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近代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近代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0 16:1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近代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山西·模拟预测)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列两段材料描述的城市共同点是( )
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①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 ②都由集市贸易兴起 ③都是自发形成 ④都产生了资产阶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2022·山西大同·统考二模)对同一时期不同空间下的历史事件或事物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宋代城市与西欧同一时期的城市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宋代城市规模比西欧中世纪城市规模小,但商业更加兴盛
B.宋代城市布局严谨,市坊分开,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C.西欧城市里的富裕商人、银行家发展成为后来的资产阶级
D.西欧城市受到中央政府的严格控制,没有自治权
3.(2022·山西阳泉·校联考一模)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社会阶层是( )
A.市民阶层 B.工商业资产阶级 C.早期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4.(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城市的自治
C.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D.庄园的出现
5.(2022·山西太原·统考一模)李华同学在复习某一单元的历史知识时,整理了一组关键词:“封君封臣制、庄园中的农奴、城市经济和大学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据此判断,他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A.西方文明的起源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走向近代的欧洲 D.法兰克王国建立
6.(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11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新垦区。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要交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的出现反映了( )
A.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瓦解 B.封君封臣制得以巩固
C.封建庄园经济继续盛行 D.教会势力在不断扩大
7.(2022·山西太原·太原市志达中学校校考模拟预测)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A.手工作坊和租地农场 B.自治的城市和工厂
C.庄园和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8.(2022·山西·模拟预测)“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围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市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对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经济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B.自给自足占据主导地位
C.市场经济侵蚀瓦解农村经济 D.商品经济开始渗透农村
9.(2022·山西·统考三模)14世纪的西欧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雇佣工人约有90000余人,占全城居民人数的1/3,生产呢绒100000匹并销往整个欧洲。这一现象反映了此时的西欧( )
A.出现了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B.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
C.掀起了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D.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10.(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下面是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的结构图,清晰展现了艺术家达·芬奇依据人物与观看者的相对应位置,给予画面内容不同尺寸的刻画,由此创造了惊人的空间和景深感,并用自然光代替了耶稣身后象征神性的光环,这一艺术理念在当时非常流行。此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是
A.宗教神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B.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C.审美风格和艺术流派变迁 D.绘画技术的发展进步
11.(2022·山西·模拟预测)伟大的时代塑造了伟大的达·芬奇,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达·芬奇将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这“微笑”( )
A.象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是对中世纪封建教会的赞美
C.再现了古希腊罗马的生活哲学 D.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人性之美
12.(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叙述:“文艺复兴对人的重新强调和对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强调比之前中世纪的观点更能导致海外扩张。”这段叙述反映了( )
A.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B.文艺复兴比中世纪的观点更关注人
C.文艺复兴和殖民扩张的内在联系 D.文艺复兴对人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
13.(2022·山西太原·统考二模)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则材料所表达的新生资产阶级的主张是( )
A.主张完全否定宗教神学 B.借用基督教神学表达思想
C.反对世俗文化表达思想 D.主张摆脱教会的思想束缚
14.(2022·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查阅书刊是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下面书刊信息节选,对文艺复兴运动与新航路开辟关系的解读,正确的是
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航海家们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的精神驱使他们远渡重洋追求现世生活中的幸福。
——编自《近代西欧国家现代化与文艺复兴关系探析》
文艺复兴时期,地理学、天文学、制图学的复兴还直接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论地理大发现的文化背景》
A.文艺复兴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B.新航路开辟阻碍了文艺复兴的进程
