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邓稼先》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17:2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邓稼先(1)
总第 课时
主备人: 主备日期:
二次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背景
2、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初步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重 点:整体感知课文 ,初步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难 点:体会情感,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人生。
教学过程:
主备内容 二次备课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速读课文,然后投影呈现问题,男女生竞赛答题: 1、本文作者__________,你知道作者的一些什么情况? 2、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他被张爱萍将军称为“__________”。他的一生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概括。 3、文章分__________个部分。这几部分的小标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材料有哪些在文中没有提到: (1)邓稼先一生简历。 (2)邓稼先是如何与疾病作斗争的。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 (4)邓稼先给作者的一封短信。 (5)邓稼先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6)邓稼先在求学期间喜欢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5、贯穿全文、连缀人物和事件的线索是什么? 二、背景及人物介绍:“两弹一星”、 邓稼先、杨振宁 1.“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三、视频补充介绍 四、整体感知 结合小标题,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突出其历史贡献之大。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最有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五、小结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六:作业: 1、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 邓稼先、杨振宁 2、深入感受邓的崇高精神品质 3、加强朗读
1、邓稼先(2)
总第 课时
主备人: 主备日期:
二次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重 点:体会和理解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难 点:体会情感,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人生。对邓这种工作态度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主备内容 二次备课
一、学生自读课文,互相质疑 引导解决以下问题: 1、邓稼先的气质和性格是什么?是由什么决定的 2、开头为何要介绍百年历史? 3、文章为何引用“五四”时期的歌? 4、作者为什么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这样对比的效果怎样? 5、对文中有些语句的理解。 二、重点语段阅读,探究讨论 (一)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 (二)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三)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五)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三、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四、作业: 1、查找资料,完成“星光闪耀”小手抄报 2、做好优加本上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