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0 16: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概述
2.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目录
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人类对自然资源认知的差异:由于受认知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不同
注意:资源的含义
1.狭义的资源:指自然资源, 是由自然界生成的
2.广义的资源:自然资源及因人而生、由社会所创造的资源
自然资源
自然事物和现象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概述
2.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自然属性划分:矿产资源(能源矿产和非能源矿产)、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按增殖性能划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3)按资源用途划分: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品位,指矿石中有用元素的含量比率。
自然资源概述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1.可再生资源是指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重新利用、短时再生、循环使用)
2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人类尺度、自然过程、不能再生)
(2)联系: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被合理开发利用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概述
3.自然资源的分布
(1)分布状况: 全球自然资源分布广泛,但很不均匀,有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之分。 (范围、数量 )
(2)一般规律: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不同
1.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2非可再生资源,比如矿产资源,其分布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共生伴生矿较多,勘查难度较大,分布规律不明显
自然资源概述
(3)空间利用(跨区域调配),便于移动的,远距离输送;不具备流动性的,需加工转换
南水北调
北煤南运
自然资源的属性、种类、及开发利用
属性 内涵 开发利用
有限性 (自然资源的)数量相对于人类需求不足。一般来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实质上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数量却是有限的。 珍惜、节约利用
整体性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地域性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某种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 因地制宜
多用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综合利用
社会性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价值的物质财富。 充分利用
1.自然资源的属性
自然资源的属性、种类、及开发利用
2.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
(1)宇宙资源
种类和组成 特点 开发利用
太阳能资源 清洁、可再生、总量大、分布广 空间太阳能电站
空间资源 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收集信息、空间站
矿产资源 种类多、分布不均
自然资源的属性、种类、及开发利用
2.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
(2)气候资源
种类和组成 特点 开发利用
光照 可再生、普遍存在、数值特征、较大的变率 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部门都需要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热量
水分
风力
空气
自然资源的属性、种类、及开发利用
2.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
(3)海洋资源
种类和组成 特点 开发利用
化学资源 种类多、数量大 食盐、镁、淡水
矿产资源 非可再生 油气、滨海砂矿、锰结核
生物资源 种类多、可再生 捕捞、养殖
海能资源 能量大、可再生、污染小、密度小 潮汐、波浪、温差
空间资源 复杂性、特殊性 海洋运输、港口、围海造陆
自然资源的属性、种类、及开发利用
2.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
(4)陆地资源
种类和组成 特点 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 非可再生 冶金原料、燃料原料、化工原料、工业矿物、建筑材料等
土地资源 可再生 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民用地等
水资源 发电、灌溉、运输、供水等
生物资源 食用、药用、植物燃料、工业原料等
陆地能源资源资源 矿物能源非可再生 其他可再生 生活中各种能源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来源以及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生产生活)
2.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社会发展)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农业社会阶段
(1)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
(2)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显著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充足稳定的自然资源保障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农业社会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大都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并形成了较大的城市。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依托尼罗河,古巴比伦依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依托恒河和印度河,中国依托黄河和长江,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农业社会阶段
1.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哪些共同点
地理位置的共同点:多分布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2.议一议,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都具备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共同具备的自然条件: 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工业社会阶段
(1)自然资源状况,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资源禀赋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理想,开发利用流程短,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好;自然资源状况差,经济效益差。
(数量、质量、种类、分布、开采条件、市场、交通等)
(2)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资源性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影响。如矿业城市的兴起、发展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工业社会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资源诅咒”是指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反而出现不少问题,比如社会发展水平低、经济增长波动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尽管“资源诅咒”属于一种经济假说,但现实中的例子也不少,如安哥拉、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一些高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也有一些自然资源禀赋好的国家,成功破解了“资源诅咒”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工业社会阶段
1.为什么一部分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会遭受“资源诅咒”
原因: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资源出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初级农矿产品价格低,工业制成品价格高,这些单纯依靠资源出口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资源输出国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工业技术革新较为落后,面临经济发达的资源贫乏国家的有形、无形“剥削”,直接导致其发展滞后。
2.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何跳出“资源诅咒”的困境
改变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发展民族工业,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提高科技水平。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信息社会阶段
(1)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2)各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迅速上升。
(3)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趋于弱化。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信息社会阶段
煤炭开发
化工
液化、气化
焦化
化工产品
化工产品
焦煤
发电
原料
煤渣
提取微量元素
碳纤维产品
稀有金属
建筑材料
活动探究1:煤炭的用途极为广泛,素有“乌金”之称。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对煤炭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煤炭的开发利用水平也很低。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煤炭工业的建立,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的形成,对当时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人类对煤炭的利用,已经从单一的燃煤,向煤炭深加工、煤化工等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信息社会阶段
1.叙述人类对煤炭资源的利用过程。
18世纪中期以前,人类对煤炭的开发利用水平很低;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煤炭工业的建立,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的形成,对当时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人类对煤炭的利用,已经从单一的燃煤,向煤炭深加工、煤化工等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2查阅相关资料,对比煤炭与石油、天然气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的优劣。议一议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有哪些
煤炭的优点是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缺点是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石油、天然气的优点是相对清洁,使用方便,废气、废渣排放少,缺点是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信息社会阶段
3.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目前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经纬和丹霞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呢 说出理由。
丹霞: 直接销售煤炭,附加值低,利润小,不可行;建立坑口电站可减少交通运输压力减小环境污染,可行。故发展煤汽化和煤液化,
经纬:煤炭资源直接使用,易造成大气污染和其他生态问题,故发展煤汽化和煤液化,
是一种很好的利用方式,可行,但发展高耗能工业,不可行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总结
项目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信息社会阶段
生产力水平 低 中 高
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 强 较强 减弱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与规模 小 中 大
自然资源利用方式 单一 中等 多样化
自然资源利用率 低 中 高
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影响 自然条件好、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储量(数量、种类、质量)、交通条件 后天性资源地位上升、自然资源影响减弱
生产瓷器用的瓷土,又称“高岭土”,因发现于我国江西景德镇市浮渠县高岭村而得名。景德镇境内瓷土资源分布广泛。依托优质的瓷土矿资源,千百年来能工巧匠造就了享誉世界的“瓷都”。
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代,五代时大量烧制优质白瓷、历经漫长时期的开发,如今景德镇的瓷土矿所剩无几。留给高岭村的是大量尾砂和采矿坑遗址。2009年,景德镇被列为资源枯竭性城市。
(1)、探讨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发展成为我国“瓷都”的优势条件。
(2)、随着高岭土资源的逐渐枯竭,景德镇如何保持瓷业的高水平发展?
