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屈原(节选)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屈原(节选)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10:35: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17.《屈原(节选)》
学习目标
1、了解话剧剧本的主要特点,理解对话或独白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诵屈原的独白,理解这段独白的内涵。
3、理解剧本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4、了解什么是舞台说明,概括其重要作用。
新课导入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正是这位伟大的诗人,在两千年前因没遇到明君,不忍看到自己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
两千年后,如果他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我们的半壁江山,看到炎黄子孙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让我们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新中国成立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写作背景
《屈原》创作于1942年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集中主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蒋介石则加紧反共,大搞分裂,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在国统区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整个国统区成了令人窒息的铁罐头。
面对黑暗如漆的现实,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郭沫若便以历史剧为投枪,借古喻今,创作了历史剧《屈原》,有意识地“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作者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知识链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连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
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这些诗作,充分地表现了屈原高洁的志趣、爱国的情操和对理想的追求。
音形识记
咆哮 瘦削 鞠躬 收揽
睥睨 污秽 犀利
虐待 雷霆  哗众取宠
(xiào)
(xuē)
(jū gōng)
(lǎn)
(pì nì)
(huì)
(xī)
(nüè)
(tíng)
(chǒng)
词语积累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殇,战死者。
诡谲:狡诈,狡黠。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扣头至地。
犀利:(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整体感知
(一)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剧本的组成:
剧本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3、戏剧的分类:
按表现形式划分: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按戏剧容量大小划分: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按题材划分:历史剧、神话剧、传奇剧、家庭剧等。
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划分:喜剧、悲剧、正剧(悲喜剧)。
(2)剧本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遵循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结局之后还有尾声。
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3)戏剧文学的语言特点:一是要求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二是要求精炼、含蓄、便于激发人们的想象;三是要求能朗朗上口,清亮入耳。
整体感知
(二)初步感知
1、根据戏剧的有关知识,浏览全文,了解剧本的形式、组成、特点分类。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对剧本或戏剧有了哪些了解。
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1)本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含冤被屈,悲愤填膺,在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作风雷电的颂歌。
整体感知
(2)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靳尚带着南后旨意,命令郑詹尹秘密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憎恨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三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结尾),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及其帮凶。
合作探究
1、你对本文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文章描写屈原外貌和动作的语句有哪些?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做简要赏析。
示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屈原的形象和他内心的强烈情感。
外貌:戴有刑具,系有长链,穿着囚衣,披散头发。
动作和神态:伫立,睥睨,目含怒火,两手同举,曲拳于胸。满腔愤怒,坚持真理,呼唤光明,坚贞不屈。
合作探究
2、浏览课文,概括出时间、地点、环境。
这些内容是用什么形式介绍的?
时间:午夜刚过去,黎明未到来最黑暗的时候。
地点:东皇太一庙。
环境:殿内神像林立,气象怪状,阴森可怕。外面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渲染黑暗恐怖的气氛,衬托屈原的形象。
舞台提示(说明),舞台提示(说明)。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合作探究
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借指斥神鬼偶像来谴责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
风雷电:指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指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3、文章主体是屈原的内心独白,他赞美了什么?指斥了什么?
深入文本,理解内容
1、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交代了南后指示下毒杀屈原的阴谋,展现出反动集团的猖獗、狠毒、无耻,为后面屈原的独白设置了情境。
屈原愤怒地揭露和鞭笞了卖国求荣、昏庸无道、陷害忠良的魑魅魍魉,表现了屈原在国难当头、不顾个人安危,誓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更能够突出屈原坚持正义、呼唤光明、渴望改革的高贵品质。
深入文本,理解内容
2、阅读剧本,要注意舞台说明,这样有助于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等。找出节选部分的舞台说明文字,概括其不同作用。
(1)开头部分的舞台提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场景,阴森恐怖,风雨大作,为后文的独白渲染气氛,做好铺垫。
(2)中间部分穿插的舞台提示,提示了上下场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等,有助于读者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等。
(3)描写屈原上场的一段舞台提示,分别写了他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屈原的危险处境,以及他满腔愤怒、坚贞不屈的性格。为他后面的独白设置了情景,渲染了气氛。
深入文本,理解内容
3、文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4、联系写作背景,说说郭沫若写《屈原》这一剧本的目的是什么?
借古讽今,鞭挞蒋介石反动集团,抒发人民的愤恨。
周恩来同志称赞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
《屈原》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但是“雷电颂”的声音仍然回响在整个山城,常常可以听到群众发出“爆炸了吧……”的怒吼声,“在当时起了显著的政治作用”。
赏析语言
1、本文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增强语势。请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做简要赏析。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白更有气势。
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独白中屈原满怀激情地直接和风雷电对话,直接怒斥偶像神灵,这些拟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诗中还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 ”、“哭,哭有什么用 …‘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吗 ”等等。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独自更增强了战斗力。
赏析语言
2、我们从屈原的独白中可以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⑴“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⑵“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赏析语言
⑶“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⑷“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赏析语言
3、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拟人兼呼告——爱憎表达最直接有力
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愤怒地斥责众神,直接有力地表达爱憎感情,增强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2)排比和反复——句式整齐,感情表达更强烈
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爱憎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3)多用短句——语气急促,情感激烈
短句的使用,使文章语势急促,能够充分地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课堂小结
  本文中,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雷电独白”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
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拓展延伸
积累屈原的经典名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4、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想那花草树木都要凋零啊,唯恐美人也将有暮年到来。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