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艺术类考生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十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艺术类考生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十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0 14:3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课时41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专题二十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考试说明 教学要求
1.运用碳循环和温室理论,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在国际的重要性 2.结合实例,说明设立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3.结合实例,说明污染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4.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的关系,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能够理解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认识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方式,说明跨境污染引发的国际争端及其对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威胁(区域认知)
3.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并结合实例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进而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综合思维)
4.搜集资料,认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安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
二、知识网络
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1.高考这部分内容考查的是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和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相关原理的实践应用,考生备考时需掌握相关的基本原理,特别要注重特定环境污染类型的积累,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明确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2.学会将地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022年 无
2021年 无
2020年 无
【课堂导学】
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环境保护政策
1.定义: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政策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利用,防止自然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
2.目的:确保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手段: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范、标准等。
4.作用:用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
2016年12月,国家公布《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河流水环境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态共同体,治水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必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的系统治理,出现问题可通过河长来协调、调度和监督。2018年,我国全面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
  【典例展示1】 
“河长制”公示牌
【答案】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解析】 第(1)题,“河长制”旨在保护水资源,我国这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答出即可)。
(1)这一制度反映了我国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2)谈谈建立“河长制”的意义。
【答案】 ①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②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③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民的生命健康,有利于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④有利于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
【解析】 第(2)题,本题考查意义,可用“有利于”的形式从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展开作答。
要点二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1.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层次结构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层次结构
2.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1)宪法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2)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3.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我国缔结或参加的部分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协定书和双边协议
种类 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协定书和双边协议
气候 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
臭氧层 保护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固体废物处理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即《伦敦公约》
生态 环境 保护 《国际管制捕鲸公约》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4.环境保护法规
(1)环境保护基本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确立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也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
【阅读材料】
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后,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多次修订,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环境保护法在法律理念、法律制度和法律责任方面均有重大革新和显著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保障公众健康”作为环境保护法的一个基本目的,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保护法的根本目的。
第二,首次明确了环境保护法的五项基本原则,包括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损害担责。
第三,突出了多元主体和环境共治,强调了环保与科技的融合。
第四,首次明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及各级环境行政执法部门和重点排污单位等的环境信息公开义务。
(2)环境保护单行法律: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或者环境要素颁布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3)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4)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立法机关或地方政府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综合性或单行环境保护法规,如《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
