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节奏的美感 课 时 2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举生活中有节奏的景或物,了解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图片,观察和体验美术中的节奏感,体会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利用二方连续纹样表现节奏,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
教学 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绘画纸、彩色笔或水粉颜料。
教学过程
导入 1.感受音乐中的节奏 上课之前,我们大家先来欣赏一段音乐。(大家听得很陶醉) 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段音乐,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节奏欢快、旋律动听。 师:原来欢快的节奏可以使音乐更加动听和富有感染力。那什么是节奏呢 (节奏原是音乐术语,是指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 2、感受生活中的节奏,大家安静下来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经过重复出现产生出一种节奏。 3、你在生活中还听过哪些富有节奏感的声音呢 心脏跳动,水滴答声,敲门..... (丰富有节奏) 同学们说的都很准确,在音乐中,节奏是不可或缺的,生活中的节奏随处可见,如果我们的美术中也加入节奏,那我们的美术作品会不会也能像音乐一样美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开启美术的节奏之旅,感受节奏的美感。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通过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律动表演来体验、感受节奏。引导学生充分投入到寻找生活中有节奏感的事物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节奏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 二.新授 1.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也有许多富有节奏感的事物和现象,欣赏图片。 a梯田的层层有规律排列,显得十分壮丽。 b路灯的排列及建筑的排列都是按照整齐有序的节奏排列。带给大家整齐和谐的感受。 C青花瓷上的纹饰层次多且有序的排列。与众不同的节奏美感。 D剪纸是运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可以剪出有序整齐的图形 E后来大家发现这种重复排列的纹样很漂亮,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物品。所以在织锦上、服装。。。都可以发现这种富有节奏感的图案。 (这些充满节奏美感的图案装点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更美。) 2.出示PPT,看三组二方连续纹样,请学生归纳三组的共同点,总结得出二方连续的概念。 3.反考:以下三组纹样哪一组不是二方连续纹样呢 巩固新知。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了解二方连续的骨式。 (1)介绍二方连续纹样的排列方式——横式和竖式。 (2)小组讨论:除了老师罗列的几种排列方式,你们还能怎么排 小组讨论,动手摆一摆。 (3)派代表上台交流。 (4)教师小结排列方式大致分为四种:直立式、斜线式、水平式、折线式。导出方连续纹样的骨式概念。简介波浪式、旋转式、综合式等。 体验探究 1、简介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步骤。 (1)打格子。因为我们的单位纹样大小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在第一步的时候就要确定好大小相同的格子,以此保证单位纹样的相同性。 (2)确定骨式,设计单位纹样。骨式要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去确定。如之前所说,单位纹样可以从生活中的景物变形而得,也可以用几何图形表示。 (3)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制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4)黑笔描轮廓。 (5)涂上鲜艳的颜色。 四、作业要求 设计一个二方连续纹样并装饰于购物袋外包装上。 注意:1.造型简单大方 2.色彩鲜艳 3.体现节奏的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设计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五.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 节奏的美感 一、美术节奏——二方连续 二、骨式 三、如何画
教学 反思 节奏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通过学习美术的节奏,让学生观察、体验美术节奏的特殊美感,并尝试通过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简单的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设计和感受美的能力。教学中,我通过玩音乐节奏游戏、变美术节奏图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方法是先从音乐入手,直接用木棍敲击桌面,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然后再在黑板上写出节奏,并将其依据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排列,感受线条里的节奏,接下来让学生自由敲击桌面,把线条变换成为适合的声音,比如短线条是短促的音符,长线条是轻缓的音符,细线条是柔和的音符,粗线条是沉闷的音符,密集的线条声音急促,疏朗的线条声音平缓……如此寓音乐于美术教学之中,学生很快就感受出了藏于画面中的节奏。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作品,结合“知识窗”和教师的讲解,从而理解美术节奏的概念,了解各种不同的变化形式。学生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到美术节奏的美。图片的设计更多是结合生活日用品,让学生充分感知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区别与应用,所以在进行剪贴、绘画创作时,学生都能较好的表现出自己喜爱的纹样内容和排列组合规律,创作出丰富的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但是对美术节奏在生活中的应用上,学生还缺少细心的观察和发现,但在教师课件展示和引导下,使所学内容与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圆满的完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