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8.《蒲柳人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
3、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新课导入
一丈青原是《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绰号。她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一双刀神出鬼没,更有用绳套的绝技,阵前用绳套捉人十分厉害。
这是《水浒传》中的女中豪杰形象。同学们,在30年代的京东北运河农村,也有一位绰号是“一丈青”的女性,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她是何方神圣,为何获此殊荣呢?
走近作者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作家。他作为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
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受到人们的喜爱。他创作的乡土文学作品,不少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语言版本,广泛流传。
写作背景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地描写了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音形识记
擀 呱呱坠地 腌臜
捯气 咬文嚼字
荣膺 隐匿
(gǎn)
(gū)
(ā zā)
(dáo)
(jiáo)
(yīng)
(nì)
音形识记
戏谑 坍塌 剜肉
一气呵成 如坐针毡
影影绰绰 断壁残垣
(xuè)
(tān tā)
(wān)
(hē)
(zhān)
(chuò)
(yuán )
词语积累
腌臜:弄脏。
捯气:临死前急促,断断续续地呼吸。这里指喘息。
荣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膺:承受,承当。
隐匿:隐藏、躲起来。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定。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断壁残垣:形容房屋遭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芒刺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坐立不宁。
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和爷爷、纤夫和船老板、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还有何满子的爹妈、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周檎。
主要人物是何满子的奶奶和爷爷,而何满子是贯串整个故事的线索人物。
示例:
一丈青大娘:痛打纤夫、溺爱何满子
何大学问:乐于助人、讲究排场、给何子请家教、出关东险遇事儿。
这些事情中,最喜欢的是一丈青大娘痛打纤夫的一节。“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多利索的动作,而且有气派。
2、围绕这些人物,作者都写了哪些事儿?能说说你最喜欢的一件吗?
整体感知
3、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试着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一点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交待第一个主要人物——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
第二部分(从“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到文章结束):
交待本文的第二个人物——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合作探究
1、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
何满子的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刚正不阿,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传》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2、第一部分最能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一丈青大娘的性格?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除以上正面描写外,这部分还运用了侧面描写,如通过纤夫无招架之力的狼狈之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合作探究
3、为什么何满子的爷爷号称“何大学问”?
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他还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被称为“何大学问”。
4、自从何满子的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合作探究
5、概括人物性格
①小说中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征?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热情正直、淳厚朴实。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
何满子(线索人物):机灵顽皮、纯真稚气。
运河人民:扶危济困、赤诚相见。
合作探究
②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示例1:我喜欢一丈青,因为她拥有农家人的多情重义、豪放率真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纯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有点大大咧咧,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的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成为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对孙子更是呵护备至,百般迁就。
示例2: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他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谁都敢得罪,也不缺乏同情心。
示例3:我最喜欢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许多现在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纵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仍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见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就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是多么有爱心。如今的孙子孙女们被爷爷奶奶宠得找不着北,说归说,骂归骂,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满子却懂得孝顺爷爷,这是非常难得的。
语言品析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段加以体会。
语言品析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何满子在奶奶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4、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这段话中,“官讳”等是书面语,“叫得山响”等是民间口语,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特色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举例说说课文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俗。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在民风民俗和语言特色方面:
风俗:何满子木梳背头,红肚兜子 烧香上供,拜佛许愿 洗三 穿百家衣 满月宴 周岁挂长命锁 偶遇矛盾,中间人说和等。
语言:充满俗语 口语化浓 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特点
例如:人配衣裳马配鞍 歇脚打尖 腌臜大姑娘 媳妇的眼睛 好狗不挡道 捅了马蜂窝 正月十五煮元宵 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中看不中用的纸花 千里搭帐篷,没有不散的宴席 头顶着星星 脚蹚着露水
丈青大娘骂人:就如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到嗓子。
何大学问: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交钱多少,都是其次,要的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特色探究
2、《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示例1: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这一特色。
示例2:小说的故事情节富有传奇色彩,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古典传统的继承。
示例3:小说的结构与《水浒》的结构相似,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由何满子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这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课堂小结
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这篇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拓展延伸
1、聊一聊我们家乡的民俗乡语,当然外地的学生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家乡的风俗乡音。
2、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邻居,可适当运用人物细节刻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