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3 09:3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439-581)
北魏
南朝(420-589)
(266-316)

383年淝水之战
589年
从南北朝到隋朝的更迭:
统一
短暂统一
政权分立
统一
隋朝统一
唐朝盛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
4、列举隋炀帝的功与过,评价隋炀帝并归纳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
建康
南京
长安
西安














隋灭陈路线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1)过程: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的统一: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建立
(1)背景:公元580年春,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太后父亲的身份总理朝政,控制了北周最高军政大权。
(2)时间: 581年
(3)建立者:杨坚 (改年号为开皇)
(4)都城:长安
(5)方式: 外戚夺权
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
秦朝 西晋 隋朝 元朝
知识补充
胭脂井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南侧、鸡鸣寺内,南朝陈景阳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阳井。南朝陈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孔贵嫔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隋唐以后,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殿已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后人为了记取陈后主亡国教训,遂在鸡笼山的鸡鸣寺立井。
隋完成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③隋国力强盛,准备充分;
④南陈政治腐败。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创立三省六部制)
措施
  隋初 隋 盛 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影响
开皇之治
一、隋朝的统一
3.隋文帝巩固统一
③结果:隋文帝杨坚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国力强盛
一、开通京杭大运河
二、确立科举制
三、耗费民力营建系列重大工程,三征辽东,导致农民起义,隋亡
隋炀帝一生做了哪些事情?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604年7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
yáng
走近隋炀帝和他的时代——
杨广,隋文帝与独孤伽罗的次子。史书称其“美姿仪,少聪慧”。公元604年7月继位,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二、开通大运河
②时间:605年
③人物:隋炀帝
④地位: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⑤全长:2000多千米
⑥南北两端:涿郡,余杭
⑦中心:洛阳
⑧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⑨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①目的:加强南北交通【直接原因】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根本原因】
1.开通大运河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七百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新课讲授
地位: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绮丽的琼花。隋炀帝为能去扬州观赏琼花,开凿了大运河。
605年4月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思考: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1.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2.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政治控制
3.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但不是主要的。
二、开通大运河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否定
肯定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消极影响:
耗费国力,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积极影响:
2、大运河的影响:
时间 河段 征发民夫
605年 通济渠 100余万
605年 邗沟 10余万
608年 永济渠 100余万
610年 江南河 10余万
二、开通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申遗成功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条件)
1、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2、经济繁荣,具备了经济实力;
3、有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二、开通大运河
运河风光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唐·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否定
肯定
评价原则:明确观点,用辨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方法。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选官制度的演变
世卿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夏商周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朝

科举制
(血缘/嫡长子)
(举荐/贤孝品行)
(门第/士族垄断)
上品
中品
下品
下上 下中
下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正: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
·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士族”的理解?
1.士族独占上品,士庶严格区分,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
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影响国家进步
阶级矛盾加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巩固门阀政治的
工具;朝廷无人可用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晋书·王沈传》
你知道,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
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目的:破除贵族垄断官吏选拔权。
3.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九品中正制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理解?
①士族独占上品,士庶严格区分,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
②只重门第,不重才能。
阶级矛盾加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朝廷无人可用
4、科举制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人才
含义: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②、正式确立: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①、初步建立:隋文帝时期,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标准:才能
只注重门第
凭才学做官
5.过程: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制度,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高门权贵的子弟:
寒门学子: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朝廷):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失去凭出身做官的机会
得到凭才学做官的机会
失去选官的权力
得到选官的权力和大批人才
科举取士制度
问题思考2:
科举制对各种人带来的影响?
实行科举制的根本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1905年废除)
6、科举取士制度影响: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
2.暴政的表现: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1、灭亡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②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三次征辽东
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民工约200万人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
①营建东都洛阳
②开凿大运河
③修筑长城和驰道
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
四、隋朝的灭亡
②隋炀帝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①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
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四、隋朝的灭亡
③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三次出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四、隋朝的灭亡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四、隋朝的灭亡
3、隋末农民大起义:
爆发地点:山东
发展状况:席卷全国,形成了许多反隋队伍
斗争结果:使隋朝面临瓦解
隋朝:581 589 618
建立 统一 灭亡
4、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四、隋朝的灭亡
隋亡思考
1、隋朝为什么短命而亡?有哪些深刻的教训值得后人借鉴(启示)?
2、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隋朝与我国古代哪一个王朝最相似 相似之处有哪些?
成由勤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
统治者要体恤百姓;
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秦朝
四、隋朝的灭亡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和隋朝非常相似……
秦朝和隋朝对比
1、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4年,隋持续了37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4、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时间:605年起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时间:618年
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持续时间:约1300年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统一全国
巩固统一的措施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考试制度
隋的灭亡
小结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2.隋朝末年,走水路由余杭到长安,依次要经过的人工河是( )
①广通渠 ②永济渠 ③通济渠
④白渠 ⑤江南河 ⑥邗沟
A.②③⑤⑥   B.④③②①   
C.⑥④①⑤   D.⑤⑥③①
课后小练
A
D
3.在我国历史上,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秦始皇 C.隋文帝 D.隋炀帝
D
4.当今举世瞩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这个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平定南方叛乱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