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5.4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第1课时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学习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原理及方法
3.说明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4.说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本周作业
1.完成
《一遍过》《同步作业》到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固学案》到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周四晚自习前课代表安排小组长统一检查(批注ABC等级日期)周五反馈检查结果
下周晚自习:复查《一遍过》;抽查联考试卷
2.预习
5.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预习要求:教材有圈点;尝试完成”练习与应用“有把握的用钢笔完成,没把握的答案用铅笔写。
你参观或听说过植物工厂吗?植物工厂在人工
精密控制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营养
液成分等条件下,生产蔬菜和其他植物。有的植物
工厂完全依靠LED灯等人工光源,其中常见的是红
色、蓝色和白色的光源。
1、靠人工光源生产蔬菜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要控制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成分和温度等条件?
用人工光源可以避免由于自然环境中光照强度不足导致的减产。同时,人工
光源的强度和不同色光是可以调控的,可以根据植物生长的情况进行调节,
以使蔬菜产量达到最大。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既有植物自身条件,也有外界环境条件。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成分和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外部条件,因此要进行控制,以便让植物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
问题探讨
讨论
在植物工厂里,人工光源可以为植物的
生长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在自然界,万物
生长靠太阳。太阳光能的输入、捕获和转化,
是生物圈得以维持运转的基础。
光合作用是唯一能够捕获和转化光能的
生物学途径。因此,有人称光合作用是“地
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那么,植物捕获光能需要依靠的物质和结构是什么呢?
H2O
CO2
C6H12O6 O2
绿色植物能够捕获光能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植物的叶片多数是绿色的,说明其中有绿色的色素。玉米中有时会出现白化苗。白化苗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待种子中贮存的养分耗尽就会死亡。
证明:
光合作用需要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可能与光能的捕获有关
绿叶中的色素究竟有哪些呢?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吗?
正常玉米植株和白化玉米植株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分为脂溶性色素(如叶绿素等)和水溶性色素
(如花青素),前者参与光合作用,后者不参与。
注:
探究 实践
(1)提取: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2)分离:—纸层析法。 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
中。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
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实验原理:
目的要求:
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
定性滤纸等、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等
(体积分数95%乙醇+无水碳酸钠)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由20份石油醚(60~90℃下分馏出)、2份丙酮、1份苯混合而成
方法步骤:
(一)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剪碎
加SiO2CaCO3乙醇
研磨
过滤
滤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SiO2:有助于研磨充分
CaCO3:防止色素(叶绿素)被破坏
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保证色素充分释放且挥发量少。
为什么要剪去两角?
2、制备滤纸条
方法步骤:
避免层析液在边缘扩散过快(边缘效应),
使其同步到达细线
1cm
铅笔线
剪去两角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
宽度略小于试管直径、
长度略小于试管长度的
滤纸条,再将滤纸条一
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
一端底部1cm处用铅笔
画一条细的横线。
干燥的定性滤纸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要求:细、直、齐;
而且要求含有较多的色素。
方法步骤: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
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
细线(也可将滤液倒入培
养皿,再用盖玻片蘸取滤
液,在横线处按压出均匀
的细线)。待滤液干后,
再重画一到两次。
(使色素带不重叠、平整、不弯曲)
(待滤液干后,再重画一到两次。重复2—3次)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思考
①为什么层析液不能浸没滤液细线?
②为何要盖上培养皿?
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防止层析液挥发(层析液有毒易挥发)
方法步骤:
4、分离色素
将适量层析液倒入
小烧杯(试管)中,将滤纸条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用培养皿盖住烧
杯口(棉塞塞紧试
管口)。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纸层析法
层析液
培养皿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实验结果: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含量约占3/4)
(含量约占1/4)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1、色素带的位置说明什么问题?
2、色素带的宽窄说明什么问题?
3、色素带的间距最宽和最窄的分别是?
思考: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最少
较少
较多
最多
最快
较快
较慢
最慢
定性滤纸
培养皿
灯芯棉
四个同心圆的色素带,从外往里依次为:
思考:
1.如图表示某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装置。应将滤液滴在a处还是b处?实验结果应会出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最外层应是什么颜色?
实验改进与思考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方法方法改进:
光合色素功能:吸收、传递(四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实验异常结果分析
3、收集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4、滤纸条色素带重叠:
没等干后再划线、滤液线不能达到细、齐的要求,使色素扩散不一致。
菠菜叶不新鲜,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浓度太低
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滤纸条无色素带:
2、滤纸条只呈现胡萝卜素、叶黄素色素带:
忘记加碳酸钙导致叶绿素被破坏或所用叶片为“黄叶”。
忘记画滤液细线。
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与生活的联系
为什么有些植物叶片在不同时期颜色不同呢?
春夏:由于叶绿素的含量大大超过类胡萝卜素,而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被掩盖,只显示出叶绿素的绿色。
秋天:由于秋季低温使叶绿素被大量破坏,而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示出来,叶片变黄。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归纳:---色素与叶片的颜色
正常 绿色 正常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比例约为3∶1,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正常叶片总是呈现绿色
叶色 变黄 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
叶色 变红 秋天降温时,植物体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
学科交叉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是400-760nm;不同波长的光,颜色不同;波长小于400nm的光是紫外光;波长大于760nm的光是红外光;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1、色素的吸收光谱
三.捕获光能的色素
图:自然光通过三棱镜
图:自然光经过色素提取液后通过三棱镜
绿叶中色素的作用:吸收可见光
现象:色光带变暗,
且蓝紫光和红光大部分被吸收
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这4种色素吸收的光波长有差别,但是都可以用于光合作用。
绿叶中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绿光反射入眼,人们看到的是绿色。
1、色素的吸收光谱
三.捕获光能的色素
植物工厂的LED灯都是做成全红、全蓝、红蓝组合三种形式。
旁栏思考:植物工厂为什么不用发绿光的光源?