(1)、探讨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发展成为我国“瓷都”的优势条件。
(2)、随着高岭土资源的逐渐枯竭,景德镇如何保持瓷业的高水平发展?
(1)瓷土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悠久的生产历史;精湛的生产工艺;便利的交通条件;人们对白瓷需求量大,植被丰富,燃料充足
(2)寻找高岭土的替代品;提高瓷土矿的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烧制技术,提高陶瓷产品品质;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加强对尾砂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影响非可再生资源开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中的探明储量,意味着在现行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在经济上有吸引力并可开采的储量构成。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谈谈你对 X、Y、Z 的理解。
(2)对某种非可再生资源完成勘探后,其开采价值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若具有开采价值,是否就可以进行开采呢?为什么?
(1)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谈谈你对 X、Y、Z 的理解。
(1)以煤炭资源为例,
X表示未被勘探到但是具备成矿条件未来可能有开采价值的煤炭资源储量;
Y代表已经被勘探但因数量少或品位低而缺少开采价值的煤炭储量;
Z代表未被勘探的具备成矿条件,但可能是数量少或品位低,不具备开采价值的煤炭储量。
1. 影响非可再生资源开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中的探明储量,意味着在现行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在经济上有吸引力并可开采的储量构成。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2)对某种非可再生资源完成勘探后,其开采价值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若具有开采价值,是否就可以进行开采呢?为什么?
(2)对某种非可再生资源完成勘探后,其开采价值主要由采矿技术水平和资源储量、品位、形态、产状、厚薄、埋深以及资源的地理位置等决定,其他如矿产所在地的自然条件,人们对矿产利用水平等因素也有影响。
不一定,因为:
①若这种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极少,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进行开采后即将面临枯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若开采的难度较高,开采技术不够,反而会破坏资源;
③若自然资源所在地自然环境脆弱,开采之后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得不偿失。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
(1)说出图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
(2)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可能会引发哪些问题?
(1)①东部浅,西部深。
②以城市为中心,由城市向周围地区变浅。
原因:
①天津和济南地表水相对较丰富,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对较少,
②北京城市规模大,经济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开发利用地下水多;石家庄工矿业较发达,需水量较大,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多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
(1)说出图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
(2)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可能会引发哪些问题?
(2)①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影响建筑安全
②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质量
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发展。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大都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并形成了较大的城市。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依托尼罗河,古巴比伦依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依托恒河和印度河,中国依托黄河和长江,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1. 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哪些共同点?
①都处于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②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2. 议一议,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都具备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
胭脂虫原产于墨西哥,寄生在仙人掌类植物上。成熟的雌虫体内含有大量洋红 酸,可制作红色染料。西班牙人到达“新大陆”后,把这种丰富、纯正的红色染料 带回欧洲,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开发,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促使胭脂虫成为颇受青睐 的生物资源。19 世纪末,在当时西班牙所属的加那利群岛,胭脂虫养殖达到年产几 千吨的规模。后来,随着价格低廉、色彩鲜艳的人工合成染料的发明和推广,胭脂 虫红被迫退出历史舞台。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发现人工合成染料有一定的副作 用,而胭脂虫红却没有任何安全问题,还可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市场对胭脂虫红 的需求又逐渐回升。
胭脂虫养殖
(1)分析加那利群岛养殖胭脂虫的优势条件。
胭脂虫原产于墨西哥,寄生在仙人掌类植物上。成熟的雌虫体内含有大量洋红 酸,可制作红色染料。西班牙人到达“新大陆”后,把这种丰富、纯正的红色染料 带回欧洲,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开发,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促使胭脂虫成为颇受青睐 的生物资源。
群岛地处北纬30度附近,气温适宜;副高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适合胭脂虫生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仙人掌,胭脂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 受冬季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
19 世纪末,在当时西班牙所属的加那利群岛,胭脂虫养殖达到年产几 千吨的规模。后来,随着价格低廉、色彩鲜艳的人工合成染料的发明和推广,胭脂 虫红被迫退出历史舞台。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发现人工合成染料有一定的副作 用,而胭脂虫红却没有任何安全问题,还可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市场对胭脂虫红 的需求又逐渐回升。
胭脂虫养殖
(2)目前,我国也开始引进胭脂虫,推测我国适合养殖胭脂虫的区域。
台湾岛西部。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胭脂虫生存;背风地带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利于仙人掌种植。
(3)以胭脂虫为例,议一议,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发展,由于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种类不断增多,利用深度扩展,而人类对后天性资源的利用程度提高,故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