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0 17: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核心素养:
①了解中古时期非洲、美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
②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非洲和美洲)的多元面貌。
课程标准:
唯物史观:理解地理环境对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进程的影响,理解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时空观念:认识古代非洲与美洲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概述古代非洲与美洲主要文明中心的区域范围及其文明成果,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认识古代非洲主要文明,理解其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家国情怀: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具有多元性,培养对古代非洲与美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班图人——撒哈拉沙漠以南主要居民
古代东非文明
古代西非文明
古代南非文明
美洲文明开端——印第安人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古代非洲与美洲
目 录:
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
—1500年以前的世界》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距离欧洲较近的非洲不应该更早被发现和开发吗?
沙漠
高原
海洋
山地
沼泽地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地区与欧亚大陆联系紧密,更多地被视为亚欧大陆文明区的一部分。故本课所提及的非洲文明,主要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包括西非、东非、中非和南部非洲及其各岛屿。
地形复杂,不易开发,封闭状态下独立发展
地理环境对非洲文明的影响
一、古代非洲文明
1、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
(1)古代非洲主要居民:尼格罗人(黑人)
苏丹尼格罗人(撒哈拉沙漠以南两河一湖地区,即尼日尔河——乍得湖——尼罗河中上游,西起大西洋沿岸,东至埃塞俄比亚高原西侧。)
班图尼格罗人(分布在苏丹尼格罗人以南广大地区,是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各国的基本人种,也是非洲人口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种族),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团,几乎占全非人口的1/3。
苏丹尼格罗人
尼格罗人
班图尼格罗人
苏丹尼格罗人
班图尼格罗人
班图人
①农业: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②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
③手工业:掌握了冶铁技术
一、古代非洲文明
1、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
(1)古代非洲主要居民:尼格罗人(黑人)
(2)班图人的社会生产:
C、影响: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A、社会生产
B、活动区域:由西非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人们时常认为非洲的农业技术是从欧亚大陆引的……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许多地区早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就掌握了冶铁知识……公元前2世纪到5世纪期间,冶铁技术通过已学会使用铁的班图农民传到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非洲主要文明中心
南非地区:
西非地区
东非地区
大津巴布韦
加纳
马里
桑海
阿克苏姆、
摩加迪沙
蒙巴萨
桑给巴尔
一、古代非洲文明
1、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
2、东非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①兴起与发展
A.兴起: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B.鼎盛: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②文明概况:
A.文化:信仰基督教
B.经济: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
阿克苏姆王国
(The Kingdom of Aksum)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的一个贸易国家,首都为阿克苏姆城,它存在于约公元100–940年。它从公元前第四世纪的铁器时代至公元一世纪之间由于非洲之角重要的战略位置,它成为限制进出红海船只的门户通道。埃扎那王(ezana 公元320–360)统治之下,阿克苏姆信奉基督教。阿克苏姆帝国最盛时版图包括红海两岸的大片地区。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公元7世纪后由于阿拉伯人的进攻而逐渐衰亡。阿克苏姆与当时的中国、罗马和波斯并称为古代四大帝国。
阿克苏姆、中国、罗马和波斯并称为古代四大帝国。
一、古代非洲文明
1、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
2、东非文明(1)阿克苏姆王国
(2)东非沿海城市国家: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
①兴起:10-15世纪
②条件:
A、位置: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
B、经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C、文化:伊斯兰教入侵
③文明概况:
A.经济:a、盛行奴隶制,广泛使用奴隶,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b、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随葡萄牙入侵而衰落。
B.文化:信仰伊斯兰教
东非的索马里半岛及其以南沿岸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商贸活动的频繁之地。公元前后,该地区兴起了一批商业城市,后来发展成为城市国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摩加迪沙、蒙巴萨和桑给巴尔等。这些城市国家在8、9世纪皈依伊斯兰教,盛行奴隶制。它们借助地理优势,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等向外输出,从东方购得丝绸、瓷器等销往内陆。15世纪末以来,该地区遭到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商业随之渐趋凋敝。
东非沿海地区
印度、波斯、中国
