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枣儿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枣儿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10:3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19.《枣儿》
学习目标
1、了解本剧形式上的特点,把握戏剧情节。
2、通过台词、舞台说明等,把握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特点。
3、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对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理解。
新课导入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这首童谣写出了亲子之情,温馨感人。但是,当孩子没有爹娘陪伴的时候,孩子是不是很孤单?你的同学和朋友中有没有父母在外地工作的?这类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留守儿童”。
其实,在广大的农村还有一种人群,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留守老人”。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中,主角就是这两类人,让我们看看他们有怎样的心声。
走近作者
孙鸿,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99年,当时的农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浪潮,将许多农村青年带离故土,到城里谋求发展,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家园。
走进城市的人们,或因为繁忙,或因为迷失,大都不怀念乡村,在他们的心中,枣儿被遗忘了,故乡被遗忘了,甚至一部分的亲情也被忽略、遗弃了,这使留守的亲人倍感痛苦。
音形识记
蓦然 翘首
咀嚼 囫囵
竹匾 掸去  踌躇
(mò)
(qiáo)
(jǔ jué)
(hú lún)
(biǎn)
(dǎn)
(chóu chú)
词语积累
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
踌躇:犹豫不决。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特别高兴。
囫囵:完整,整个儿的。
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翘首:抬起头来(望)。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喃喃自语:形容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开怀大笑:心情无所拘束,无所纷扰,十分畅快地放声大笑。
心事重重:形容思虑很多,心绪不齐。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精神沮丧。
整体感知
1、朗读
(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一人读舞台提示。
提示:男孩的话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师生随机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选择片段,同桌间练读。
小结:无论是从人物对白,还是从舞台提示,都可以认识剧本中的人物。
(即从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中体会人物性格。)
整体感知
(1)浏览剧本,从老人和孩子的交谈中,你感觉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有关枣儿的往事?
老人儿子名字的由来。“枣儿”尿老人一脖子尿。
“枣儿”到枣树下撒尿、枣树的来历、落枣吓跑了鬼子、靠枣活命。
2、复述
(2)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整体感知
(3)概括文中的六件事情,并说说用童谣开头结尾的作用。
男孩捡枣吃枣;老人回忆儿子小时候的事;
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晒枣子等儿子回来;
男孩藏枣子等父亲回来;老人与男孩互相安慰,深情呼唤。
开头引用童谣,渲染气氛,引出下文;结尾再次引用童谣,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4)“枣儿”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
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合作探究
1、文中记叙了老人很多事情。
老人有这么一段回忆:___________,从中我感受到了老人________。
(一)探究老人的形象
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合作探究
2、老人除了跟小男孩回忆往事外,还做了些什么,从中你看出老人怎样的心态
老人请男孩吃枣,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合作探究
剧中小男孩的哪些语言或者行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的那些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探究小男孩的形象
剧中的男孩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挽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合作探究
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三)探究剧中两个未出场的人物
老人的儿子(枣儿):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
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了新家。
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主题
1、圈划词句,小组合作讨论“枣儿”的味道。
(1)香甜 —— 真实的“枣”是甜的
老人对往昔的回忆
孩子对父亲的回忆
老人对孩子的疼爱
老人和男孩对未来的希望
(2)苦涩 ——现实生活中老人的孤独
现实生活中孩子寂寞的期盼
现代社会与人感情之间的冲突
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主题
2、文章为什么以“枣儿”命名?
“枣儿”是全文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课文中“枣儿”的双重含义:一是指树上结的枣儿,二是指老人的儿子枣儿。
3、探究主题。
(1)是什么把老人和小男孩联系在了一起?
枣儿和他们类似的遭遇。
亲人流露在外,他们都等待着亲人的归来。
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主题
(2)既然是写这两个人物的,剧本的题目为什么是枣儿呢?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串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主题
(3)“枣儿”还有象征意义。“枣儿”象征着什么 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1)“枣儿”象征着亲情。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想念父亲,“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
(2)“枣儿”象征着故乡。老人喜欢怀旧,表现了老人对故土的挚爱;儿子久出未归,离开故土追寻心中的梦。
(3)“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主题
4、请大家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时代背景: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 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枣儿》等靖江戏剧小品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又努力唤醒另一种沉睡中的思维,以沟通几代人虽不同却共有的生命体验。
(1)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2)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3)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
(4)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迫寻。
(5)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课堂小结
《枣儿》带给我们太多的启发,是香甜的枣儿,也是苦涩的枣儿。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又是一座需要呵护和更新的家园,我们相信,儿孙回乡品尝爹娘留给自己的枣儿时,仍会由衷地赞叹“还是家乡的枣儿好吃”。
让我们的家园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孤独吧!
拓展延伸
下面的活动任选其一:
1、分配角色,表演话剧。
提示:把握剧本的矛盾冲突,体味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老人——儿子 男孩——父亲 农村——城市
亲情——物质 传统——现代……
2、以亲情为主题,编写一个短小的话剧,注意对白要口语化,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舞台提示要对动作、表情作简要说明。小组合作,拟定剧情内容和写作框架。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