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下册(五线谱)第1课《游子吟》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五线谱)第1课《游子吟》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2-10 17: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本课为2012年教育部审定,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1课《古风新韵》中的一首演唱歌曲。属于“古诗新唱”题材,越来越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1、 设计思路
1. 指导思想
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古典诗词越来越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同时,这些年由于广大音乐人的不断创作和传播,“古诗新唱”这一音乐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它古朴清新,淡雅脱俗,同时,又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从民国时期开始就已经有音乐人尝试着为其谱曲,便于传唱。经过100多年,目前已经有很多经典的诗词被重新谱曲,并通过电视、广播、教科书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从而将我们的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用音乐的形式传承。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而《游子吟》这首歌正是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将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以音乐的形式传播和传承。让孩子们在体会古人母子情深的同时感受自己母亲的无私,体验到对母亲深深的爱,将世界上最最大的情感传承于无形。
《音乐课程标准中》还提到: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六年级的学生音乐感受能力较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本节课了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从体会《游子吟》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歌曲的曲式特点以及情绪的变化,让学生在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诗词的意境美的同时,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进而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发现、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用中弱、中强、渐强和减弱这四个力度合理的表现歌曲,深情地演唱《游子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课堂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在不断的尝试、讨论和探究中提升创造力、体验快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饱含深情地会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2. 体会歌曲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感受旋律的变化。
3. 能试唱歌曲前八小结。
4. 掌握“谁言寸草心”这句高音的演唱技巧。
5. 最后一句“报得三春晖”中,八分休止符唱的声断气不断。
6. 能用mp mf 渐强和渐弱这四个力度记号合理地表现歌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交流,合作探究,感受诗的意境,教师范唱等方法,让学生去理解歌曲,在不断学习中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学习。了解歌曲的曲式特点以及情绪的变化,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用合适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情绪,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提升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欣赏和学唱的过程中,初次掌握吟唱古诗的方法,通过学唱感知母爱伟大的同时能够表达母爱之情。鼓励学生欣赏更多的“古诗新唱”歌曲,感受古风新韵之美的同时,形成热爱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
(4)现代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使用的现代教学手段是幻灯片课件。
3.教学重点:
1.能饱含深情地会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4.教学难点:
1. 掌握“谁言寸草心”这句高音唱的演唱。
2. 最后一句“报得三春晖”中,八分休止符唱的声断气不断。
3. 能体会歌曲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感受旋律的变化。
4. 能用mp mf 渐强和渐弱这四个力度记号合理地表现歌曲。
2、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学习卡、《游子吟》大卡谱面、记号笔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唱旋律初听歌曲 1.出示音符,视唱前八小结旋律。(1)师:老师带来了一段旋律,我们结合字母谱一起唱一唱。【师带领学生逐个学唱,唱时强调学生坐姿、发声位置,提醒学生打开口腔】(2)师:老师带上四二拍的节奏,同学们听。(3)师:去掉字母谱,看着五线谱视唱这八个小结旋律。【教师对学生好的唱歌状态进行表扬,并要求本节课带着这样的状态来学唱歌曲。】2.初听歌曲(1)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当听到刚才唱过的旋律时,举手示意。(活动结束后,教师肯定听得认真。)(2)师:这首歌曲是? 生:《游子吟》 师:这是一首古诗新唱的歌曲,就是为古代诗词配上现代元素的曲调,具有古风新韵之美。 在课的一开始教师先让学生视唱旋律,从而使学生在视唱的过程中进行发声练习,调整唱歌状态,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而且视唱歌曲的前八小节旋律也是教学内容的要求,但是由于歌曲是降E调,对学生来说还是具相当大的难度的,所以在这个部分我先用字母谱来引导学生,给学生提示,然后再去掉字母谱,让学生视唱五线谱旋律,而且字母谱根据音高的不同上下摆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音高概念,从而降低难度,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激发学生学谱兴趣。听歌曲范唱,对刚才唱过的旋律进行分辨,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音乐分辨能力。