黄金、象牙、奴隶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阿拉伯商人
一、古代非洲文明
1、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
2、东非文明(1)阿克苏姆王国(2)东非沿海城市国家:
3、西非文明
(1)兴起:8-15世纪
(2)代表国家:加纳、马里、桑海
(3)文明概况:
经济:黄金资源丰富、控制商路、对外贸易发达;
奴隶从事生产也可作为商品交易
政治:注重扩张征服;实行中央集权
文化:信奉伊斯兰教;兴建大学、文化繁荣
(西非三大帝国)
加纳:
加纳是中世纪三个连续出现的西非帝国的第一个。它被称为“黄金之国”。由于位于撒哈拉食盐产地与黄金产地之间的连结点上,加纳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在公元10-11世纪达到了顶峰,1076年后逐渐衰落。
马 里(1235--1611)
政治:
①奴隶制
②征服加纳,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经济:外贸兴盛;城市繁荣。
文化:文化繁荣。信仰伊斯兰教;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学和访问。
马里Mali
信仰伊斯兰教,11世纪以前,曾隶属于加纳。加纳衰落后,索索人一度强盛,马里又被索索人征服。13世纪,马里强盛起来。1235年,马里王子松迪亚塔在人民的支持下,打败索索人,随后征服加纳,建都于尼亚尼,是为马里帝国(Mali Empire),又名曼丁戈帝国(Manding Empire)或曼迪联邦(Manden Kurufa)。松迪亚塔注意发展生产,砍伐森林,扩大耕地,种植谷物和棉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马里的粮食自给,棉织品行销国外,黄金大量运往北非。马里帝国是古代最重要的伊斯兰文化与财富中心之一。
桑 海(1340--1591)
兴衰: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逐渐衰落。
统治:
政治:它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经济:①扩大对外贸易 ②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桑海帝国
(Empire of Songhai)
是萨赫勒地区最后一个黑人土著大帝国。7世纪时桑海人在登迪建立小王国,后迁至加奥,先后臣属于加纳帝国和马里帝国,逐渐皈依伊斯兰教。15世纪后期,桑尼·阿里即位后沿尼日尔河大力扩张,占领马里帝国中心城市廷巴克图,正式建立桑海帝国。桑尼·阿里死后国家陷入内乱,1590年摩洛哥军队入侵,占领加奥、廷巴克图等地,桑海帝国瓦解。
一、古代非洲文明
1、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 2、东非文明 3、西非文明
4、南非文明
(1)兴起: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
(2)发展: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3)代表国家:津巴布韦
(4)文明概况:巨石建筑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一个围墙围成的圆表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散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围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
大津巴布韦遗址鸟瞰图
大津巴布韦古城遗址1877年被西方人发现。遗址包括城墙、高塔、神庙、宫殿、库房、水井、地窖和住宅等建筑。还有高达 9.15 米,厚达6.1米的围墙。全部建筑是用花岗石砌成的,石块连接未用任何粘合物,但却严密无隙,坚固异常,令人惊叹不已。
大津巴布韦内城石塔
高11米,底部直径约六米,全部用石块垒砌而成,且不使用灰浆。说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建筑学、几何学和力学等方面的复杂知识。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周围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此……沿尼罗河上游是苏德沼泽,曾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甚至到1900年,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探究与拓展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古代非洲文明的基本特点
特点:①起源早:世界上最早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②区域性:东非、西非、南非各有特点
③发展缓慢:受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限制,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封闭,且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
拓展提升:中非交往源远流长
①汉武帝: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
②唐朝: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
③元朝: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④明朝: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⑤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重要作用
⑥新时代: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
一、古代非洲文明
1、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 2、东非文明 3、西非文明 4、南非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北美洲
南美洲
中美洲
整个美洲隔绝于其他大陆,很难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只能独立发展。风暴、寒潮、龙卷风、火山等极端天气导致其始终处于对自然的恐惧之中,从而造成非常极端的宗教信仰,愚昧的文化更导致整个文明长期落后。
材料一:美洲大陆原有居民为印第安人。一般认为印第安人属于蒙古利亚种,约在5万年前通过白令海峡(当时有陆桥相联)进入阿拉斯加,然后逐渐分布到美洲各地。……印第安人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北美和南美诸部落大都处在原始公社制的不同发展阶段,只有中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形成了国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印第安文明。——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1492年,哥伦布开始了西行的漫漫征程,他要率领自己的船队去寻找远在东方的印度、中国和日本。 … …一直到死,他也只是认为自己发现了一条通往亚洲印度等地的捷径,所以才称当地的土著人为印第安人,这也就是印第安人称谓的由来。 ——乔治威尔斯等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洲印第安人是富于创造性的勤劳的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驯化了多种野生动物,培育出大量的农作物,为丰富人类生活,提高人类体质健康和智能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今世界广泛生产的玉米、马铃薯、番茄、可可、咖啡、向日葵、辣椒、花生、烟草、橡胶等几十种农作物,都来自美洲印第安人创造性的劳动。……美洲印第安人很早就懂得了养蜂和驯化野生动物。他们培育出了火鸡、鸭、鸽和鹅等家禽。此外还培育出了像愈疮木那样可以健身治病的药草和植物1200多种,丰富了人类医药宝库。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的开端——印第安人
