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0 16: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秋·山西忻州·九年级统考期末)646年元旦,日本新政权发布《改新之诏》,其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材料描述的改革(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D.直接促使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B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地赏赐土地的办法 形成了奴隶制贵族等级制度
C 古代日本镰仓时代,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权把持国家实权 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
D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0~9十个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A.A B.B C.C D.D
3.李老师在进行《古代日本》一课教学时,设计了如下的板书。小华同学据此整理归纳出本课的知识概要,其中对“标题二”所反映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古代日本 一、蛮荒之地,大和民族初统一 二、以中为师,强兵富国改性质 三、豪强横行,争权夺利武士出
A.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B.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C.改革后的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D.地方豪强组成了由武士组成的军事集团,维护自己的利益
4.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武士建起幕府统治。下图是12世纪末以来日本幕府政治权力结构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庄园经济是幕府统治形成的重要因素 B.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的军政实权
C.将军与武士之间形成主从关系 D.加速了日本社会封建化的进程
5.(2022秋·山西吕梁·九年级统考期末)运用表格归纳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空白处对应的是( )
时间 事件 影响
5世纪 大和政权兴起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646年 大化改新 ,
12世纪晚期 设幕府于镰仓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A.六年授田一次 B.废除私地、私民,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统一赋税 D.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促进本国封建制社会的形成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 D.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7.(2022秋·山西大同·九年级校考期末)“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上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取得文化成就的原因是( )
A.阿拉伯人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
B.阿拉伯国家拥有大量的科学家
C.阿拉伯人深受伊斯兰教思想影响
D.阿拉伯人具有兼容并包、勤奋创新精神
8.构建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面年代尺,方框内应填写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马其顿王国 D.法兰西国家
9.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 )
A.拜占庭帝国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B.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
C.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互融合发展 D.拜占庭文化比阿拉伯文化更优越
10.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与阿拉伯人的口相关的史实是( )
A.创制了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B.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C.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 D.穆罕默德利用宗教实现统一
11.(2022秋·山西阳泉·九年级统考期末)“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12.(2022·山西阳泉·校联考一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麦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13.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书中主要内容有: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
A.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时代
B.希腊文化发展的时代
C.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印度佛教发展的时代
二、简答题
14.(2022秋·山西运城·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请回答:
(1)写出亚非文明在政治上的相同之处及在经济上呈现的共同特点。
(2)写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3)按照诞生顺序列举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创始人。
三、综合题
15.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是一场场破旧立新的娘变,也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摘编自[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雅典居民比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的特征。并谈谈你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这句话的理解。材料二

图一 缔结封君封臣制 图二 一个庄园的图解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与图一相关的制度及其形成的方式,并简述图二所反映的史实的性质。
材料三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摘编自《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并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16.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杰出人物对推动社会进步产生过重要作用。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识人物】从下列两组历史人物中各选出一位,对其做人物简介。
(2)【品法典】写出下列两位历史人物在位时期颁布的法典的名称,并归纳这两部法典的相同点。
(3)【会评价】对人物的评价需要史论结合。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历史事实 历史评价
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①____
②____ 他在位时期进行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7.(2022·山西阳泉·校联考一模)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
(1)材料一中所述“政治制度”是哪个国家的民主制度?依据材料一,指出伯里克利歌颂民主政治的理由。
材料二 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有一套独特的仪式。……附庸把手放到贵族的手里就表示附庸个人为贵族所支配,贵族宣誓保护封臣。……12世纪以后,书面契约开始增多。
(2)根据材料二,结合课本知识概述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概括这一关系的特点。
材料三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起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招数,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国崛起》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斯塔夫里阿诺斯
(3)材料三中日本大化改新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中的“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的是什么?拜占庭保存了什么?
(5)对比两个材料,两个国家最终命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8.大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治时间最长的帝国】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在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1)阅读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分析推动拜占庭帝国繁盛的因素是什么。
【强盛帝国的衰亡】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拜占庭人显然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个世纪,最终在到处布满贪婪目光的世界里可悲地充当了刀俎之下的一块肥肉,在1453年灭亡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动荡局面的结束】
材料三 此后的两年多,即从630年到632年6月,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穆罕默德自己虽然没有从事什么重大的社会活动,但他却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更大成就。
——纵瑞华《关于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更大成就”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一成就,穆罕默德之前作出了哪些努力?
【文明交流的桥梁】
材料四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他们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并发扬光大。
——刘明翰主编《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五 乔治·萨顿说:“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4)从材料四、材料五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发展的认识。
19.(2022秋·山西吕梁·九年级统考期中)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明差异】下图分别反映了哪种古代文明类型?它们在政治文明上各有何特点?
(2)【文明传承】文字是一个民族与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文字因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传承。下面的图三和图四分别是哪里的文字?
