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0 23:2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2022年 月 日 上课时间:2022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掌握“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了解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激发爱党情感;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一、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 播放《乡愁》的朗读音频。师: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愿望?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对,表达了诗人渴盼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教师请同学们细细品味“祖国的宝岛”一词,它包含哪些含义?一是说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二是说台湾是一方宝地。可是,作为中国的领土,两岸的人民却不能自由往来,甚至处于长期的隔绝、长期骨肉分离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的隔绝状态是什么时候被打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自主学习:1.我国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什么是“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的影响?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有哪些新发展?
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 对自主学习的问题先同桌互学,之后前后桌交流合作。1.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的影响?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有哪些新发展?
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 每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学内容,之后教师精讲点拨。(一)台湾——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教师:我们常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那么,我们有哪些史料可以证明?提示:三国时期,就有万人大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当时叫作夷洲);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对台湾实行管辖;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在台湾设置台湾府。2.展示表格,增强学生的印象:历史时期史料三国时期东吴派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州即台湾元朝时期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明清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3.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也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大国的认同。4.引导学生回答:台湾最后与祖国分离与前两次分离以及香港、澳门与祖国的分离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提示:前两次分离以及港澳的分离是由外国侵略造成的;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的内政。(二)对台政策1.读课本第70页的内容。提出问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大陆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放台湾”;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教师讲述:1958年到1979年的对金门炮击政策。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仅2小时内,就有4.5万多发炮弹密集倾泻到金门岛,炮战持续64天。这场战争后来演变成象征性战役。逢年过节都停炮三天,再往后一般炮弹里又只装宣传品。金门方面也照此办理,开炮就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军事行动。这样的“炮战”,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3.读教材,分析讨论:1979年后,两岸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提示:1979年开始,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三)两岸关系在新时期的发展1.图片展示:2.教师提问:看上图,图中左右角显示的是什么会?它们成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海基会和海协会。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中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3.引导学生回答:两会在历史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提示: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4.教师讲述: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5.21世纪的新发展: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化,不断取得进展。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教师讲述: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2.史料展示:材料一:2008年大陆赠送给台湾一对大熊猫材料二:2007年,两岸投资贸易继续保持发展势头。据商务部统计,全年大陆批准台资项目3299项,实际利用台资17.7亿美元;全年两岸贸易额为1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2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大陆自台湾进口10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大陆继续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3.读材料,提问:材料列举了哪些方面的交流?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呈怎样的态势?在海峡两岸关系逐渐缓和的今天,还有哪些势力在阻碍我们的统一大业?提示:文化和经济。两岸经贸日益密切。“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4.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本课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否实现统一呢?为什么?提示1:能实现统一,因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收复台湾提供了坚实后盾。提示2: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政策的指导;海峡两岸同文同种,统一是共同心愿,是大势所趋。
五、训练反馈检测自评 1.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2.课后活动1.2题。
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本课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60多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
作业设计 第14课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