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8 舍不得这棵树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会写“普、樟、娇、梧、桐、染、匙、呵、性、抖、浇、施”12个生字;积累优美词句。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咀嚼课文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这棵梧桐树的难舍和喜爱之情,感受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3.情感与态度: 理解作者舍不得梧桐树的原因,体会其热爱梧桐树的深情。
教学重点 以读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培养想象、品读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第2-6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设疑、点拨
教师、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1、(课前已经板书:舍不得)读词,强调“不、得”读轻声。 2、你知道“舍不得”是什么意思吗? 3、看,作者舍不得的是什么?——这棵树。(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吗?那就要读懂课文。请大家轻声地自由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想办法,把课文读准、读通顺,还可以积累一些好词。 (1)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把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辨析读音: “樟”“匙”“施”三个字是翘舌音。 “普”(pǔ)不要与“bǔ”混淆。 “染”(rǎn)不读“yuǎn” 4、解析新词。 樟树:常绿乔木,叶子椭圆形,花白色略带绿色,结暗紫色浆果。 娇艳:娇美艳丽。 灵性:聪明,具有人的智慧。三·指导书写生字。 “染,右上部分是“九”不是“丸”;“匙”,右边部分是“匕”不是“七”;“浇”右上部分是不是“戈“。 个性见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8 舍不得这棵树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会写“普、樟、娇、梧、桐、染、匙、呵、性、抖、浇、施”12个生字;积累优美词句。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咀嚼课文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这棵梧桐树的难舍和喜爱之情,感受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3.情感与态度: 理解作者舍不得梧桐树的原因,体会其热爱梧桐树的深情。
教学重点 以读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培养想象、品读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第2-6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设疑、点拨
教师、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二、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读课文质疑相机板书学生的问题:为什么我也要成为一棵树?(板书:长成树?) 2、默读课文,找关键句。 老师: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找到最关键的句子,画上横线。 3、交流句子 (课件出示:这是一棵普通的树。这是一棵鸟树。这是一棵花树。这是一棵果树。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老师导读:通过读这些句子,我们明白了这既是一棵普通的树,也是一棵鸟树,一棵花树,一棵果树,还是一棵有灵性的树 4、自由品读课文:你最喜欢它是一棵什么树呢?找到相应的那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5、赏读交流: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指导朗读、理解。 (1)学习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说感受。 ②老师引导:多可爱的鸟树啊,来欣赏欣赏吧。(出示课件:树,鸟儿飞来,停在树上,歌声清脆) ③师:喜欢吗?为什么?(鸟儿在飞着,好像欣赏以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谈感受。 ②老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这棵美丽的花树吧。(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⑤引导理解:你从“灌满、染香”读懂了什么? (3)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谈感受。 ②老师,听出来了,它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果实,这果实就是——圆圆的小粒粒。 ③(出示课件:果实)瞧,这串串小汤匙里盛着什么呀?全家人吃得怎样? ④指名赏读句子。(课件出示:“妈妈把它们摘下来,炒熟了,全家吃得香甜香甜,乐乐呵呵。”) ⑤给“乐乐呵呵”换个词,使意思不变,理解感悟词语。 (4)学习第6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老师引导想象说话:听着他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小作者在树下和小伙伴快乐地跳绳,做功课。你呢?谁来接着说? ③引导边做动作边朗读。师:现在我们就是这棵树了,夏天来了,一起撑开绿色的大伞吧;冬天到了,抖落下身上的树叶上吧。 ④问:它真的会撑开大伞,抖落树叶吗?(当作人来写,表明作者十分喜爱它 (5)学习第2自然段。 ①老师问:想知道老师喜欢它是一棵什么树吗?(师范读该段课文) ②引导理解感悟:我喜爱它,它那么普通,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管在什么环境,它都能生长,我喜欢它。 ③引导思考:可是,它真的普通吗?你们说梧桐树带给我们的好不好,多不多?(板书:又好又多) 个性见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咀嚼课文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这棵梧桐树的难舍和喜爱之情,感受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
课题 18 舍不得这棵树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会写“普、樟、娇、梧、桐、染、匙、呵、性、抖、浇、施”12个生字;积累优美词句。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咀嚼课文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这棵梧桐树的难舍和喜爱之情,感受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3.情感与态度: 理解作者舍不得梧桐树的原因,体会其热爱梧桐树的深情。
教学重点 以读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培养想象、品读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第2-6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设疑、点拨
教师、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课文中这些带生字的词语认识吗? 樟树 娇艳 普通 梧桐 灌满 汤匙 撑起 灵性 抖落 浇水 施肥 乐乐呵呵 2、学生一起朗读课文。二·反馈问题,赏析文中难句1、现在你懂得了为什么说我家里有四口了吗?(引导理解:天天看到,和它朝夕相处,就好像是家中的一员了。难怪我们一家和它分不开了。难怪“我”把它也看做了家中的一员,觉得家里有四个人了)2、激发学生想象:就要离开了,“我”想对梧桐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梧桐树啊,虽然我不能把你带走,全我会常常想你的,因为你活在我的心里了。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师:树怎么会活在我的心里呢?现在你就是小作者了,请闭上眼睛,想想这棵可爱的梧桐树吧。 (课件出示:优雅的音乐) 师:你刚刚想到了些什么? 学生说感受。 3、最后,作者深情地写道: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你懂得了吗?和小组同学谈谈你的感受吧。(完成板书)4、马上要就分别了,作者和它深受的这棵树是怎样依依惜别的,你能说说吗?三·拓展升华,总结下课我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舍不得这棵树了。因为这是一棵鸟树,给我们带来了动听的音乐,所以我们舍不得它。同学们,你还知道作者为什么舍不得这棵树? (学生接着说)2、是的,这就是作者舍不得门前这棵普普通通的梧桐树的原因。让我们再汇合怀深情说出作者心中的这句话吧。 (师指课题,学生齐读) 3、老师小结:同学们,门前的梧桐树是如此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与“我”结下了浓厚的友谊。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树清寒有很多很多,让我们真诚地爱护它们,和谐相处吧。因为它们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最亲密的朋友!4、听听人们对大树的赞美之歌吧。(音乐:《好大一棵树》) 个性见解:
板书设计 18 舍不得这棵树 这是一棵普通的树。 这是一棵鸟树。 这是一棵花树。 舍不得 这是一棵果树。 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
教学反思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咀嚼课文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这棵梧桐树的难舍和喜爱之情,感受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