了解古诗分析歌曲,学唱歌曲难点突破合作探究情绪处理拓展延伸品味文化 1.学生吟诵《游子吟》,体会师意,抒发情感。(学生有感情地吟诵)师:从这首诗中你都出了什么?生:对母亲的爱 母亲对孩子的爱 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师:孟郊所处的唐朝,科举考试录取率非常低,他一直到四十多岁才中举,在这之前一直是母亲含辛茹苦地供养他,所以他对自己的母亲特别感激,就写了这一首母爱的颂歌。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的爱与赞美之情。【预设: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诗的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意思,进而感受到母爱是无法回报的,进一步感受到作者诗中对母爱的赞美之情。】2.教师带着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诵《游子吟》,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2.再听歌曲,体会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曲式特点和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师板书课题)师:自古诗、歌是一家,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诗的意境,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歌曲,进一步去感受母子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边听边思考这几个问题,并完成学习卡。(1)学生边听歌曲边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卡。(2)第三次聆听,四人小组讨论。(3)小组逐一汇报,其他小组质疑、补充。【预设: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进行补充、精讲。】(汇报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板书:歌曲情绪:深情地 叙述 赞美曲式特点:A + B )【预设:当学生对情绪的感知不到位时,带着思考进入音乐再次感受。始终在音乐中感受音乐。】(所要达到的效果: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了解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两段体,能够分析出A段表现的是叙述的情绪,B段表现的是赞美的情绪。)1、学唱歌曲A段。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了解了歌曲的情绪和曲式结构,以及两段旋律之间情绪的变化,那么,请大家带着叙述的口吻和赞美的情绪来学习歌曲。师生齐唱歌曲A段。(1)体会装饰音的作用。师:请同学们思考、体会“临行密密缝”这一句为什么要加一个装饰音?装饰音在这里起什么作用?生:表现了母亲很爱自己的孩子; 表现了母亲很细心。师引导:临行密密缝是谁的动作?生:母亲的。师范唱“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师:母亲为什么要在孩子临走的时候把衣服缝的这么细呢?生:想让孩子穿久一些。怕孩子迟迟归。师:对,体现了母亲、、、、、、、? 生: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师:我们一起唱一唱这一句,感受母子之间不舍分离的情愫。(2)用连贯的声音演唱A段。师:A段像是在叙述着时的情景,那细细的、暖暖的母子之情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呢?生:柔美、连贯的师生深情地演唱A段。2、学唱歌曲B段。 (1)师:A段学完了,我们接着来唱B段。B段表现得再强烈一些。(师生用更加强烈的情绪深情的齐唱B段)(2)师范唱二房子,学生学唱。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空拍;这一句渐慢、渐弱。【生学唱】3、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弹奏,学生演唱。)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歌声将《游子吟》这首歌唱的充满温情,如果能为歌曲加入强弱变化,我相信,这首歌更能打动人心。1.出示mp mf 师:这几个力度记号大家认识吗?生:中弱、中强、渐强、减弱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过的这些力度记号来演唱这首歌歌曲,那具体歌曲的哪一句,哪一段用哪一个力度记号来演唱?这个任务交给大家来独立思考,合作完成。2.出示个人学习任务。师:个人独立思考,在歌曲适当的位置标注“mp mf ”这些力度记号。3.八人小组讨论,汇报学习成果。出示合作要求:八人小组讨论,确定出本小组最合适的方案,并将合适的力度记号标注在大卡谱面上,一起有感情地唱一唱。(注意只唱标注强弱记号的那一句。)2分钟4.小组汇报:师:请同学们环顾四周,浏览各组的大卡谱面,选出你认为最合适的。(学生浏览、手势选择)师:看来,大家都觉得这个小组的强弱记号标注的比较合适,请这个小组组长上台汇报。(小组汇报 其他小组质疑、补充,老师精讲,补讲。)5.师:大家对这首歌曲的情绪分析得非常准确,那现在就按着这个组标注的强弱记号来表现歌曲。(随伴奏音乐表现歌曲,教师手势提示学生正确表现歌曲。)师:同学们将母爱表现的如丝般细腻,又如大海般深沉。像《游子吟》这样古诗新唱,具有古风新韵之美的歌曲还有很多,比如《花非花》、《咏鹅》、《静夜思》这类歌曲古朴清新,又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收集一些古诗新唱的歌曲,互相交流,体会音乐现代之美的同时,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形式传承和发扬。 