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3张PPT)
名著阅读跟踪
第三单元
目录
01
02
03
04
05
名著导读
专题探究
真题演练
模拟训练
比较阅读训练
《骆驼祥子》 圈点与批注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创作基本上以老北京下层平民生活为背景,具有浓郁的京味和市井气息,幽默中含着悲凉;人物塑造鲜活自然,语言简洁淳朴,有“语言大师”之誉。
二、提纲挈领
1.提炼线索
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
2.作品主题
小说围绕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再到精神崩溃,最后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也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3.情节梳理
一流车夫(一起)—人车被抢(一落)—绰号来由—怒辞杨宅—二次奋斗(二起)—曹家遇险(二落)—被迫结婚—晦暗的“地狱”—再次买车(三起)—北平六月—妻死卖车(三落)—小福子自杀—彻底堕落
三、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物评价)
祥子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钱,买了一辆新车。 老实、健壮、善良、淳朴、木讷、勤快、吃苦耐劳,有美好的理想,想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具有奋斗精神。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物评价)
祥子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车被没收。理想第一次破灭。 坚忍中带有一丝软弱、无奈。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物评价)
祥子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开始为第二次买车而攒钱。 对生活还抱着美好的希望,目标明确,有理想,有行动。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物评价)
祥子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对生活的无奈与死心。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物评价)
祥子 被迫结婚:祥子认命,把自己交给刘家父女,但刘四爷对祥子并不满意。虎妞离开父亲,用自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四合院里完婚。 老实、软弱、认命。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物评价)
祥子 三起:虎妞用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从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慢慢走向软弱、颓废。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物评价)
祥子 三落: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为办丧事,卖掉了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拒绝了心爱的小福子组成家庭的请求。 希望完全破灭,祥子再也无法鼓起对生活的勇气,开始了游戏人生,吃喝嫖赌。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物评价)
祥子 彻底堕落:小福子自杀,使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从此,祥子彻底堕落,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人。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物评价)
虎妞 虎妞管理车厂工人;设计引诱祥子;为了爱情与父亲决裂;不惜设计骗局与祥子结婚;因好吃懒做导致难产而死。 大胆泼辣,工于心计,粗俗市侩;既敢于追求幸福,真诚地对待祥子,又贪吃懒惰、好逸恶劳;既是当时社会上一个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又是社会的牺牲品。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
物评价)
刘四爷 为了生意耽误女儿的青春;精明盘剥车夫;大摆生日宴席;不愿女儿嫁给祥子,害怕祥子继承了他的车厂;变卖车厂,只顾自己享乐,与虎妞断绝关系,最终孤苦伶仃。 极端的自私自利、残忍霸道、阴险狡猾、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奸猾果断,做事决不含糊。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物评价)
小福子 热情帮助和关心祥子,使祥子在虎妞死后爱上了她;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自杀。 美丽、年轻、要强、勤俭、贤惠,她是黑暗社会留给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征(人物评价)
高妈 把钱拿出去放债,钱生钱;真心关爱祥子;苦口婆心教授祥子放债的经验。 精明,有头脑;泼辣,有手段;能干,做事利索,热心帮助祥子。
四、艺术特色
1.结构上:线索清晰,主线副线交织,多角度展现时代风貌,突出人物形象。
作品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根源。
2.手法上: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外貌描写:作者通过祥子前后外貌的对比描写,深刻地展现了祥子性格的发展变化。如祥子刚来到城市时给人的印象是年轻健壮、憨厚朴实,像一棵成长中的树,虎虎而有生气。而在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沉重打击后,祥子变成了一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2)细腻的心理描写:祥子沉默寡言,作者用了大篇幅的心理描写展示他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变化过程。
