己的课余生活,在那奇异的幻境中,感受文学殿堂的美妙,体会现实人生的甘与苦。
六、布置作业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哪些启发?
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的,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