C.文艺复兴促进了新航路开辟的进行
D.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为一个整体
15.(2022·山西吕梁·统考三模)历史学家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揭开“这层纱幕”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 D.美国内战
16.(2022·山西晋中·统考一模)“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过好望角航行到达印度,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依据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B.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C.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D.欧洲对地理知识深入了解
17.(2022·山西·模拟预测)船队航行结束,指挥官的助手埃里·卡诺带领幸存者回到了欧洲,5条海船、234人组成的远航船队只剩1艘船和18个人了。这次历时3年的航行,以确凿事实证明地球是圆的,有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宣告结束。下列关于这次航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奉葡萄牙国王之命 B.“指挥官”是麦哲伦
C.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D.曾经到达印度西海岸
18.(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全球化的人类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东西方的一系列航海活动。下面材料反映出东西方航海活动
据《明史》记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赀;计算)。” 据《地理大发现》一文讲述,西方国家的殖民航海贸易政策,他们崇尚海外冒险、鼓励殖民扩张,甚至支持用暴力手段夺取财富的真正海盗行径……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A.条件不同 B.目的不同 C.方向不同 D.影响不同
19.(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到18世纪末,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蔗糖、咖啡等商品。然后,欧洲的布匹、枪炮及其他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烟草、蔗糖和金银运到欧洲。这种大规模贸易最终导致了( )
A.非洲在奴隶贸易中获利颇丰 B.欧洲获得了大量精壮劳动力
C.以倾销商品为中心的三角贸易形成 D.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0.(2022·山西太原·统考二模)“一个个黑奴的躯体就是一块块砖。无数黑奴的血肉,就是无数的钢筋水泥。极度繁荣的欧美城市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等都是靠这些砖块一层一层垒起来,靠这些钢筋水泥一点点浇灌而成的。”这段材料主要强调了三角贸易( )
A.促进欧美资本主义发展 B.促进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C.阻碍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D.使美洲种植园经济繁荣
21.(2022秋·山西晋中·九年级统考期中)某学者指出:“讨论美国的族群和种族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否认,本土印第安人中的绝大多数,先是死于欧洲人带来的天花和疟疾,然后在北美殖民者抢夺印第安人土地的战争中,被驱逐和屠杀了。”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三角贸易”的后果
C.殖民主义的罪恶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2.(2022·山西运城·统考一模)“利欲熏心的欧洲殖民者把人数众多、具有热带作物种植技术,又能适应热带劳动的非洲黑人当作猎奴的对象,万恶的黑奴贸易就此开始。”由此可见黑奴贸易
A.出于殖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B.促进世界各地物种的传播
C.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D.造成非洲人口的大量减少
23.(2022·山西晋中·统考一模)以下图表中的内容是不同年份英国从印度榨取的财富,这一内容反映的实质是( )
1849年 1914年
原棉 170万英镑 2200万英镑
黄麻 6.8万英镑 860万英镑
粮食 85.8万英镑 1930万英镑
A.印度物产丰富 B.东印度公司承担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C.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有增无减 D.印度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二、综合题
24.(2022·山西晋中·统考中考真题)体育运动反映社会风貌,见证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舍”这种体育场所和表演形式是宋代城市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市开展的体育项目有:棋类、蹴鞠、马球、登高、相扑、龙舟等。还描写了部分体育项目的赛制、服饰、器材、比赛奖品和体育人物等情况。
——摘编自王俊奇《宋代体育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体育运动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人文主义者在研究和整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时,发现了古希腊体育的丰富遗产,如:荷马史诗中的体育故事,雅典的摔跤学校、运动场、体育馆等。特别是雅典的体育精神——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讲究匀称而健美的体型,采用多样的运动形式和优美的技术动作,以及运动训练业余性和奖励重名誉而不重物质,更为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所赞许和憧憬。
(2)根据材料二,简述文艺复兴继承了哪些“古希腊体育的丰富遗产”。
材料三
五四运动后 中国的体育运动开始摆脱外国人的控制,独立自主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特别是女子体育运动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如:女子篮球、排球以及武术、体操表演等。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明确规定,学校各项课程“都以抗战为中心”,加强军事常识及操练(如射击、游击战等),加强锻炼体格(如赛跑、爬山、跳高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外交上的突破,国际关系的改善,为我国全面登上国际体育舞台创造了有利条件。1979年~1986年间,我国体育健儿夺得230个世界冠军,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152次。
——材料二、三整理自王其慧、李宁《中外体育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不同时期中国体育发生变化的原因。
25.(2022·山西阳泉·校联考一模)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强调个人道德的重要性。其他如道家、墨家等,都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的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流派是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一运动?“新的时代精神”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先驱及代表作品是什么?