(3)环境描写:如“在烈日与暴雨下”这一章节(第十八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酷热难耐的天气,烘托出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痛苦和他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性格特点。
3.风格上:鲜明突出的“京味儿”,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就是鲜明突出的京味儿。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老北京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老北京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民俗的交代;从对于老北京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老北京特有的地方色彩。
4.语言上: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作品充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专题一:给祥子写小传
探究提示:本书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作为线索,是祥子一生的记录,完整地勾勒出祥子的经历,应从人物的经历、性格变化、情感变化等多方面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考查 导向 1.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 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考题 链接 1. 结合人物的经历分析人物的变化。
2. 结合写作手法把握人物特征。
(一)(选自2020四川甘孜州中考卷)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围绕着主人公祥子拉车奋斗—买车丢车—挣扎毁灭的情节展开,反映出主人公 积极向上 —不甘失败— 自甘堕落 的心路历程。
积极向上
自甘堕
落
(二)(选自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卷)
“孙侦探事件”对祥子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简要概述这一事件。
起因:孙侦探跟踪曹先生时,碰上了在曹家拉包月的祥子。
1. 经过: 孙侦探认出并恐吓祥子,最终将祥子积攒的钱敲诈一空。
2. 结果: 祥子第二次买车的梦想破灭,只好重新回到人和车厂。
孙侦探认出并恐吓祥子,最终将祥子积
攒的钱敲诈一空。
祥子第二次买车的梦想破灭,只好重新
回到人和车厂。
专题二:探寻悲剧原因
探究提示: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给人强烈的震撼。到底是什么力量毁灭了这个曾经生机勃勃的人?祥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考查 导向 梳理主人公祥子的人生经历,结合祥子周围的人物,如刘四、虎妞、老马、孙侦探等人了解当时老北京的风情世态,深入体会作者老舍对老北京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关心和同情。
考题 链接 1. 探究祥子悲剧根源的社会原因,把握作品的中心主旨。
2. 探究祥子悲剧根源的个人因素,深入理解分析人物特点。
(三)(选自2021江苏扬州中考卷)
对“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梁生宝(《创业史》)会说:“命运在我自己手里攥着!我带着蛤蟆滩的穷乡亲建合作社,种水稻,搞副业,现在已经过上了好日子。”祥子(《骆驼祥子》)又会怎样看待“命运”?根据他的主要经历和身份特点,简要作答。
祥子:在那个黑暗的社会,命运并不是由我自己掌控的。我做过人力车夫、卖过骆驼,拼命想要攒钱买车,靠自己的力气来谋生。可是我的理想一次又一次被毁掉,最后只能任由自己堕落下去。
祥子:在那个黑暗的社会,命运并不是由我自己掌控的。我做过人力车夫、卖过骆驼,拼命想要攒钱买车,靠自己的力气来谋生。可是我的理想一次又一次被毁掉,最后只能任由自己堕落下去。
专题三:话说“洋车夫”
探究提示:作品还写了形形色色的洋车夫,留下了关于老北京洋车夫这一行当的珍贵历史记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考查 导向 相关内容:书中写到了其他的洋车夫的章节包括:第一章的开头部分对老北京洋车夫的介绍、第十章茶馆偶遇老马祖孙、第十三章刘四爷过寿时、第十四章和虎妞结婚时、第二十一章祥子从夏家出来得病之后、第二十三章祥子再遇到老马。
相关人物:了解作品“洋车夫”的个体和群体:除祥子外,主要写了二强子、老马、小马以及人和车厂的车夫们。
考题 链接 1. 探究作者塑造“洋车夫”群体形象的意义。
2. 体会作者老舍对老北京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关心和同情。
(四)
1. 《骆驼祥子》中刻画了形形色色的车夫形象,阅读下列文段,写出相应的人物。
原著内容 人 物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挣扎着说了句:“沏一壶。” ………… (1) 老马
老
马
原著内容 人 物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的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 (1) 老马
老
马
原著内容 人 物
他把车押出去,押了六十块钱。转过年来,他想出手那辆车,他没有自己把它赎回来的希望。在喝醉的时候,他倒想卖个儿子,但是绝没人要。他也曾找过小福子的丈夫,人家根本不承认他这么个老丈人,别的话自然不必再说。 (2) 二强子
二
强子
原著内容 人 物
祥子晓得这辆车的历史,不很喜欢要它,车多了去啦,何必单买这一辆,这辆不吉祥的车,这辆以女儿换来,而因打死老婆才出手的车! (2) 二强子
二
强子
原著内容 人 物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 (3) 祥子
祥子