(3)【文明佐证】好的文学作品应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佐证。请你简述下列文学作品承载的历史价值。
参考答案:
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新政权发布《改新之诏》进行的是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以唐朝典章制度为蓝本,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确立了封建制度,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日本由奴隶制国家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12世纪后期,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排除A项;推翻幕府统治是在19世纪中期,排除C项;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日本镰仓时代,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权把持国家实权,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C项正确;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标志着罗马帝国建立,不是罗马共和国,排除A项;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地赏赐土地的办法,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即封君与封臣制,而不是奴隶制贵族等级制度,排除B项;0~9十个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而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是对“标题一”所反映内容的解读,排除A项;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不是奴隶制国家,排除C项;地方豪强组成了由武士组成的军事集团,维护自己的利益,是对“标题三”所反映内容的解读,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镰仓时代是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幕府实行将军独裁统治,镰仓幕府的建立使得曾经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得以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日本镰仓时代,武士与将军直接保持主从关系,将军与家人(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称为御家人制度,C项正确;庄园经济是幕府统治形成的重要因素,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镰仓时代掌握国家的军政实权的是幕府将军,排除B项;加速了日本社会封建化的进程,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日本的大化改新运动,学习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影响,排除。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查理马特改革”,又名“采邑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故B符合题意;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只符合大化改新,故A不符合题意;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只符合西欧封君封臣制,故C不符合题意;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只符合日本大化改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D
【详解】根据材料“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可知,阿拉伯人取得文化成就的原因是阿伯人具有兼容并包、勤奋创新精神, 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阿拉伯人建立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拥有大量的科学家以及深受伊斯兰教思想影响,排除AB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地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B项正确;拜占庭帝国建立公元395,排除A项;公元前808年马其顿王国建立时间,排除C项;法兰西国家的雏形是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后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可知,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明因交流而丰富,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拜占庭帝国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排除A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不同的宗教信仰,排除C项;文明是平等,没有优劣之分,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的口”指的是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符合“阿拉伯人的口”,B项正确;创制了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的是古印度人,排除A项;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穆罕默德利用宗教实现统一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可知,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使阿拉伯帝国即使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的时代,在文化上仍然可以建立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阿拉伯帝国持续了多久,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是在穆罕默德逝世后,②创立伊斯兰教是在7世纪初,③出走麦地那是在622年,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是在610年。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②④③①,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3.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阿拉伯国王、苏丹王及巴格达”等,由此判断与阿拉伯帝国及阿拉伯文化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和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关;因为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创立的。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14.(1)A:政治上: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君主专制);经济上:都是大河(农业)文明。
(2)B:它是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的,享有公民权利的只是少数人,它实质上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而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佛教---释迦牟尼(或乔达摩.悉达多);基督教---耶稣;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详解】(1)相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亚非文明都处于大河流域,都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并且政治上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如古代埃及、古代中国等。经济,由于亚非文明都起源于大河流域,具有广泛的平原地区,其农耕经济发展,因此亚非文明都是大河文明。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通过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等人的改革雅典民主政治逐渐建立和发展,促进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雅典民主政治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渊源,但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原始的直接民主,它是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的,享有民主权利的范围有限,而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创立人是耶稣;伊斯兰教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创传,因此按照诞生顺序列举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创始人是佛教---释迦牟尼(或乔达摩.悉达多)、基督教---耶稣、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15.(1)特征: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雅典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但是,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制度:封君封臣制度;方式:土地的封赐;性质:西欧庄园,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事件:大化改新;特点:善于学习外部文明、具有可塑性、善于借鉴和改造外来文明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该“制度”的特征是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但是,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因而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与图一相关的制度是封君封臣制度。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图二所反映的史实是西欧庄园。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导致“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根据材料“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可知,日本文明的特点是善于学习外部文明、具有可塑性、善于借鉴和改造外来文明等。
16.(1)第一组选择孔子,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第二组选择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民法大全》;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意志,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化改新。
【详解】(1)第一组如果选择孔子,示例: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如果选择苏格拉底,示例:苏格拉底是希腊(雅典)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终身讨论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强调“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有重要意义。
第二组如果选择释迦牟尼,示例: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如果选择默罕默德,示例:默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公元7世纪初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穆罕默德的决定。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查士丁尼颁布的是《罗马民法大全》。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命人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两部法典的相同点是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意志,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7.(1)雅典;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选取有才能的人担任公职。
(2)关系: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在封臣需要的时候,要无偿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
特点: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3)社会矛盾尖锐;唐朝和新罗国家的崛起,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
(5)日本积极开放,吸收其他文明的有点和长处;拜占庭保守、狭隘,缺乏创新。
【解析】(1)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以及人物伯利克里,可知这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时期达到顶峰;根据材料“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选取有才能的人担任公职。
(2)
根据材料二“附庸把手放到贵族的手里就表示附庸个人为贵族所支配,贵族宣誓保护封臣。”再结合所学可知,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在封臣需要的时候,要无偿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再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是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3)
根据材料“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可知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是社会矛盾尖锐;唐朝和新罗国家的崛起,刺激了大和统治者;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
根据材料“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再结合所学可知,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堡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5)
根据材料日本不断向外学习,日本积极开放,吸收其他文明的有点和长处,因此发展起来;拜占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说明保守、狭隘,缺乏创新,导致最终灭亡。
18.(1)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阿拉伯人入侵;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等等。(至少答出三点)
(3)成就: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努力:创立并宣传伊斯兰教、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占领麦加。
(4)特点: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们发扬光大。事例: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5)要善于学习外来文化,敢于创新。(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详解】(1)根据材料“阿拉伯作家在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媲美”可得出,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手工业发达;根据材料“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可得出,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商业兴旺;根据材料“拜占庭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可得出,推动拜占庭帝国繁盛的因素是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拜占庭帝国灭亡,是因为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阿拉伯人入侵,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材料三中“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更大成就”是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为了达成这一成就,穆罕默德创立并宣传伊斯兰教、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占领麦加等。
(4)根据材料“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他们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并发扬光大”“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可得出,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们发扬光大;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国家发展要善于学习外来文化,敢于创新。
19.(1)图一是大河文明,政治上体现为君主专制统治;图二是海洋文明,政治上体现为奴隶制民主政治。
(2)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3)《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通过它可以了解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详解】(1)根据图一中的“古代埃及”和图二中的“古代希腊”,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属于大河文明,政治上体现为君主专制统治;古代希腊属于海洋文明,政治上体现为奴隶制民主政治。
(2)根据图三的“象形文字”和图四的“楔形文字”,结合所学可知,象形文字是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文字,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文字。
(3)根据所学可知,《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通过它可以了解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