绿色光源发绿色光,这种波长的光几乎不能被光合色素吸收,因此无法用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正常韭菜
韭黄
叶绿素是光合色素中重要的一类色素,绿色植物只在光下才能合成叶绿素。韭黄是在黑暗的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因为植物此时不能合成叶绿素,只能长成黄化苗,而黄化苗的薄壁细胞比较多,吃起来较嫩,口感比韭菜好一些。
2、影响色素合成的因素
(1)光照
光是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必不可少的条件。植物在缺光条件下影响叶绿素形成而使叶子发黄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
三.捕获光能的色素
色素名称 元素组成
β-胡萝卜素 C、H
叶黄素 C、H、O
叶绿素a C、H、O、N、Mg
叶绿素b C、H、O、N、Mg
(2)矿质元素:氮、镁:叶绿素的组分;
铁、铜、锰、锌:叶绿素酶促合成的辅因子。
三.捕获光能的色素
2、影响色素合成的因素
(3)温度
最适温度是20~30℃,最低温度约为2~4℃,最高温度为40℃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均降低合成速率,加速叶绿素降解。
秋天叶子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秧苗变白等现象,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
(4)水(了解)
植物缺水会抑制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且与蛋白质合成受阻有关。严重缺水时,叶绿素的合成减慢,降解加速,所以干旱时叶片呈黄褐色。
三.捕获光能的色素
2、影响色素合成的因素
显微镜下的叶绿体
三.捕获光能的色素
(1)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内含许多基粒【由类囊体(组成基粒的囊状结构称之为类囊体)堆叠而成】,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基质。
(2)每个基粒都含有两个以上的类囊体,多的可达100个以上,叶绿体内有如此众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极大的扩展了受光面积,提供了酶的附着位点。
1g菠菜叶片中的类囊体总面积竟有60m2左右。
(3)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一) 叶绿体的结构(P100)
四.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色素
酶
类囊体
叶绿体除吸收光能外,还有什么功能呢?
(二)叶绿体的功能
资料1:1881年,[德]恩格尔曼的实验1:把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
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小室内,在黑暗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发
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把装置放在光下,
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没有空气黑暗
极细光束
完全光照
注: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带状分布,细菌为需氧菌,可以运动。
1、恩格尔曼第一个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思考 讨论
四.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1、选材:
①水绵具有细长螺旋带状叶绿体,易于观察现象。
②好氧细菌的利用,准确显示出氧气产生的部位。
2、设计:
①排除干扰方法:黑暗无空气环境,排除了光和氧气的干扰。
②实验对照设计:a.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b.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对比实验,从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
③观测指标设计:通过好氧细菌分布情况,检测判断释放O2部位及强弱。
2、恩格尔曼在选材、实验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四.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没有空气黑暗
极细光束
恩格尔曼的实验2:用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
临时装片,发现大量需氧细菌聚集在红光
和蓝紫光区域。
(二) 叶绿体的功能
3、在第二个实验中,大量的需氧细菌聚
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为什么?
因为水绵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此波长光
的照射下,叶绿体释放O2多,适于好氧细菌在此区域分布。
资料2: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4、综合上述资料,你认为叶绿体具有什么功能?
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并且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四.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恩格尔曼的实验
其他实验证据(如有机物的合成部位在叶绿体)
不能说明
说明
说明
1954年科学家才确认光合作用全过程均发生在叶绿体
(二) 叶绿体的功能
四.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总结:在叶绿体内部巨大的膜表面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这是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
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4中色素
B.有些植物细胞的液泡中也含有色素
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光能
D.植物细胞内的光合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
1.基于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叶绿体只有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 ( )
(2)叶绿体类囊体上有巨大膜面积,利于吸收光能。 ( )
(3)植物绿叶之所以呈绿色,因为叶片中叶绿体吸收了绿光。 ( )
A
5.4.1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练习与应用(P101)
1.海洋中的藻类,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大致依次是浅、中、深。这种现象与光能的捕获有关吗?
反射绿光,吸
收红、蓝紫光
红藻
绿藻
褐藻
反射红光,吸
收蓝紫光较多
波长长
波长短,能到达深海区域
反射红黄光,吸收蓝紫光绿光
波长适中
5.4.1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练习与应用(P101)
水对红、橙光的吸收比对蓝、绿光的吸收要多,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短波长的光。因此,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褐藻分布于海水中层,吸收蓝紫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海水的深层。
藻类 色素种类 含量最多的色素 水层及主要存在的光
绿藻
褐藻
红藻
存在红光和蓝紫光
存在绿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a、叶绿素b、
胡萝卜素、叶黄素
叶绿素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反射绿光
叶绿素a、叶绿素c、
胡萝卜素、6种叶黄素
某种叶黄素
主要吸收绿光蓝紫光,
反射红黄光
叶绿素a、叶绿素d、
胡萝卜素、叶黄素、
藻红素、藻蓝素
藻红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反射红光
存在蓝紫光
浅水层
中水层
深水层
水对红、橙光的吸收比对蓝、绿光的吸收要多,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短波长的光,因此,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褐藻分布于海水中层,吸收蓝紫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海水的深层。
5.4.1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补充资料:---藻类中色素种类及光在海水中的分布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处理 A B C
SiO2(少量) + + +
CaCO3(少量) - + +
95%乙醇(10毫升) + - +
蒸馏水(10毫升) - + -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
练一练
黄绿色
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
几乎无色
叶绿素不溶于水
深绿色
大量叶绿素溶于乙醇中
5.4.1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