2. 作者塑造车夫群体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通过塑造车夫群体形象的悲剧,侧面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是共同的,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深化中心主题。
作者通过塑造车夫群体形象的悲剧,侧面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是共同的,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深化中心主题。
专题四:品析“京味儿”
探究提示:作品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作品散发着的浓浓的“京味儿” 。
考查 导向 1. 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赏读作品的精彩语段。
考题 链接 作品写人的手法、环境描写的作用、语言特色、老北京的风俗、饮食等。
(五)
《骆驼祥子》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作品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具体内容 探究结果
开头作者写祥子,说他把腰带“杀进腰”,指把腰带勒得紧一些。还有“拉晚儿”“车口儿上”“嚼谷”这些词语,都带有老北京典型的“儿化音”或者是老北京的俗语。 1. 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
作者
创造性地运用
北京市民的口
语。
具体内容 探究结果
主人公祥子是二十年代北平的洋车夫,洋车夫也是老北京的一个文化符号,带有老北京特有的文化特质。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设定,带有老北京特色。
具体内容 探究结果
北京的食物:如祥子吃的老豆腐,虎妞吃熏酱肉、喝白干,烧饼夹羊肉,冰糖葫芦,还有马蹄烧饼、扒糕、凉粉、糖炒栗子、落花生、炸酱面等食物。 2. 作品对市井生活进行细致描写。
作品
对市井生活进
行细致描写。
具体内容 探究结果
书里提到的颐和园、万寿山、天桥、雍和宫、天坛、孔庙、还有北海,在积水潭、西郊的白石桥垂钓,还有最典型的老北京建筑四合院,书中大车店、“白房子”“八大胡同”等建筑。 作者描写北京的建筑和富有北京胡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具体内容 探究结果
虎妞出嫁、刘四爷过寿,还有虎妞死后祥子帮人送葬,这些民间最看重的红白事,不管是送葬还是娶亲,老舍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3. 作者对老北京风俗文化的描写。
作者
对老北京风俗
文化的描写。
(选自2021山东济南中考卷)
阅读名著,可以根据作品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如《骆驼祥子》,我们可以借助两种策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 策略一:借助作者自述。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说,要让祥子“活”起来,要“以他为主,以其他人物为宾”,通过写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1) 刘四(或:刘四爷) ,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2) 虎妞 ,诈骗祥子的(3) 孙侦探 ,对祥子进行烘托,突出祥子形象特征。要求:在空格处填入相关人物的名字。(3分)
刘四(或:刘四爷)
虎妞
孙侦探
2. 策略二:借助作者评论。老舍先生在小说结尾评论祥子“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要求: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示例一:这句话是小说主人公祥子一生的写照。祥子为了实现梦想拼命拉车,在现实的苦难中慢慢沉沦,最后堕落成“野兽”。祥子来到北平一无所有,他凭着勤劳努力,两三个星期就成了高等车夫。后来,个人主义让他贪图金钱享受,变得自私狡猾恶劣,为了60块钱出卖了阮明。
示例一:这句话是小说主人公祥子一生的写照。祥子为了实现梦想拼命拉车,在现实的苦难中慢慢沉沦,最后堕落成“野兽”。祥子来到北平一无所有,他凭着勤劳努力,两三个星期就成了高等车夫。后来,个人主义让他贪图金钱享受,变得自私狡猾恶劣,为了60块钱出卖了阮明。
示例二:这句话是小说主人公祥子一生的写照。祥子为了实现梦想拼命拉车,在现实的苦难中慢慢沉沦,最后堕落成“野兽”。祥子拉车三年,为了买车省吃俭用,凑足100块钱,买了第一辆车。他在虎妞、小福子死后变得自私懒惰,不肯吃一点亏,为了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只能在仪式上抢轻活,与老人妇孺抢旗和挽联。
示例二:这句话是小说主人公祥子一生的写照。祥子为了实现梦想拼命拉车,在现实的苦难中慢慢沉沦,最后堕落成“野兽”。祥子拉车三年,为了买车省吃俭用,凑足100块钱,买了第一辆车。他在虎妞、小福子死后变得自私懒惰,不肯吃一点亏,为了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只能在仪式上抢轻活,与老人妇孺抢旗和挽联。
(一)
广州市某中学开展“‘骆驼祥子’角色选拔”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 任务一:情节梳理。根据你对《骆驼祥子》的阅读积累,完成思维导图。(4分)
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终于攒够了钱,买了辆新车。(买车)
祥子来到北平
侦探敲诈走,希望第二次破灭。(被敲诈,被骗)
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
2. 任务二:分类整合。将下面读书笔记本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
读书笔记本
暴风雨
云还没铺满了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 批注: 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暴风雨来临前夕天气恶劣的场景,渲染了压抑、恐怖的氛围,衬托了祥子着急、焦虑的心情。
运用夸张
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