(1)农业: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
(2)文明代表: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
(3)文明特点:以农业为主,文明发展具有独立性。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
阿兹特克文明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的开端——印第安人
2、玛雅文明
(1)区域范围: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2)兴衰:①约公元前1500年形成
②15世纪中期衰落
玛雅文明
(英语:Maya Civilization )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依据中美洲编年,玛雅历史分成前古典期-形成(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古典期-全盛(约4世纪-9世纪)后古典期-衰落(约9世纪-16世纪 ),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古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16世纪时,玛雅文化的传承者阿兹特克帝国被西班牙帝国消灭。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及阿兹特克文明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的开端——印第安人
2、玛雅文明
(1)区域范围: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2)兴衰:①约公元前1500年形成 ②15世纪中期衰落
(3)文明概况:
①经济:A.农业: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
B.手工业:制造精美陶器。
②政治: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为平民
③城市建筑:城市建筑精美,建造众多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④文化:发明独特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20进制,“零”的概念
玛雅金字塔遗址
玛雅数字
玛雅文字
玛雅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就是说5000年误差仅一天。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测算50年内误差仅7秒。
阿兹特克太阳历石
金字塔高约30米,四周环绕91级台阶,加起来一共364级台阶,再加上塔顶的羽蛇神庙,共有365阶,象征了一年中的365天。每年春分和秋分两天的日落时分,北面一组台阶的边墙会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弯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游动,象征着羽蛇神在春分时苏醒,爬出庙宇。每一次,这个幻像持续整整3小时22分,分秒不差。这个神秘景观被称为“光影蛇形”。
库库尔坎大金字塔
玛雅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玛雅文明是第一个种植玉米的文明。
玛雅文明第一个创造二十进位制。
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
玛雅预言第一个指出:“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属于地球所有”。
知识拓展:玛雅文明的消失的因素
古气候学家在1995年研究尤卡坦半岛中部的奇彻坎努博湖时,发现有大量的沉积物沉淀在湖底,在这些沉积物中,硫酸的含量在公元800—1000年的沉积物中很高。只有在湖水很少的情况下,硫酸才会沉到湖底,而且通常是在干旱时期。
4世纪至10世纪期间,玛雅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土壤的肥力耗尽,或疫病流行,也可能是由于反对供养宗教中心及祭司集团这一负担的农民革命。 ——《全球通史》
玛雅文明消失的几种可能因素:
自然因素、人口迁徙;殖民侵略和战争破坏等。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的开端——印第安人
2、玛雅文明
3、阿兹特克文明
(1)区域范围:今墨西哥地区
(2)兴衰:
①兴盛:14世纪形成;
鼎盛:16世纪初
②灭亡:1521年被西班牙所灭
(3)文明概况:
12世纪中叶,原始的阿兹特克部落离开故乡,自北向南迁徙。传说太阳神兼战神齐罗伯特列曾经启示他们,如果看到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蛇,那就是他们应该定居的地方。两个世纪以后,按着神的意愿,阿兹特克人建立了墨西哥城。“墨西哥”意为太阳神和战神制定的地方,而鹰啄蛇的图案就成了今天墨西哥的国徽。
——董小川:《世界文化史》
①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
被征服者由原来部落首领管理,但需纳税
阿兹特克人的势力建立在持久备战的基础上。所有男人都要携带武器;国家军火库始终备有武器,供需要时使用。 凭借有效的军事机器,阿兹特克人从其臣民那里榨取到数量 惊人的贡物。……但在整个帝国范围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也不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军队,而由他们自己管 理地方事务并负责征收贡赋。 ——林被画 董经胜《拉丁美洲史》
3、阿兹特克文明
(1)区域范围:今墨西哥地区
(2)兴衰:①兴盛:14世纪形成;鼎盛:16世纪初
②灭亡:1521年被西班牙所灭
(3)文明概况:①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
被征服者由原来部落首领管理,但需纳税
②经济: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③城市:特诺奇蒂特兰作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
浮动园地
特诺奇蒂特兰
“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太阳金字塔
特诺奇蒂特兰
阿兹特克人居民相信灵魂永存,并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们崇拜自然神,还信奉创造神、太阳神、雨神、玉米神、羽蛇神等。他们国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时以战俘为牺牲。其特异习俗之一是以活人为祭品,每年有数千人被祭神灵。武士以献身祭坛为荣。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的开端——印第安人
2、玛雅文明
3、阿兹特克文明
4、印加文明
(1)区域范围:南美洲,库斯科为都城
(2)兴衰:
①兴起:12世纪,以库斯科为都城建国;
崛起:13世纪
