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乡空间结构(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城乡空间结构(共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0 16:1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第二章《城镇与乡村》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城乡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3.了解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新课导入
读下图,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城市(辽宁大连市)
镇(湖北枣阳市吴店镇)
乡村(江西婺源县江岭村)
城市:房屋高大,道路宽敞而平整;灯光亮度高;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
农村:房屋低矮,道路狭窄而不平;灯光亮度小;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
平原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
1.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2.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镇一般特点:①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②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③各类建筑聚集;④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等。
城乡土地利用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哪些?具体含义和用地方式各有哪些?
农用地—如水稻田
建设用地——如城市交通用地
未利用地——湿地
乡 村
城 镇
活动
一般而言,乡村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
乡村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①多数居民沿着巷道分布
②以大公堂为中心,围绕崇信堂、尚礼堂等祠堂形成多个居住片区。
③商业则布局在对外交通便捷的上塘周边地区。
活动
读图,指出下图乡村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
乡村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居住用地
一般而言,乡村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农业用地,因为乡村的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读图,指出下图城镇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
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一般而言,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居住用地,因为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城乡空间结构
政府机关
用地
住宅用地
商业用地
休憩及绿化
用地
工业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集聚
效应
城市
功能区
内乡状元府有哪些用地类型
属于什么功能区
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某功能区以某种用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它类型的用地
城市常见功能区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中央商务区
行政区
文化区
旅游休闲区
生态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市场最优原则(零售业)
交通最优原则(批发业)
有些城市能形成中心商务区(CBD)
商业区空间分布特点?
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经济活动繁忙
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
人流汇集,交通繁忙
人流量昼夜差大
商贸服务业发达
内部分区明显
广州天河区 CBD
上海陆家嘴 CBD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靠近交通干线
位于城市外缘(保护环境、地价较低)
工业区空间分布特点?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
分为低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
居住区空间分布特点?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收入
建筑质量
位置
公共设施
环境质量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面积大,有些有独立庭院
面积小,拥挤密集
多在城市外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多在内城,多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完善,生活方便
缺乏,生活不方便
优美
较差
功能区的分布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地租水平)是主要因素。
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镇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活动
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随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水平逐渐下降。
不同点:三者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商业区下降最快,工业区下降最慢。
OA段为商业区,AB段为居住区,
BC段为工业区。
小结
(1)从面积:
(2)从距市中心远近:
(3)从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4)从人口变化:
(5)从建筑物密度:
(6)从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集聚明显。
(7)车流量的日变化:夜晚停车辆多的是居住区;8:00左右流出量大的是居住区
“六从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城市的空间结构
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典型模式: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
成都
重庆
(1)团块状(集中式)
分布地区:平原地区
布局优点:基础设施利用率高, 管理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少
布局缺点:造成城市环境污染
(2)组团状
分布地区:丘陵地区、山区
布局优点: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 。
布局缺点: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便,市政建设投资大。
材料: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
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这跟当地的地形有关。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
同心圆
材料:沈阳工业区分布在交通线路两厢,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沈阳以组团式的松散布局结构建设,沿三环高速公路向沈山、沈大、沈哈、沈抚、沈丹、沈盘等交通干线放射方向发展。
扇状
兰州市区主要交通线路示意图
兰州市区
条带状
(3)条带状
分布地区:交通干线河流两侧
布局优点: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布局缺点:城市交通压力大
材料: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
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北京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古城,如果过分改动故宫周边的环境,会影响它的历史价值,为了保留故宫的文化气息,所以周围都不允许建高层建筑。
棋盘状
多核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典型模式: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
影响因素:自然、经济、社会、历史、行政等因素
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互相干扰,从而保证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也使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得到合理利用。
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集约节约用地。
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
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乡一体化的措施
①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
②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③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留地方和民族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分散城市职能,减少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交通紧张、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思考:成都卫星城建设的意义?