绘了暴风雨来临前夕天
气恶劣的场景,渲染了
压抑、恐怖的氛围,衬
托了祥子着急、焦虑的
心情。
读书笔记本
烈 日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 批注: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烈日炙烤大地的场景,渲染了炎热、沉闷的氛围。衬托了祥子吃苦的精神。
运用了夸张和
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烈
日炙烤大地的场景,渲染了
炎热、沉闷的氛围。衬托了
祥子吃苦的精神。
(二)
既没地方坐一坐,只好慢慢的走吧;可是,上哪里去呢?这个银白的世界,没有他坐下的地方,也没有他的去处;白茫茫的一片,只有饿着肚子的小鸟,与走投无路的人,知道什么叫作哀叹。
…………
不知不觉的,他来到了中海……他在桥上立了许久,世界像是已经死去,没一点声音,没一点动静,灰白的雪花似乎得了机会,慌乱的,轻快的,一劲儿往下落,要人不知鬼不觉的把世界埋上。在这种静寂中,祥子听见自己的良心的微语。先不要管自己吧,还是得先回去看看曹家的人。只剩下曹太太与高妈,没一个男人!难道那最后的五块钱不是曹先生给的么?不敢再思索,他拔起腿就往回走,非常的快。
…………
祥子没的说。
“说话呀!楞着算得了事吗?到底是怎回事?”
“你走吧!”祥子好容易找到了一句话:“走吧!”
“你看家?”高妈的气消了点。
“见了先生,你就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
“这像什么话呀?”高妈气得几乎要笑。
(节选自《骆驼祥子》,有删改)
1. 选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①描写了死一般寂静的环境;②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③暗示了祥子走投无路的境况;④预示了祥子的悲剧命运,突出作品的主题。
①描写了死一般寂静的环境;②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③暗示了祥子走投无路的境况;④预示了祥子的悲剧命运,突出作品的主题。
2. 下列故事情节与选文相关的一项是( C )(3分)
A.高妈苦口婆心教祥子放债的经验。
B.虎妞死后,祥子得到曹先生的帮助和指点。
C.孙侦探把祥子的全部积蓄敲诈走了。
D.拉车出城时,祥子连人带车被大兵捉走。
2. C【解析】从选文结尾处祥子说“侦探逮住了我”可知,选文描写的是祥子被孙侦探敲诈后的事。
C
3. 作品中要强和奋斗的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而最终堕落,作者借此表达怎样的主题?(3分)
主题:小说通过祥子的故事,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揭示了个人奋斗的狭隘。
主题:小说通过祥子的故事,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揭示了个人奋斗的狭隘。
(A)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搧搧,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B)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撒无赖。初一上来,大家一点也不怀疑他,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
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一来二去,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
(节选自《骆驼祥子》,有删改)
1. 分别概括两个选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分别表现了祥子什么特点? (4分)
选段A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表现了祥子的吃苦耐劳;选段B写祥子爱占小便宜,借钱不还、编谎骗钱,表现了祥子的厚颜无耻。
选段A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表现了祥子的吃苦耐劳;选段B写祥子爱占小便宜,借钱不还、编谎骗钱,表现了祥子的厚颜无耻。
2. 联系作品简要概括祥子的性格变化,并说说作者塑造祥子这一形象的作用。(3分)
祥子原本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如同骆驼一般,但是在经历了三次买车三次失车的打击后,他逐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作者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
祥子原本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如同骆驼一般,但是在经历了三次买车三次失车的打击后,他逐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作者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
3. 结合选文,简析《骆驼祥子》浓郁的地方特色。(3分)
①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如“晓得、发焦、空膛”等使《骆驼祥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②作品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进行细致描绘,如选文B中描写了祥子“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也体现了作品的“京味儿”。
①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如“晓得、发焦、空膛”等使《骆驼祥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②作品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进行细致描绘,如选文B中描写了祥子“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也体现了作品的“京味儿”。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