(3)两则材料反映了中西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6.(2022·山西·一模)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南下移民的长河中,有三次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南来的北方侨民,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唐朝安史之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的灾区,大批难民蜂拥而至淮汉以南地区,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靖康元年,金人南侵,宋王室辗转南逃杭州,大批北方各阶层人士随之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南方经济再度加速发展。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移民的共同特征,并简述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近代以来推动全球人口迁移的相关史实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人口迁移现象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图表信息“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和“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可知,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①符合题意;依据图表信息“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和“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可知,他们都由集市贸易兴起,都是自发形成,②③符合题意;中古西欧城市产生了资产阶级,宋代城市未产生资产阶级,④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C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繁荣,宋代城市规模不比西欧中世纪城市规模小,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宋代城市布局并不严谨,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在西欧,允许城镇有一定限度的政治自主权,这是一个很深厚的传统,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西欧时期,城市里的富裕商人、银行家发展成为后来的资产阶级,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西欧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发展起来,它们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起到了主要作用,A项正确;工商业资产阶级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起到了主要作用,早期资产阶级对资本原始积累起到了主要作用, 无产阶级对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起到主要作用,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开始慢慢地出现”等信息可知,农业、商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慢慢出现,结合所学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贸发展,人口增加,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生产,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发展,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没有涉及城市自治问题,B项错误;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是城市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C项错误;庄园是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体,与题干内容无关,D项错误。
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社会最重要和最具特点的制度之一,西欧庄园是独立的政治、经济单位,庄园里面有农奴存在,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表现,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典的基础,这些均是封建时代欧洲的主要内容,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西方文明的起源,排除A项;材料是只有欧洲中世纪文明,没有提到近代欧洲文明,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依据“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要交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可见新垦区的出现意味着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冲击了传统的封建庄园经济,有利于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和向近代社会转型,A项正确,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不是欧洲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得以巩固,而是反映农村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有利于冲击传统的封建社会,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教会势力不断扩大,而是反映欧洲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16世纪,伴随着西欧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社会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新的阶级力量,西欧迎来了近代文明的曙光。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D项正确;ABC三项的内容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市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等可知,乡村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了,商品经济影响到了农村经济,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城市经济沟通东西方贸易,排除A项;B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4世纪”“雇佣工人”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城市出现了雇佣关系,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 掀起了探寻新航路的热潮等内容,排除BC两项;材料只说“西欧城市成为贸易中心”,未表明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清晰展现了艺术家达·芬奇依据人物与观看者的相对应位置,给予画面内容不同尺寸的刻画”及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的画强调了人物在图中的作用,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用自然光代替了耶稣身后象征神性的光环”及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反对宗教神学思想,故A项错误;审美风格和艺术流派变迁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绘画理念变化的原因与技术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11.D
【详解】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其作品《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彰显出人文主义气息,D项符合题意;材料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无关,排除A项;材料是对中世纪封建教会的批评,排除B项;材料与古希腊哲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根据“文艺复兴对人的重新强调和对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强调比之前中世纪的观点更能导致海外扩张。”可得出材料强调文艺复兴突显人的作用,敢于冒险,鼓励对外扩张,反映出文艺复兴和殖民扩张的内在联系,C项正确;A项不是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与殖民扩张的关系,BD项都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B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根据题干“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因此在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文艺复兴并非全盘否定宗教神学,排除A项;文艺复兴借用古典文化的传播人文思想,排除B项;文艺复兴并没有反对世俗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鼓舞”“提供技术支持”等信息可知,文艺复兴促进了新航路开辟的进行,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推动了新航路开辟,排除A项;材料体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促进作用,不是“阻碍”,排除B项;材料没涉及世界连成为一个整体,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由“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结合所学,14世纪,为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揭开“这层纱幕”的运动是文艺复兴,C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A排除;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B排除;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D排除。故选择C。
16.A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进步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不是根源,排除B项;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是新航路开辟以后带来的结果,而不是说明材料观点的依据,排除C项;欧洲对地理知识深入了解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不是根源,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详解】依据“这次历时3年的航行,以确凿事实证明地球是圆的”可知这次航海是指麦哲伦船队完成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正确,B项正确;麦哲伦船队是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探寻新航路,排除A项;哥伦布船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排除C项;达 伽马曾经到达亚洲印度西海岸,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而中国耗费亦不赀”“甚至支持用暴力手段夺取财富的真正海盗行径”等信息可知,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取财富,所以材料说明的是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目的不同,没有体现条件、方向和影响的差异,故选B,排除ACD。
