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拟人的形象第二课时(造型表现)(教案)人教版美术 四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课拟人的形象第二课时(造型表现)(教案)人教版美术 四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2-12 21:0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拟人的形象》教案
【教学内容来源】人教版 小学 四年级上册 第11 课《 拟人的形象》
【教学主题】学会拟人画的绘画表现手法。
【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
【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
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引导学生学会拟人画的绘画表现手法。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学生造型、设色等方面综合能力较低,但这已不成为教学重要的点,而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运用美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材料积极参加活动都还需进一步地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并创造出一个拟人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拟人化形象创作的是否生动、巧妙、有创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拟人化形象的传情与生动,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拟人化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拟人化形象创作的是否生动、巧妙、有创意。
【所需要条件】
1、教具准备:教学图片、影像资料或课件。
2、学具准备:学生:水彩笔、纸张等工具。教学课件、制作材料、实物范作。
【评价任务】
1、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学会拟人化的表现方法。
2、感受拟人化形象的传情与生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组织教学,管理纪律,稳定学生情绪。
二.复习
1.拟人形象的表现方法
师:看了这么多精美的作品,我们怎样把生活中的形象拟人化呢?可以添加些什么?
总结:a、结合自身特点(大象+人=穿衣服的大象)
b、添加五官表情
c、添加四肢动作
d、添加衣服鞋帽
三、示范点拨
考一考:如何将花朵拟人化呢?
四、实践创作
将自已喜欢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水果、植物、动物等用拟人化的于法表现出来。
要求:1、突出拟人形象生动、有趣的一面。
2、色彩搭配要巧妙。
五、展示评价
师:请几位同学向大家展示下自己的作品,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新款汽车好吗?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介绍
六.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拟人的形象属于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美术教材中的一节课,这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主要是通过播放视频、观赏图片,激发学生对童话世界的兴趣,激起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这一节课首先是用动画导入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视频中的动物的形象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动物有什么不同,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他们的头部象人的脸,比如喜羊羊没有眉毛,他们添加了眉毛,在现实生活中,它们不会说话,在这里为它配上了声音,它们是四条腿走路,在这里像人一样走路……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拟人的形象》,从卡通录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运用夸张的五官,结合事物本身的特点对一些物体如: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水果、植物及一些动物的头像进行拟人化。然后借助多媒体展示卡通形象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外形特征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另外,教师提供较为充足的资源供学生借鉴,通过学生相互借鉴,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其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使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的卡通形象,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