②鼎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人口约600万
③灭亡:1532年被西班牙所灭
(3)统治概况:
印加文明
(西班牙语cultura incaica)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印加为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15世纪起势力强盛,极盛时期的疆界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16世纪初由于内乱日趋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的开端——印第安人 2、玛雅文明 3、阿兹特克文明
4、印加文明
(1)区域范围:南美洲,库斯科为都城
(2)兴衰:
①兴起:12世纪,以库斯科为都城建国;崛起:13世纪
②鼎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人口约600万
③灭亡:1532年被西班牙所灭
(3)统治概况:
(4)特点:高度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A、政治:①最高统治者是国王,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②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
③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征税和征兵)
④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B经济: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C、交通: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马丘比丘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现今秘鲁境内的库斯科西北,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两侧都有高约600米的悬崖,峭壁下则是日夜奔流的乌鲁班巴河。是印加帝国建于约公元1500年的遗址。遗址中的宫殿、神庙、城墙以及排水设施,都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经专家们测量,这成千上万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来自于600米以下的山谷里。当时的印加人连车辆和畜力都不会使用,怎么能够把几十吨重的石头搬到这么险峻的高山之上。那些巨大的石块很明显留有像人们切奶酪一样切割的痕迹。石块之间没有灰浆,没有水泥,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但却拼得天衣无缝、牢固无比。由于其圣洁、神秘、虔诚的氛围,马丘比丘被列入全球10大怀古圣地名单。
失落之城:印加人的古城马丘比丘遗址
材料:热带雨林、沙漠、戈壁、平原、山脉、高原等自然屏障,让整个美洲隔绝于其他大陆,很难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只能独自默默发展。在缺少高级文明刺激的情况下,时间久了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风暴、寒潮、龙卷风、火山等极端天气导致其始终处于对自然的恐惧之中,从而造成非常极端的宗教信仰,动辄以人命察天祭神,愚昧的文化更导致整个文明长期落后。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古代美洲文明的基本特点
①独立发展、独具特色:古代美洲文明一度繁荣
②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难以抵抗其他文明的冲击。
材料一:在1520—1820年的300年间,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00万公斤,总值约60亿元美元以上。而惨遭杀害的印第安人则有1000万。 ——《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
材料二: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材料三: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美洲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及启示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掠夺、屠杀
殖民者带来的疾病、瘟疫等灾害
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学习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的开端——印第安人 2、玛雅文明
3、阿兹特克文明 4、印加文明
5、美洲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2)启示:
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掠夺、屠杀
②殖民者带来的疾病、瘟疫等灾害
③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学习
文化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区域 文明 时间 政治统治 成就
中美 玛雅文明 约公元前1500年—16世纪 建立城市国家 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城市国家;城市建筑精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
阿兹特克文明 14世纪--16世纪 结构松散的王国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太阳金字塔
南美 印加文明 12世纪--16世纪 统一大帝国 国王集权、划区设官、土地国有、详细人口调查;完善的道路系统
文明 特点 印第安人在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发明农业,在手工业和贸易发展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课堂小结:古代美洲文明
探究:古代非洲、美洲文明的不同特点和成因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特 点 (1)东非阿克苏姆文明是一种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 (2)发展很不均衡:东北非、东非和西非发展较快,其它相对封闭,发展缓慢。 (1)创造三大文明:即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属于印第安文明。
(2)农业文明成就突出,独立培育出玉米、马铃薯、蕃茄和花生等多种农作物。
(3)在天文历法、城市建筑方面尤其是金字塔庙宇成就显著。
(4)文明发展程度较低,某些方面严重落后于欧亚文明。
成 因 (1)东非地处交通要道,往来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 (2)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环境闭塞,缺少与外界的交流。 古代美洲由于两个大洋的隔断,缺少与其他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为什么说玉米的“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美洲文明与非洲文明相比有何不同?