19.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美洲、欧洲、非洲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蔗糖、咖啡等商品,然后,欧洲的布匹、枪炮及其他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烟草、蔗糖和金银运到欧洲,这样,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全球化一步一步发展起来,D项正确;非洲在奴隶贸易中是受害者,排除A项;非洲获得了大量精壮劳动力,排除B项;三角贸易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根据材料“一个个黑奴的躯体就是一块块砖。无数黑奴的血肉,就是无数的钢筋水泥。极度繁荣的欧美城市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等都是靠这些砖块一层一层垒起来靠这些钢筋水泥一点点浇灌而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是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从16世纪到19世纪持续了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大发横财,为欧洲积聚了巨额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促进了世界整体化进程,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阻碍了非洲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三角贸易促进欧美资本主义发展,没有强调三角贸易使美洲种植园经济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21.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在北美殖民者抢夺印第安人土地的战争中,被驱逐和屠杀了”可知,这体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反人类性,C项正确;材料是说殖民主义的血腥性,不是说工业革命、三角贸易、文艺复兴运动,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2.A
【详解】根据材料“人数众多”“具有热带作物种植技术”“适应热带劳动”可知,黑奴贸易出于殖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美洲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在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的同时,肆意屠杀印第安人,使印第安人人数锐减,导致种植园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于是种植园主开始购买非洲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动,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各地物种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黑奴贸易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造成非洲人口的大量减少,排除CD项。故选A项。
23.C
【详解】根据表格“不同年份英国从印度榨取的财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了从1849年—1914年,英国从印度榨取的原棉、黄麻、粮食越来越多,体现了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对印度的殖民掠夺有增无减,C项正确;表格信息不能说明印度物产丰富,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是东印度公司承担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排除B项;表格中反映的是英国从印度榨取原材料,不能反映印度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
24.(1)特点:体育项目种类多;体育比赛较为规范;体育场所主要设在城市中的“瓦舍”等。
原因: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2)继承了体育精神;身心协调发展,注重人体自然美;注重人文关怀;重视个人表现和人的创造力等。
(3)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受到反帝爱国思想浪潮的洗礼;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新思想的传播。抗日战争时期:以服务抗战为目标,陕甘宁边区重视体育运动,体育课程的设置以提升学员的身体素质为主,注重实战操练和体格锻炼。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等,为中国体育登上世界舞台创造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后,政府加强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等。
【详解】(1)特点:根据““瓦舍”这种体育场所和表演形式是宋代城市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市开展的体育项目”得出体育项目种类多;体育场所主要设在城市中的“瓦舍”;根据“描写了部分体育项目的赛制、服饰、器材、比赛奖品和体育人物等情况”得出体育比赛较为规范等。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2)根据“特别是雅典的体育精神——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讲究匀称而健美的体型,采用多样的运动形式和优美的技术动作,以及运动训练业余性和奖励重名誉而不重物质”得出继承了体育精神;身心协调发展,注重人体自然美;注重人文关怀;重视个人表现和人的创造力等。
(3)根据“独立自主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特别是女子体育运动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可知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受到反帝爱国思想浪潮的洗礼;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新思想的传播。根据“‘都以抗战为中心’,加强军事常识及操练(如射击、游击战等),加强锻炼体格(如赛跑、爬山、跳高等)”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体育运动以服务抗战为目标,陕甘宁边区重视体育运动,体育课程的设置以提升学员的身体素质为主,注重实战操练和体格锻炼。根据“外交上的突破,国际关系的改善,为我国全面登上国际体育舞台创造了有利条件”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等,为中国体育登上世界舞台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有改革开放后,政府加强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等。
25.(1)儒家:孔子主张“仁”的思想,“为政以德”;
道家:老子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但丁;《神曲》。
(3)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等(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其他如道家、墨家等,都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再结合所学,百家争鸣中的与人文关怀相关的内容,儒家:孔子主张“仁”的思想,“为政以德”,道家:老子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2)
根据材料“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再结合所学,这是文艺复兴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提倡人文主义,这也就是其新的时代精神,但丁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是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代表作是《神曲》。
(3)
根据材料一中的人文关怀,材料二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表明中西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等
26.(1)特征:因逃避战乱而迁移;总体趋势是由北方向南方迁移。(答出任意一点)
影响:为南方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播到南方;促进了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有利于民族交融,带动了江南文化的进步。
(2)1500—1850年:新航路开辟以及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中,大量欧洲移民迁入美洲,带去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了美洲的开发;“三角贸易”中大量黑奴被贩卖到美洲,带来了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1850—1945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扩展,大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3)趋势:从内地流向沿海发达地区。
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量剩余劳动力产生;对外开放步伐从沿海开始,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增强了对劳动力的需要和吸引。
(4)人口迁移现象受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它会给不同的文明带来冲击与碰撞;人口迁移也会促进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与交流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
【详解】(1)特征:根据材料中的人口迁移背景及方向可归纳出特征是因逃避战乱而迁移;总体趋势是由北方向南方迁移。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为南方提供劳动力、开发江南、经济重心南移及民族融合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1850年的人口迁移的史实可从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等史实进行分析即可;1850—1945年的人口迁移史实可从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分析即可。
(3)趋势:根据材料“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可归纳出从内地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对开开发方的进行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4)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移现象受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它会给不同的文明带来冲击与碰撞;人口迁移也会促进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与交流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