因为《游子吟》这首歌曲是一首古诗新唱的歌曲,而古代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本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在吟诵诗词与演唱古诗词歌曲中,感受音乐中诗词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诗词韵律与音乐旋律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对孟郊生平以及《游子吟》创作背景、所要表达意思的了解,从而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的。通过学生有感情地的诵读《游子吟》这首诗,让学生在能够用正确的情绪诵读诗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歌曲打下基础,同时,增强学习歌曲的兴趣和信心。此环节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朗诵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上,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一句简短精悍的衔接语,让学生了解到诗和歌是有联系有共通之处的,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提高学习歌曲的主动意识。合作探究能够让学生在相互谈论、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大容量、高难度的教学任务。由于这首歌难度比较大,学生对歌曲两段之间情绪的变化分析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聆听一遍就需要5分钟时间,为了保证教学任务能够在规定的40分钟内完成,在这部分我先让孩子们用一首歌(5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再经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其他人质疑补充、教师补讲,在生生互学,师生互学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比感受、体会两段选旋律的不同。了解到歌曲分别通过“回忆式”的叙述口吻和“歌颂式”的赞美情绪来表现。由于两段情绪、节奏、音高都不相同,所以在学唱部分,我是以分段学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唱的。六年级学生对歌曲具有一定的感受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在这两段的学习中,让学生去体会“装饰音”的作用,通过在说感受,推敲“装饰音”作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歌曲对母子离别时细节的描写,加深对歌曲所要表现的体会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歌曲“二房子”的处理上,采用教师范唱,学生聆听、体会、模仿的方法来学会最后一句八分休止符的唱法,以及渐弱渐慢的情绪处理。这部分对学生不过分地强调强弱变化留到下一个环节探究,训练学生对歌曲的情绪分析、处理以及表现能力。在歌曲的情绪处理上,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歌曲的强弱变化,思考应该用怎么样的力度来表现歌曲,训练他们感受歌曲、分析歌曲、表现歌曲的能力。然后再通过八人小组合作讨论确定本小组最合适的方案,再通过全班同学评选出全班最合适的方案,由组长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在这个环节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质疑中能发现问题,在评价他人成果中提升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整个环节中通过独立分析、小组合作、质疑补充、歌曲表现,提升学生发现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肯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精髓(诗词)、感受诗词的音乐美,以音乐的形式去感受和传承我国的诗歌文化。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一首“古诗新唱”的歌曲,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古典诗词越来越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同时,这些年由于广大音乐人的不断创作和传播,“古诗新唱”这一音乐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诗和歌在最早的时候就是同体的孪生兄弟,而诗词本身就是兼具音乐性的,那么,如何能让学生用歌声唱出诗词所要表达的意境,在音乐的学习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就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和生华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从了解古诗《游子吟》开始,通过对作者以及诗词所要表达的意思入手,有感情地朗诵唐诗《游子吟》,让学生在体会诗中情感,正确表达诗词情绪的基础上进入歌曲的学习,从而为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做好了铺垫。然后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去了解歌曲的曲式特点,体会歌曲两段之间情绪的不同,再到学唱歌曲,自学探究用强弱记号合理的表现歌曲,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探究环节中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理解,分析歌曲的能力、表现歌曲的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整节课师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以及感激之情。
不足之处:
1. 六年级学生由于到了青春期,个别学生和母亲经常会有摩擦,如果在学习中能够让学生回忆自己和母亲之间点点滴滴的温情时刻,我想学生的触动会更大,对歌曲的表现也更到位。
2. 由于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表现歌曲时都会有一些不同,教学配套光碟上的伴奏相比现场伴奏来说有不够贴合上课学生实际想表现的意境,所以在歌曲的最后一部分,带着力度变化有感情地表现歌曲的时候,如果对学生再多一些信任,教师弹奏钢琴为学生伴奏,课堂效果也许会更好。
3. 在时间的把控上,以及课堂生成的应变反应上还需要继续加强。
游子吟
歌曲情绪:深情地
叙述 赞美
曲式特点:A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