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2 20:0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触景生情的写作方法,学习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学习触景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唐朝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有一位诗人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就是——李白。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一提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超群的诗仙形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感受一下。(板书课题、作者)
一、读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多首。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补充“小李杜”)
二、读诗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春夜 地点:洛城 今河南洛阳 事情:闻笛 )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读诗文。
1、自由读古诗,正音、读顺。(散 sǎn)
2、指名读。把握节奏。(七言绝句 一般4/3 指名读)
3、有感情读。轻声默念:谁家玉笛-----暗飞声;低吟:散入春风------满洛城;高声:此夜曲中----闻折柳;情到深处可以长叹一声: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读诗意。
要准确把握诗的情感,首先要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刚才我们从题目当中知道了,时间、地点、事件。现在谁具体说说这首诗。可以翻译,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李白当时的情景。
(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这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在这个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2、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谁家”、“暗”、“散”、“满”“折杨柳”等。
出示资料:《折杨柳》此曲叙说离别,表达不舍之情。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借“柳”与“留”谐音,暗含要行人留下来。早在《诗经》中就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来表达眷恋故土之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
3、古往今来,有很多写乡愁的诗歌,我们来看一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江上何人夜吹笛,声声似忆故园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大家一定发现这些诗的乡愁都是由什么而发?这笛声中必有折杨柳,这悠悠回荡的笛声,这催人泪下的笛声,这梦里千回的笛声,怎能不勾起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呢?
带着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再读《春夜洛城闻笛》,可以多读几遍体会。
五、读诗美。
在读诗的过程中,深入进去,你会发现诗的美。
1、你最喜欢哪一句诗?(或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首句,“暗”隐约之意,照应“谁家”以主观写客观;次句,渲染笛声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夸张;三句,借《折柳曲》表示离别之情;尾句,用否定表肯定,含蓄表达思乡之情)
2、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借玉笛声抒故园情 板书:玉笛声 故园情)
3、这种写法叫什么? 回忆曾经学过的类似的诗。
(板书:触景生情 《静夜思》)
六、拓展:《静夜思》
总结:李白曾因明月而生思乡之情,现在又因《折杨柳》的笛声而生思乡之情,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类似的情况:看到盛开的粉红色的合欢花会让我们感到愉悦温馨;听到励志的歌曲会让我们振奋精神;知道了感人的故事会让我们感动流泪……这些美好的事物会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所以让我们尽情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吧!还也可以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写得多了,也许还会变成一位诗人呢!
作业:1、积累思乡诗句。
2、积累生活中的感受。
板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
  
玉笛声 -------- 故园情
    ↓ ↓
触景 生情
教学反思:本诗借笛声抒发思乡之情,诗的内容和感情不难理解。所以本课重点借这首诗认识学习触景生情的写法,引导学生区分触景生情和借景抒情;学习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本课以“读”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欣赏,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注意积累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