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4.1被动运输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4.1被动运输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10 18: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 被动运输
01
02
基础知识:
①扩散;②渗透作用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03
被动运输
①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②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掌控着道道闸门,驱动着各式舟车,
输入输出中忙碌,被动主动间选择,
生物大分子铸就,神奇的生命之膜。
蔗糖溶液
开始液面
半透膜
烧杯
清水
长颈漏斗
扩散作用方向:
扩散作用:指物质分子从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向相对含量少的地方自由运动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溶质:高浓度→低浓度
溶剂:低浓度→高浓度
扩散作用
现象: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滴清水中,清水很快变成红色。
问题探讨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如果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为什么?
2.如果用一层纱布(全透性)代替玻璃纸,还会出现原来的现象吗?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讨论】
渗透经典实验(视频)
在一个长颈漏斗是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如右图所示现象。玻璃纸(又叫赛璐玢)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它,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渗透作用
半透膜
蔗糖分子
水分子
清水
玻璃纸(半透膜)
蔗糖溶液
S2
S1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离子和小分子自由通过的膜结构。
物质能否通过只与膜上孔径直径的大小有关。 比如:
玻璃纸,肠系膜,蛋壳膜,鱼鳔等
渗透装置
渗透作用
半透膜
蔗糖分子
水分子
清水
玻璃纸(半透膜)
蔗糖溶液
S2
S1
单位时间内:
从烧杯扩散到漏斗中的水分子数 > 从漏斗中扩散到烧杯的水分子数
水多
水少
讨论1 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渗透作用
讨论2 如果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
不会,当管内的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管中的水柱产生的压力将加快漏斗中水分向外扩散的速度,最终达到平衡,液面将不再上升。
液面不再上升时,还有水分子移动吗?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吗?
此时仍然有水分子进出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浓度不相等
S1
S2
漏斗内溶液浓度S1>漏斗外溶液浓度S2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讨论3 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讨论4 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不会。因为纱布不是半透膜,孔隙很大,可溶于水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包括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都能通过。
单位时间内玻璃纸两侧水分子进出平衡,漏斗中的液面将保持不变。
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概念:
2.渗透作用发生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3.渗透作用结果:
4.渗透作用中水的运输方向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
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双向扩散,直到水分子进出速率达到动态平衡
①从溶质的角度分析:
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②从水分子自身的角度分析:
高含量一侧→低含量一侧
—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
说明: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是指溶质颗粒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质量浓度。
半透膜
含水量___
含水量___
___浓度溶液
___浓度溶液




渗透平衡时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
渗透现象中液面变化的判断
一段时间
左侧液面下降
右侧液面上升
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
假设: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
液面
等高
渗透作用
一段时间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2mol/L
2mol/L
2mol/L
2mol/L
液面
不变
液面
等高
葡萄糖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NaCl溶液在水中呈现离子状态,导致左侧浓度升高,水分子由2mol/L的葡萄糖溶液→2mol/L的NaCl溶液,则左侧液面升高,最终高于右侧。
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单位体积中溶质分子的数目多,渗透压越大。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1.如图实验装置中,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透过,a侧是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b侧是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初始状态如图,则下列关于液面的变化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先降后升,b先升后降 B.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
C.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D.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b侧浓度高于a侧
渗透作用
A
当堂检测
2.判断:(1)漏斗内液面升高的原因是:水分子只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   )
(2)液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即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时水分子不再进出半透膜(   )
(3)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状态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同( )
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实际观察到的只是水分子双向运动差异所导致的液面变化。
当液面高度不再变化时,水分子仍进出半透膜,但进出达到平衡。
渗透平衡后,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液面高(液面高的一侧溶液浓度也高);浓度差越大,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
×
×
外 界 溶 液 浓 度
细 胞 质 的 浓 度
小于
大于
等于
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
等渗溶液
0.9% NaCl溶液中
20%的蔗糖溶液中
清水中
失水皱缩
形态不变
吸水膨胀
一.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外界溶液
细胞膜
半透膜
蔗糖溶液
细胞质基质
相当于
相当于
浓度差
讨论:一个动物细胞能否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动物细胞与外界溶液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
②细胞内溶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
①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一.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理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这些有机物相当于“问题探讨”装置中的什么物质?
2.红细胞的细胞膜是不是相当于“问题探讨”中所说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5.对病人注射药物时,需将药物溶解在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里进行注射,其目的是?
