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欧洲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秋·山西大同·九年级校考期末)“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将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履行义务;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社会的( )
A.资本主义制度 B.社会交往礼仪 C.封建等级制度 D.奴隶制民主政治
2.(2022·山西·统考三模)法兰克王国内部林立的君主们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不断拉拢封建主和贵族。而拉拢他们的基本前提就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一般来说,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封君封臣制度的雏形也就此出现。这表明( )
A.封臣没有任何财政自由 B.封君封臣间是契约关系
C.封臣在政治上依附封君 D.经济是封君封臣关系的全部
3.(2022·山西阳泉·校联考一模)“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相比较,两者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
A.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4.(2022·山西吕梁·统考一模)王亚平在《浅析中世纪西欧社会中的三个等级》一文中指出,西欧中世纪社会分为农民、贵族和教士三个等级,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主体。……等级制度构成了中世纪社会的基础,同时也确定了每个等级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这种等级制度是通过以下哪一方式建立起来的( )
A.封君封臣制改革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伊斯兰教的传播 D.日本的大化改新
5.(2022·山西阳泉·校联考一模)诞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人们只要信奉耶稣,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2022·山西临汾·统考一模)“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卷线杆、纺锤和织布机也出现了。人们穿的衣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是有酒房,农民们可以去酿酒,就像到磨房里去磨谷物一样。”这表明西欧庄园
A.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状态 B.佃户依附于领主,无人身自由
C.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D.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7.(2022秋·山西吕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表是西欧某庄园法庭审判案件统计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农奴之间的纠纷 100件
农奴与庄园主的纠纷 152件
农奴与爵士、教士间纠纷 5件
爵士、教士与庄园主纠纷 8件
A.农奴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最多 B.庄园法庭处理庄园内部纠纷
C.庄园法庭可以随时开庭审理案件 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8.(2022·山西临汾·统考模拟预测)“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A.基督教会 B.西欧庄园 C.自由城市 D.垄断组织
9.(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12世纪,部分英国学者聚集于牛津,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于是人们开始把牛津作为一个“总学”,这实际上就是牛津大学的前身。教皇以敕令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规定该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保持相对独立性。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中世纪大学(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10.(2022秋·山西朔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而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上述材料中,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
A.大学的形成促进城市争取自治 B.大学的形成刺激市民阶级兴起
C.大学的形成促使教会势力衰落 D.大学的形成扩大了城市的规模
11.(2022秋·山西吕梁·九年级统考期末)12世纪时,巴黎出现教师私人创办的学校。这些教师自发组织了教师行会,开创“教 授治校”的先河,且得到国王的支持。在不允许宣传异端言论的条件下,罗马教皇 也支持私人办学。这样的形势,有利于大学
A.摆脱基督教会的束缚 B.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需要人才
C.推动西欧城市的复兴 D.培养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人才
12.(2022·山西阳泉·校联考一模)列宁说:“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这里所说的“基本的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因 果
A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加速了封建国家的灭亡
B 市民阶层的分化 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
C 庄园法庭的存在 限制了中世纪西欧农业的发展
D 大学在西欧的兴起 西欧的教育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控制
A.A B.B C.C D.D
13.(2022·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此段材料论述的是西欧城市
A.兴起的原因 B.兴起的历史意义
C.瓦解的原因 D.市民阶层壮大的原因
14.(2022秋·山西大同·九年级校考期末)“(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它)最终灭亡。”材料中的“它”是( )
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5.(2022秋·山西晋中·九年级统考期末)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世界史上东罗马帝国时期,皇帝查士丁尼组建了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的法律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1787年宪法
16.(2022秋·山西晋中·九年级统考期末)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面材料反映出两大帝国在疆域上的共同之处是
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A.都地跨欧、亚、非三洲 B.都加强了文化的交流
C.都产生了新的文明成果 D.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7.(2022秋·山西吕梁·九年级统考期末)“拜占庭的创造活力被它冷漠的保守性冲淡,着重于保存珍贵的遗产,而不重视首创精神。”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籍 B.拜占庭帝国过于保守,缺乏创新意识
C.拜占庭帝国没有陶醉于已有的成就 D.拜占庭帝国海纳百川,富有生机活力
二、综合题
18.(2022·山西阳泉·校联考一模)人类历史经历了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发展历程,不同地区创造的文明成果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风格迥异的文明】根据提示信息,填写下表中空白处内容。
文明代表 文明发源地 文明成就 经济类型 东西方文明共性
东方文明 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 ② 农耕经济 ④
西方文明 古罗马 ① 《十二铜表法》 ③
(2)【特点鲜明的城市】阅读下面材料,简要概括东西方封建城市的不同点,并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中国封建城市:中国统治者王权强大,他们不仅控制亿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同样也控制着城市的命运。城市作为各级政治中心,官府代表国家实行绝对统治。 西欧封建城市:西欧封建城市的自治权是其封建时代的一大特色,中世纪的城市拥有很多的自由,自治城市有权选举自己的市政官员,主持城市各种事物。
参考答案:
1.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交往礼仪、 奴隶制民主政治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封君封臣制度的雏形也就此出现”,结合所学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B项正确;根据“拉拢他们的基本前提就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可知,封臣没有任何财政自由,封臣在政治上依附封君,经济是封君封臣关系的全部均表述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而设立的,所以,两者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B项正确;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不是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排除A项;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C项;这两者不可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西欧中世纪社会分为农民、贵族和教士三个等级,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主体。……等级制度构成了中世纪社会的基础,同时也确定了每个等级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形成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关系形成,就有了权利与义务,带有一定的契约性,A项正确;罗马帝国在395年分裂,与西欧中世纪时间不符,排除B项;西欧中世纪以基督教为主宰,排除C项;日本是亚洲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古代犹太人,多次反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起义遭到血腥镇压。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宣扬人们只要信奉耶稣,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故C符合题意;道教 、佛教、伊斯兰教与耶稣无关,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A