(5)环境保护标准:为了执行各种专门的环境法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是衡量环境质量状况和控制污染物排放行为的法律尺度,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等。
【典例展示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芬兰地处北欧,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森林资源丰富,石油、煤炭资源贫乏且多依赖进口。芬兰经济支柱是制造业,以电子、造纸、家具、造船、有色金属、食品为主,其中一部分部门耗能较多,污染较大。
20世纪60年代以后,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引起政府和居民的广泛关注。1983年,芬兰环境部成立。芬兰重视环境法制建设,相继颁布了20多项环境保护法律,其中,《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法》《水域保护法》《垃圾处理法》最为重要。芬兰森林覆盖率高,湖泊密布,森林、湖泊保护获得各方面的重视。破坏环境、非法排污的企业和个人,会受到环保部门的严厉制裁。如今,芬兰被誉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最好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上一流的清洁技术应用和输出国。
(1)分析芬兰人均能耗较高的原因。
【答案】 芬兰地处北欧,冬季严寒漫长,需要大量能源供暖,同时具备部分耗能较多的加工制造业部门。而人口又比较少,所以人均能耗相对较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芬兰的相关知识。
第(1)题,芬兰地处北欧,冬季寒冷漫长,居民们保持供暖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等资源,能源消耗量较大;芬兰经济支柱中一部分企业属于高耗能企业,所需要消耗的能源较多。同时,芬兰人口较少,导致人均能耗较高。
(2)为什么芬兰要重点治理水体污染
【答案】 芬兰号称千湖之国,水体面积较广,支柱产业比如“造纸”,会产生大量水体污染。而水又是人类生存必备资源,水体污染直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危害到居民的健康,所以芬兰要重点治理水体污染。
【解析】 第(2)题,芬兰被称为“千湖之国”,境内水体面积较大,因此水体污染对于芬兰的影响较大。芬兰人生产和生活用水都依赖于地表水体,水体的污染治理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3)说一说芬兰环境保护工作的可借鉴之处。
【答案】 建立相应的环境部门,重视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全面而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重视清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解析】 第(3)题,芬兰重视完善环境法制建设,相继颁布大量的环境保护法律,从全方位重视环境,在保护的同时,严厉惩戒破坏环境、非法排污的企业。
要点三 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1.我国环境政策体系
我国环境政策体系示意图
2.我国环境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避免污染的产生和蔓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决定开发活动能否进行和如何进行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②“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该制度是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实现预防为主政策的有效措施。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谁污染,谁治理”政策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由污染者承担环境治理的责任和费用。主要措施有:排污收费制度,即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污染防治;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制度。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主要措施包括: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环境保护作为政绩考核内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予以监督管理;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建立集中的污染处理设施,对污染源进行集中控制和处理;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向政府申报排污设施和污染物处理情况。
(4)新政策、新举措
伴随我国环境保护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环境管理的新政策、新举措不断涌现,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等。未来将逐渐完善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由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管理体系。
【典例展示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某市6家化工企业将2.5万吨废酸以每吨20~100元不等的价格,交给无处理资质的公司偷排进当地的河流,导致水体严重污染。该市环境保护联合会诉请法院判令这6家被告企业赔偿水环境修复费1.6亿余元、鉴定评估费10万元。法院最终支持了原告方的主张,认为6家企业主观上具有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故意,客观上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的结果,应该承担对环境污染进行修复的赔偿责任,但是赔偿款的40%可以延期一年支付。如果一年内6家企业能够通过技术改造对废酸进行循环利用,可以用环保技术改造的费用来抵扣40%的赔偿费。
(1)“河水是一种具有流动性和自净能力的环境介质。污染发生后,河流水质会逐渐地自动修复,所以排污企业无须承担环境修复的责任。”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为什么
【答案】 (1)不同意,水体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排污企业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水体自净能力之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打破平衡,水体很难再自净,所以必须承担相应的环境修复责任。
(2)议一议,法院允许被告企业延期一年支付40%赔偿款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2)法院允许40%赔偿款可以延期一年赔付,又提供了一种可以抵扣赔偿款的方法,就是通过技术改造对废酸进行循环利用,用环保技术改造的费用进行抵扣,一方面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要求,另外主要为了引导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技术革新,一举两得。
五、能力摸底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下表为某年南京市部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类型 总面积/km2 类型 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1.下列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内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活动
B.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决定南京环境承载力
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答案】 A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得知,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因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A项正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B项错误。环境承载力不仅受资源、环境影响,还受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影响,C项错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有利于南京市的发展,对阻碍城市面积扩大影响不大,D项错误。故选A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南京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  )