血红蛋白属于大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
红细胞的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
不一定,红细胞吸水后,细胞质浓度也降低,当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时就不吸水了,如果细胞质浓度还没降到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就涨破了,那么红细胞就因吸水而涨破。
浓度差,正相关
相当于蔗糖分子
使红细胞既不吸水涨破,也不失水皱缩,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一.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思考 讨论(P63)
如果将装置中的漏斗换成植物细胞将如何?和动物细胞一样也会吸水或失水吗?
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
西红柿上放糖,一会儿后就可看到水分渗出。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4-2成熟植物细胞模式图
细胞膜
细胞液
细胞质
液泡膜
细胞壁
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全透性/伸缩性小)
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水进出植物细胞:主要是指水经过__________进出液泡。
原生质层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植物细胞结构
预期结果:由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因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_____,细胞_________;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液泡又会_______,细胞_________。
水是怎样进出植物细胞的呢?原生质层是不是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设计方案:将植物细胞浸润在 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再将细胞浸润在 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
设计方案(材料 处理) 预期结果
缩小
失水皱缩
变大
吸水膨胀
较高浓度
清水
表达交流
进一步探究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水是以渗透作用的方式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二)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活细胞(不可用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
2、细胞有大液泡(最好含色素)
3、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小于细胞液浓度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含大液泡,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但液泡无色,直接观察现象不明显。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质壁分离明显的黑藻细胞
黑藻是高等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和大而清晰的叶绿体,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二)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对材料的要求
材料试剂用具
当堂检测:下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及清水、0.3 g/mL蔗糖溶液、0.5 g/mL蔗糖溶液、0.3 g/mL尿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时间1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2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
A.a B.b C.c D.d
B
2、试剂
① 0.3g/mL的蔗糖溶液 ② 吸水纸 ③ 清水
材料试剂用具
质壁分离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二)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b溶液: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如一定浓度的甘油、尿素、葡萄糖、乙二醇、NaCl、KNO3溶液等,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微粒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盖上盖玻片,制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
1
2
3
4
滴清水
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低倍镜观察
撕取洋葱鳞片叶时要不带叶肉且不宜过大,避免制作装片时出现重叠和气泡,撕取后要放入载玻片上的清水中
第一次观察
①有一个______的中央大液泡
②原生质层紧贴___________
紫色
细胞壁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二)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方法步骤
6
低倍镜观察
实验步骤
5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7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8
低倍镜观察
引流法
第二次观察
①中央液泡逐渐______,紫色逐渐______
②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______
分离
变小
变深
重复几次
重复几次
第三次观察
①中央液泡逐渐_____,紫色逐渐_____
②原生质层逐渐_____细胞壁
紧贴
变大
变浅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二)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方法步骤
实验步骤
中央液泡大小及颜色 原生质层位置变化 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
清水
中央液泡变小颜色加深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颜色变浅
原生质层恢复原位
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基本不变
基本不变
第一次对照
滴加蔗糖溶液
滴加清水
第二次对照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三)实验结果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注:介于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质壁间隙)的溶液:
外界溶液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质壁分离和复原-分析
质壁分离
介于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质壁间隙)的溶液:
思考:当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液A和外界溶液浓度B大小关系:
B
A
参考:
细胞液A可能大于、可能小于、也可能等于外界溶液浓度B
外界溶液
(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________;
(2)植物细胞是通过__________吸水和失水的。
半透膜
渗透作用
2.原因
内因
外因
①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________
②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____
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________
半透膜

浓度差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植物细胞的失水量=吸水量→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状态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五)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发生的条件/原因
(四)实验结论
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具有大液泡;具有细胞壁。
1.判断细胞的活性
2.测定细胞液浓度的范围
待测成熟植物细胞
镜检
不发生
质壁分离
活细胞
死细胞
一定浓度蔗糖溶液
发生
质壁分离
待测成熟植物细胞
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镜检
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两种外界溶液的浓度之间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六)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的拓展应用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4.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
不同
植物细胞
同一浓度蔗糖溶液
镜检
判断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
同一植物的
相同成熟细胞
未知浓度的溶液
镜检
比较刚发生质壁分离时所需时间的长短
比较质壁分离
所需时间的长短
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反之则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小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六)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的拓展应用
乙溶液: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
成熟
植物细胞
不同种类
溶液
镜检
只发生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
后自动复原
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如蔗糖溶液)
溶质能透过半透膜(如KNO3溶液)
如一定浓度的甘油、尿素、葡萄糖、乙二醇、NaCl、KNO3溶液等,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微粒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六)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的拓展应用
盐酸、酒精、醋酸等溶液能杀死细胞,不适于做质壁分离实验的溶液。
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对细胞无毒害作用,浓度适中的外界溶液;
在高浓度溶液中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溶液浓度过高时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细胞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
(1)在实验操作中,共涉及三次显微镜观察,第一次用低倍镜观察,第二、三次用高倍镜观察(  )
(2)当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液的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
(3)质壁分离过程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紫色区域逐渐变小(  )
(4)滴加盐酸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实验(  )
×
×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
当堂检测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为什么选择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
2、为什么选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而不用50%的蔗糖溶液、30%盐酸?
