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标要求】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现代食物生产、储备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了解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理解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3、理解世界饥饿问题产生的原因,概述联合国、中国为消除饥饿问题作出的努力
【时空坐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难点: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教学内容】
知识点0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过程
①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②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3)表现
①农业机械现代化
原因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各国特点 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影响 a.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b.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②杂交育种技术进步
成就 美国 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墨西哥 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菲律宾 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中国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意义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2.畜牧业现代化
(1)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2)生产规模大型化:大型养鸡场可饲养1 000万到2 000万只肉鸡,或100万只蛋鸡;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头猪。
3.渔业现代化
(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3)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微点拨】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持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和现代工业装备的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产业,是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把产前、产中和产后相结合,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综合性产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知识拓展】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1.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降低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3.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
4.农业服务社会化。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5.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发展农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6.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既有利于增强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后劲大为增强。
7.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8.农业劳动者现代化。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科技技能,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9.农民生活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美好。
知识点02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
时间 表现
原始社会 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
古代社会 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20世纪50年代 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 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食物储存技术的发展
(1)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2)冷冻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3)中国冷链物流产业: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微点拨】冷链物流
【思考点】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①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
②可实现农产品跨区域、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
③可减少农产品损失,有利于防止食品变质,保障食品安全。
④能够提升生活品质,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知识点03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
(1)产生原因
①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②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③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2)解决措施
世界 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中国 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学思之窗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另一方面需要从粮食生产与供应入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同时,还要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依靠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增加粮食产量,厉行节约,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知识拓展】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
1.人口因素
(1)粮食需求的膨胀。 (2)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恶化。
(3)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 (4)消费结构升级加剧了粮食供给压力。
2.气候生态。农业生产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严重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3.偶然性因素
(1)流动性紧缩抑制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
(2)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3)投机资本可能搅浑粮食市场。
4.金融因素
(1)农业补贴。发达国家每年为本国农民提供的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的条件,直接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2)贸易限制。为了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个别国家政府先后推出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
(3)生物加工。为了减轻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不少国家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的道路。
(4)海外屯田。出于规避高额进口成本和粮食出口限制所导致的市场担忧,部分国家近年来大举在海外购买耕地种粮。
2.食品安全
(1)产生原因
①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
②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化学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2)解决措施
①世界: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②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知识拓展】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1)生产经营者只顾追求自身利益,违背“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
(2)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3)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4)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使食品安全生产没有落实到位。
【知识拓展】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知识拓展】古代中国的粮食贸易与粮食储备
(1)远在夏朝之时,粮食流通和仓储制度就已正式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政制度,此后的各朝各代也无不把粮食流通和储备粮食问题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
(2)粮食丰收了就要拿到集市上进行贸易,早在两汉时期郡县设集市就已经十分普遍,尤其到了东汉末年,郡县粮食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3)为解决粮食问题,历代王朝基本上都采取粮食进出口贸易。但大多数王朝采取的是鼓励粮食进口、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
【知识拓展】现代中国的粮食生产成就
(1)中共十八大以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出台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保护耕地、完善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持续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制定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减贫事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3)如今,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农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收获机、智能结算系统被广泛使用,中国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数字化、智能化进一步为现代农业赋能。
(4)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更注重粮食生产的绿色安全。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农业的主旋律。“吃饱”之余追求“吃好”是中国粮食生产在不懈探索和制度创新中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