A.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
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增多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答案】 D
【解析】 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改善南京生态环境,调节城市气候,减小昼夜温差,A项错误。生态环境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径流减少,B项错误。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环境自净能力提高,但不一定会改变植被类型,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砂的粒径和磨圆度适中,受力合理,杂质少,是天生的“建筑伴侣”。河流是天然的流动建材厂,粒径不同的砂石及泥沙会富集沉积在特定河段及河床分层中,有规律可循,但再生周期较长。近年来,巨量超采盗采使得一些富集优质砂资源的河湖遭受重创,建筑用砂价格暴涨,各地区出台了禁采河砂的政策。现在,砂子家族的新成员——机制砂正在登上应用舞台并大规模使用。机制砂原料来源广泛,除了各种岩石,还可以利用建筑废料和矿山尾矿。
【答案】 河砂是在地形、水量、流速的共同影响下,在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类沉积规律(总趋势是粒径由粗变细,从上游至下游砾石减少,砂和黏土渐增);不同粒径的砂石和泥沙会富集在特定的河段及河床中,便于采砂。
(1)试对“河流是天然的流动建材厂”作出合理解释。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粒径不同的砂石及泥沙会富集沉积在特定河段及河床分层中,有规律可循,但再生周期较长”,再结合图示,河砂是在地形、水量、流速的共同影响下,在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河砂是河流从上游侵蚀搬运来的砂石,在地势逐渐变缓,水流逐渐变慢过程中,砂石逐渐沉积下来而形成的,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类沉积规律。一般来说,颗粒最大的砾石会最先沉积下来,这些砾石在不断的流水冲积下,相互摩擦,逐渐失去棱角,形成鹅卵石。继续往中下游地区前进,河流的流速和流量继续下降,那么颗粒居中的砂石就会沉积下来,到了河流的最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十分缓慢,河流中的携带物只能是颗粒十分细小的淤泥类物质,最终这些细小的颗粒也会沉积下来。(总趋势是粒径由粗变细,从上游至下游砾石减少,砂和黏土渐增);不同粒径的砂石和泥沙会富集在特定的河段及河床中,便于采砂。
(2)根据材料,推断大量采砂深坑出现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 采砂在河道中形成深坑,水流到此处会形成涡旋,加大对周边河床的侵蚀;造成径流溯源侵蚀并冲刷下游,使整个河段河床塌陷下降;砂层消失,河床基岩裸露,河流堤岸受到侵蚀而变薄,危及堤岸的安全;下游泥沙量减少;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第(2)题,采砂在河道中形成深坑,深坑破坏了水流和砂石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河床局部变形。砂坑边缘上的水体在流过砂坑时会形成水跌现象,水流运动速度加快,冲刷能力变强,河床面就会受到侵蚀,水流到此处会形成涡旋,加大对周边河床的侵蚀;造成径流溯源侵蚀并冲刷下游,使整个河段河床塌陷下降;砂层消失,河床基岩裸露;同时当采砂深度过深时,水流对护岸与堤防冲刷强度增大,影响堤防工程的稳定,河流堤岸受到侵蚀而变薄,危及堤岸的安全;由于溯源侵蚀,使河床坡度变大,水流速度加大,也不利于泥沙沉积,下游泥沙量减少;在进行采砂作业时将不可避免的搅浑采砂水域及下游水域,使水体中悬浮物增多、水体浑浊,河流的感官效果与水质比较差,当悬浮物浓度较高时,相对的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就会降低,使河流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降低了有机物的含量,将使河流水源的含氧能力逐渐降低,影响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河流生态环境质量逐渐下降。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
(3)说明机制砂成为河砂良好替代品的原因。
【答案】 原料来源广泛;磨圆度和粒径可调;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机制砂原料来源广泛,除了各种岩石,还可以利用建筑废料和矿山尾矿“可知,原料来源广泛;机制砂可以人工调节磨圆度和粒径的大小;加工工艺简单,利用建筑废料和矿山尾矿,成本较低。
(4)河砂巨量超采盗采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建立健全相关采砂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和违法处罚力度;科学合理规划采砂量;发展机制砂技术,部分替代河砂;海砂淡化筛选,部分替代河砂。
【解析】 第(4)题,根据材料,河砂巨量超采盗采问题,造成河堤失去保护,到了雨季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引起洪水灾害;长期的开采河沙,在河床底下到处都是坑,水流就容易变成漩涡,这样就会影响航道上的安全。河床被破坏,水中的动植物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河砂的粒径和磨圆度适中,受力合理,杂质少,是天生的“建筑伴侣”,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修路、建房等方面需要大量的建材,市场需求量大,捣卖暴利催生了盗采现象,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建立健全相关采砂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和违法处罚力度;合理采砂还能降低水位,可以起到防洪的效果,因此科学合理规划采砂量;发展机制砂技术,部分替代河砂;海砂淡化筛选,部分替代河砂等。
六、课堂评价
(2022·江苏淮安市模拟)2017年6月13日,洛阳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为256,达到重度污染,经调查,“罪魁祸首”竟是周边农村地区大量焚烧秸秆。读“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完成1~3题。
1.洛阳此时焚烧的秸秆,主要来自 (  )
A.水稻 B.玉米
C.冬小麦 D.春小麦
【答案】 C
【解析】 第1题,洛阳位于北方暖温带半湿润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和玉米,不适宜种植水稻、春小麦,A、D错误。此时(6月)正值冬小麦收割,周边农村焚烧的秸秆主要来自冬小麦,C正确、B错误。故选C。
2.图中四种秸秆的利用方式中,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提供生活能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第2题,图中四种秸秆的利用方式中,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提供生活能源的是④,作为沼气原料,D正确。①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A错误。②用作饲料,不能提供生活能源,B错误。③用作工业原料,造纸会产生水污染,C错误。故选D。
3.农田大量焚烧秸秆的危害有 (  )
①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交通
②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破坏臭氧层
③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
④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第3题,农田大量焚烧秸秆的危害有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交通,①正确。破坏臭氧层的是氟氯烃类物质,与二氧化碳无关,②错误。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③正确。焚烧产生草木灰,减少了有机质,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④正确。故选C。
(2022·山东枣庄八中月考)水污染不仅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更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图是“某年我国7大水系水质差别对比图”。据此回答4~5题。
4.上图显示,我国7大水系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  )
A.辽河水系 B.淮河水系
C.海河水系 D.松花江水系
【答案】 C
【解析】 第4题,由图可知,劣Ⅴ类水质占比最高的是海河水系。故选C。
5.南方地区水系水质总体好于北方地区水系的重要原因是(  )
A.南方地区经济发达,治理投入大
B.北方地区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C.北方地区人口众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D.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大,水体自净能力强
【答案】 C
【解析】 第4题,由图可知,劣Ⅴ类水质占比最高的是海河水系。故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