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3.3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3.3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2-12 20: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 甫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周敦颐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 燮
“四君子”
梅 兰 竹 菊

梅,冰肌玉骨、傲雪傲霜。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他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梅花以她的不惧寒冰,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的自强不息。

兰,高洁,比喻人品的清高。以它那朴素、清香的品格赢得文人对其青睐、更有很多画家通过画兰花表达自己高雅的性情、崇高的志 向与骨气。“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

劲节清高(比喻“气节”)。 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未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竹以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

菊,(傲霜)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不受尘世沾污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四君子”
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也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有很大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而梅兰竹菊四者也一直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就确实恰如其分了。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植物的人格化
《墨梅图》——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植物的人格化
《墨兰图》——郑思肖(元)
植物的人格化
《大树风号图》
项圣谟(明)
《墨葡萄图》
徐渭(明)
朱耷(清) 号:八大山人
动物的人格化
朱耷(清) 作品
动物的人格化
活动:比较三件表现马的绘画作品
《二马图》---任仁发(元)
《骏骨图》---龚开(南宋)
《奔马》---徐悲鸿(现代)
静物的人格化
《艺术家的卧室》——凡·高(荷兰)
讨论:
画家描绘了什么场景?
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
表现了画家什么样的心情?
画的是作者本人的居住创作的地方。
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东西。
成对的椅子和枕头暗示他对高更的盼望。
《到前线去》——胡一川(现代)
《怒吼吧,中国》——李桦(现代)
讨论: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直接的人物形象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但有的隐晦,有的直接;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的暗示;有的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形象,有的借用传统的图示。
《剪花娘子》 库淑兰 中国 现代
探究:分别表现的是什么?
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祭侄文稿》 颜真卿
拓展:有何异同?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