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新课标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新课标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5 17: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一、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乐羊子lè 孰sú(盘) 盂yǔ
B.廉 lián 嗟jiē 妾qiè
C.杼zhù 累(寸)lěi 稽jī
D.遂 suì 懿jì (其所)亡 wū
二、加黑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②妻脆问其故。
B.①得遣金一饼,还以妻。②我以日始时去人近。
C.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当“日知其所之”
D.①此不为远者而近者大乎②孰为汝多知乎
三、选出加黑词与题干中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①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A.与日俱增B.红与专C.与人方便D.与人为善
③及其日中如探汤( )
A.汤熨之所及B.赴汤蹈火C.赐与汤食D.浩浩汤汤
③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A.辛苦劳累B.果实累累C.消除累赘D.积年累月
④妻乃引刀趋机( )
A.引吭高歌B.引以为荣C.抛砖引玉D.引退三里
四、解释句中加黑的字。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及日中则如盘盂。
③羊子尝行路
④乃捐金于野
⑤以就懿
⑥何异断斯织手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
译:
(2)令其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译:
(3)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译:
【创新能力训练】
1.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C.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D.孰为汝多知乎。
2.《两小儿辩日》一文所给我们的启迪有(多项选)( )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学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3.有人说,“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将孔子的无能表现出来,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4.对《乐羊子妻》一文所含道理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做人不能贪小利,应路不拾遗。
B.求学不能半途而废,思家而归;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C.做人应有志讲廉,积学应“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D.做人要讲廉耻,求学要坚持到底。
5.对乐羊子妻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她善为人妻。
B.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她德才兼备。
C.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她有胆有识,贤良温和。
D.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她品德高洁,才识过人。
6.《两小儿辩日》一文最后以“两小儿笑孔子”结束全文,想一想,孔子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后,会有什么反应?会说些什么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续写后文。
(提示:孔子一贯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知学态度,反对“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
【学科渗透训练】
阅读“春秋以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荒地,出现了大量的私田,原来的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实行不下去了。占有大量土地的奴隶主,转变为封建地位;为地主耕田的奴隶成为农民。封建地主和农民两个新兴阶级产生了,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1.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D 二、A 三、①C;②B;③D;④B 四、①距离;②到了;③曾经;④丢弃;⑤完成;⑥这
五、①孔子(对此问题)不能作出裁决;②现在若砍断这块丝织物,就会失去成功的机会,延迟和荒废成功的时间;③羊子被她的话所感动,又回去继续学习,直到修完自己的学业。
【创新能力训练】
1.C 2.ABD 3.(持之有理即可)4.C 5.D 6.(略)
【学科渗透训练】
1.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荒地,出现了大量的私田。原来奴隶社会的土地国王所有制度实行不下去了。
2.奴隶主变成了地主,奴隶变成了农民。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代替了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