乡村空间结构一般特点:
①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②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
③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村镇多为所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一般建有学校、卫生所、邮局等服务设施
密集型乡村聚落
棋盘格式村落
街道式村落
团块式村落
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大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就稠密的旱作农业区。村落格局大而紧凑,但村民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道路较为弯曲,这类村落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分散型乡村聚落
是一种点状松散分布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地区。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是一种规模较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一个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各家彼此排列不大靠近。
乡村空间结构一般特点:
①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②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
③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村镇多为所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一般建有学校、卫生所、邮局等服务设施
城乡区位分析
一定区域内的城市与乡村遥感影像图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乡村地区
乡村地区
乡村地区
(1)区位的含义:既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水文
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文化、军事、宗教等
中国的大城市主要位于第几阶梯上,以什么地形为主,为什么?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和城市发育最理想的地区。
汾河谷地
巴西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表1.地形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地形 平原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高原
山区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地区低地湿热,高原地区凉爽
巴西利亚
城市沿河谷谷地或开阔的低地分布
地表相对平坦,
水源丰富
汾河谷地、
湟水谷地
1.描述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河流具有供水、交通运输,部分还有军事防卫的功能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河流的汇合处;
河流入海口。
2.河流的哪些位置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大城市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温暖湿润
干旱、高寒、湿热地区,城市分布很少。
布达拉宫
广西桂林山水
日本筑波科学城
筑波科学城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自然资源:工矿城市
交通:沿线及枢纽
农业基础: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政治:首都及行政中心和国家政策支持
军事、宗教:历史时期兴起的
旅游、科技:现代某些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
地形
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区
河谷:山区城市分布区
气候
气温:中低纬度
降水:临海地区
河流
供水功能
运输功能
河运起点或终点、两河流交汇处、河口位置
城市的区位分析
小结
城市的
区位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自然资源:工矿城市
交通:沿线及枢纽
农业基础: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政治:首都及行政中心和国家政策支持
军事、宗教:历史时期兴起的
旅游、科技:现代某些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
地形
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区
河谷:山区城市分布区
气候
气温:中低纬度
降水:临海地区
河流
供水功能
运输功能
河运起点或终点、两河流交汇处、河口位置
活动
地处温带,气候宜人,
地形平坦;
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交通方式多元,交通便利。
材料: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分析纽约成为世界著名大都市的主要原因。
深圳地理位置
活动
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政策支持。
香港和深圳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利用港珠澳大桥实现更为便利的交流和沟通。
材料: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年8月设置经济特区后,深圳迅速发展成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
想一想,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深圳与香港两个城市应当怎样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
深圳地理位置
乡村聚落区位分析:
地形:平原盆地乡村聚落多、规模大;山地高原乡村聚落少、规模小
气候:湿润温暖的地方乡村聚落多、规模大;酷寒酷热或干旱缺水的地区乡村聚落少、规模小。
水源:多靠近水源丰富、水运方便的地方,利于居民的生产生活。
历史文化:在庙宇、道观、教堂附近,在家族祠堂所在地,在旅游地,有助于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如宗教,西欧东南部多数村落中心有教堂和集会的广场,围绕广场形成建筑物相对密集的乡村景观;在干旱地区的村庄,如阿拉伯的传统村落,多位于河流或泉水附近,以清真寺为核心,形成较大广场,广场周围的房屋相对密集,多为石造和土筑的房屋。
分析武汉成为我国特大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探究4:
武汉市城市区位分析:
1、 自然地理因素
(1)位于江汉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
(3)在汉江与长江交汇处,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优越。
2、社会经济地理因素
(1)靠近大冶铁矿,铁矿资源丰富。
(2)交通发达,不仅位于河流交汇处,而且还是铁路枢纽,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3)江汉平原是商品粮基地,为武汉市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4)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旅游业也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同心圆模式的代表性城市是成都。特点是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入侵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扇形模式的代表性城市是沈阳。该模型的特点是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者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多核心模式的代表性城市是上海。该模型的特点是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城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
知识拓展:
城乡空间结构
合作探究
描述巴西利亚内部空间结构—P30
商业区布局在两轴线相交处
住宅区布局在东西向道路两侧
工业区布局在城市西侧的边缘区
赞 同:用地分工明确、功能清晰
不赞同:过分强调功能分区,没有考虑
居民生活的复杂需求,以及城
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合作探究
了解唐代长安城的内部空间结构
1、描述行政区、商业区、居住区分布位置?
行政区:中轴线的最北端
商业区:位于皇城的东南、西南侧
东市靠近宫殿、西市民坊
居住区:位于皇城东、西、南
2、西市比东市繁荣的原因?
西市:位于百姓聚集区,消费大;
靠近西城门,距外商近,国际性市场
东市:高端消费,人群少;距外商远;
反应了唐代商业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以中环—尖沙咀为中心
沿维多利亚港,向外南北两侧依次分布:
商业区、混合土地利用带、高级居住区普通居住区和工业区
高级居住区
交通便利、环境好、配套齐
分布在城市边缘、地势较高的半山区
普通居住区
房屋面积小、环境差
分布在内城或工业区附近
课堂小测
描述香港内部空间结构
商业中心在城市中心、工业区多分布在周边、居民区面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