3、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 ,内因是 ,
5、此实验中如果将30%蔗糖溶液换成KNO3溶液或尿素溶液,会出现什么现象?请依次描述所涉及到的跨膜运输方式。
具有紫色大液泡,
观察现象明显。
会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①伸缩性:原生质层>细胞壁;
发生质壁分离后又会自动复原。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②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4、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具有大液泡;具有细胞壁。
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干种子细胞、死细胞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1、具有浓度差的溶液之间一定会发生渗透作用。( )2、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 )4、玻璃纸是一种 膜, 可以通过它,而蔗糖分子则不能。5、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 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6、物体内有三个相邻的细胞a、b、c,已知它们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是a>b>c,那么它们三者之间水分渗透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半透水分子顺C水进出细胞的原理本周作业
1.完成
①《一遍过》《同步作业》(分层训练到P144及第三章综合测评)到4.1《被动运输》;
小组长周四晚自习前检查,周五反馈检查结果。
2.预习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预习要求:教材有圈点;尝试完成《同步作业》
”练习与应用“有把握的用钢笔完成,没把握的答案用铅笔写。
人工合成的脂双层对物质的通透性
氧气、氮气 二氧化碳、水
甘油、
乙醇、苯
氨基酸
葡萄糖
核苷酸
H+、 Na+、 K+、 Ca2+、 Mg2+、 HCO_
合成的脂双层
无机小分子
脂溶性
有机小分子
较大的
有机小分子
离子
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
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2.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都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何通过细胞膜呢?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的,以及分子量小的物质,气体等可以直接透过脂双层。
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需要转运蛋白的帮助
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1.概念:像水分子这样,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2.特点:顺浓度梯度;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3.种类:
①自由扩散(浓度差决定运输速率)
②协助扩散(浓度差和转运蛋白数量决定运输速率)
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一)被动运输
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特点
①顺浓度梯度运输
②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③不需要消耗能量
(3)实例:
气体、水、尿素、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小分子
(4)影响因素:
浓度差、温度
浓度差
扩散速度
转运蛋白
扩散速度
能量
扩散速度
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二)自由扩散
(1)概念: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叫做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2)特点
①顺浓度梯度运输
②不需要消耗能量
③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3)实例: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水通道蛋白等
浓度差、转运蛋白种类和数量、温度
浓度差
扩散速度
能量
扩散速度
(4)影响因素:
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三)协助扩散
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否消耗能量(ATP)是否需要转运蛋白举例图例曲线图(一定浓度范围内)影响因素高浓度 低浓度(顺浓度梯度)不消耗不需要需要氧气、二氧化碳、乙醇、苯等葡萄糖、氨基酸、水等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差浓度差;转运蛋白的数量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四)被动运输比较(1)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2)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直径和形状相匹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不需要与分子或离子结合。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五)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转运特点
自身构象
是否与转运的分子结合
是否有特异性
实例
图示
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改变
不改变
不结合
结合
具有
具有
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红细胞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五)转运蛋白
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3、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4、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5、协助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如图,其中通道蛋白的转运速率比载体蛋白快得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自身构象不发生变化B、载体蛋白转运物质具有专一性,而通道蛋白没有C、载运蛋白的数量会限制其转运物质的速率D、通道蛋白转运速率越快,推测其转运物质耗能更多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当堂检测C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是否正确。
(1)细胞膜和液泡膜都相当于半透膜。( )
(2)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
(3)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
2.基于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

×
D
课后习题-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3.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可以预测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1.细胞液中物质的浓度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现提供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设计实验,测定该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相当于多少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并分析其中的基本原理。
【提示】可以配制出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配好的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适当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情况。记录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以及刚好尚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据此推算出细胞液溶质浓度应介于这两个浓度之间。
2.温度变化会影响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吗?请你提出假设,并设计检验该假设的实验方案。
【答案】假设:温度变化会影响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设计实验:可以借用本节问题探讨中的渗透装置进行实验。将该渗透装置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漏斗管液面上升速度的快慢,判定温度是否影响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实验中要注意排除各种无关变量的干扰,如置于不同温度中的漏斗内的蔗糖溶液的量和浓度必须相等,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二、拓展应用
课后习题-练习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