印第安人培育的玉米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
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不同:
原因:
美洲文明完全独立发展而产生,以农业、手工业和贸易为基础。
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及各民族之间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自然条件的阻隔、地理知识的匮乏等缺少接触和交流。通过考古发掘、文献研究,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等地都有人类文明独立起源的迹象。古代文明都有各自不同之处,都是一种独特的类型,这表明古代世界文明起源有多个中心,体现出多源的特点。
①对各国各地区文明的认识,必须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理解并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②人类文明的美好前景离不开各国人民的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班图人——文明的创造者
东非:阿克苏姆王国
西非:加纳、马里、桑海
南非:津巴布韦(石头城)
美洲文明开端——印第安人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堂小结:
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同亚欧文明共同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1、“使用铁器的农耕者班图人取代了居住在南方次大陆的食物搜寻者,他们将俾格米人驱赶到森林中最孤立的地带,把桑人排挤到卡拉哈里沙漠中无法耕种的地方。”这说明班图人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激增
B.征服能力的增强
C.外族入侵的威胁
D.冒险精神的刺激
解析:从题干中“使用铁器的农耕者班图人取代了居住在南方次大陆的食物搜寻者”可知,使用先进的铁器是班图人能够对外征服并进行迁徙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人口数量的激增、外族入侵和冒险精神,故A、C、D三项均错误。故选B项。
B
解析: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故选A。茶叶原产于中国,排除包含④的B、C、D。
3.16世纪初,以农业为基础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其作用在于(  )
A.促进交通运输 B.防止洪水泛滥
C.阻隔外族入侵 D.扩大耕地面积
2、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文明符号。下列农作物中,原产地位于非洲的是 (  )
①甜高粱 ②棉花 ③西瓜 ④茶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解析: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东非经营园艺业、畜牧业、采矿业、制陶业、建筑业和商业,体现了古代东非经济结构多元化,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技术情况,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古代东非商业网络成熟,排除C项;材料反映古代东非经济结构多元化,未体现以小农经济为主,排除D项。故选:B。
4、古代的东非一般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此外,他们还经常用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从阿拉伯商人那里交换来自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的各种手工业品。由此可知,古代东非( )
A.工业技术落后 B.经济结构多元化C.商业网络成熟 D.以小农经济为主
B
5、玛雅人的太阳金字塔实际是庙宇,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其附近还有一座用于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而埃及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这表明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 )
A.相同,都是由巨石建成的宗教建
B.相同,都是其最高统治者的陵墓
C.不同,埃及金字塔是其文明的象征
D.不同,美洲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
解析:阿兹特克人的太阳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说明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不同,美洲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故选D,排除A、B;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分别是美洲、非洲文明的象征,二者都是文明的象征,C错误。
D
解析:从材料“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可以看出,津巴布韦对外扩张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高原的东部等地的石建都是由津巴布韦文化传入,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津巴布韦文明发展的阶段,故C项错误;地理环境并不能决定文明的类型,故D项错误。
6、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从中可以看出( )A.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巨石文化并非是津巴布韦独有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
D.巨石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A
解析:美洲地区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内部也出现多种问题,但并未导致文明灭亡,16世纪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导致其灭亡,故选B。
8、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  )
A.人民起义      B.殖民者入侵
C.内乱分裂 D.政治腐败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古代马里王国的重要城市廷巴克图有很多学校、图书馆等建筑,学者、医生、法官等享有优厚待遇,可见马里王国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皆无法得出,故排除。
7、据记述,古代马里王国的重要城市廷巴克图,学校林立,有多处图书馆,许多法官、医生和宣教师,学者云集,他们从帝王那里领取高薪。在这所城市里,贩卖书籍比其他任何生意都更赚钱。材料反映出,马里王国(  )A.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 B.对文化教育缺乏规范的管理C.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D.积极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
C
B
解析: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出阿兹特克人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B项正确;学校种类多样不能说明教育目的是为了维持社会正常运行,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形成了“体系”,D项错误。
9、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鼓励人的多元发展C.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D.形成全民教育体系
B
解析:根据材料“印加帝国统治者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设置各级官员并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并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这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扩展帝国疆域一般通过对外战争,而不是通过材料所述措施,排除B项;印加帝国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而不是材料所述措施,排除C项;材料所述把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设置官员并编制人口调查表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全国的控制,而不是为防止民众反抗,排除D项。
10、印加帝国统治者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设置各级官员并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这些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B.扩展帝国疆域C.传递政府命令和情报 D.防止民众反抗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