【详解】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内的手工业、农业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物品,这说明了中世纪西欧庄园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状态,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领主,无法体现佃户与领主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欧庄园的政治属性,排除C项;材料中庄园里出现了卷线杆、纺锤和织布机,体现了生产力的进步,而非生产力水平低下,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农奴之间的纠纷”“农奴与庄园主的纠纷”“农奴与爵士、教士间纠纷”“爵士、教士与庄园主纠纷”可见庄园法庭处理庄园内部纠纷,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B正确;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农奴与庄园主的纠纷最多,A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也不像现代法院那样随时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C排除;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D排除。故选B。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是西欧庄园。B正确;基督教会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世界。A错误;自由城市与题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不符合。C错误;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D错误。综上故选B。
9.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自决权,规定该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保持相对独立性”可知,这说明,大学在很大程度上自己管理自己,这体现出,中世纪大学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B项正确;材料是说当时大学的相对独立地位,不是说大学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是说大学的特点,不是说大学的作用,排除C项;大学的教学不能和宗教相冲突,这说明,以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对大学有原则性限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由材料“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可知,大学的形成“刺激了城市的贸易”“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即大学的形成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扩大了城市的规模。D项正确;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自治和市民阶层的兴起都得益于经济的发展,而非大学的形成和兴起,排除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教会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逐渐兴起。12世纪,巴黎出现教师私人创办的学校。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这些教师自发组织了教师行会,开创“教授治校”的先河。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因此得到国王的支持。在不允许宣传异端言论的条件下,罗马教皇也支持私人办学,扩大了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这有利于大学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需要的人才。B正确;D排除;大学的课程设置仍受基督教的影响,A排除;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西欧城市的复兴,C排除;故选B。
12.B
【详解】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可知,市民阶层的分化逐渐形成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B项正确;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排除A项;庄园法庭的存在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没有限制农业发展,排除C项; 大学在西欧的兴起,但是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收到基督教会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由材料“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段材料论述的是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B项正确;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等因素,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不是其瓦解的原因,也没有体现市民阶层壮大的原因,排除C项、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它)最终灭亡。”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拜占庭帝国。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B项正确;西罗马帝国在476年灭亡,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与题干“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它)最终灭亡”不符,排除C项;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公元前4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罗马帝国时期,皇帝查士丁尼组建了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的法律文献是《查士丁尼法典》,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排除C项;1787年宪法是美国颁布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故两大帝国在疆域上都地跨欧、亚、非三洲,A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出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都产生了新的文明成果,排除C项;材料只能反映出亚历山大帝国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详解】根据题干“拜占庭的创造活力被它冷漠的保守性冲淡”可知,拜占庭帝国过于保守,缺乏创新意识,故选B项;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籍,只能体现题干材料中的“着重于保存珍贵的遗产”,无法全面说明题干材料,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成就,这是其走向保守的原因,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海纳百川,富有生机活力,与题干材料突出“保守”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1)①地中海中部海洋地区;②种姓制度或佛教;③工商业;④都是奴隶制文明;都为后世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不同:东方封建城市:王权强大,被统治者控制;城市是政治中心。
西方封建城市:有自治权;有权选举自己的市政官员。
意义:①城市的兴起,出现了市民阶层,分化出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西欧庄园和封建制度的瓦解③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大学的出现,为文艺复兴的准备了条件。
【解析】(1)
根据材料中的表格,再结合所学可知,古罗马位于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半岛,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表明其发源地在地中海中部海洋地区;古印度的文明成就有种姓制度,金字塔佛教等;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文明的经济类型主要是工商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点是都存在奴隶制度,文明发源地都在流域附近,都为后世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等。
(2)
根据材料“中国统治者王权强大,他们不仅控制亿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同样也控制着城市的命运。城市作为各级政治中心,官府代表国家实行绝对统治。”表明东方封建城市的特点是王权强大,被统治者控制,城市是政治中心;根据材料“西欧封建城市的自治权是其封建时代的一大特色,中世纪的城市拥有很多的自由,自治城市有权选举自己的市政官员,主持城市各种事物。”表明西方封建城市的特点是有自治权;有权选举自己的市政官员。结合所学可知,城市的兴起,出现了市民阶层,分化出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西欧庄园和封建制度的瓦解;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大学的出现,为文艺复兴的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