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热空气
学科 科学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地球与宇宙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将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更多体验科学究活动,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验证,得出结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观察是一种经验活动的方法,是人们认识问题的窗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时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知识打下基础。描述是指用适当的语言或文字传递观察到的信息。也就是说,描述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描述能力的培养要与观察活动紧密结合。当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陈述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后,就会以知识的形态贮存起来,作为新的观察的背景知识。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热空气》一课属于地球与宇宙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教学内容选自《科学》第二册“变化的空气”单元中的第1课。本课是按照问题、经历、感受、交流、发现的教学过程编写的。课文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在学生有所发现的基础上,再有意识地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使学生加深认识的过程,验证学生自己的初步发现。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再描述发现过程就会更加准确。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热空气上升的性质的。学生通过对“走马灯”、“孔明灯”的分析、讨论,不但使学生对人类广泛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所了解,而且更加深了对热空气上升的认识。第三部分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热空气会上升的用途,理解科学对人类的作用和贡献。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其思维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维已初步具备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开始能进行假设的设定和检验。但同时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事物的表象和以往的经验,缺乏抽象性,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直观的、孤立的,思维也往往是分散的、片面的。学生还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象来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孩子在课堂中甚至会只凭经验不加实验地得出结论,因此要在课堂中非常强调科学活动的实证精神的培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直观,内容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经验,问题的设计要避免出现抽象的形式逻辑推演。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实验活动。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对他们感兴趣的现象稍加关注,往往忽略了较为重要的现象。3、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观察描述、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4、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5、教具的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蜡烛、火柴、塑料袋、垃圾盒。教师演示材料:酒精灯、火柴、塑料袋、天平、纸筒、相关课件。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利用反复的实验活动让学生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②学习热气球、走马灯等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人类对热空气上升的广泛利用。(2)过程与方法:①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并能够准确的将实验现象描述出来。②针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在教士的指导下归纳出相关的科学原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②让学生经历实践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热空气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热空气轻会上升。(2)教学难点:了解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问题框架(可选项)
本课以孔明灯的发明的小故事为导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通过小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比较关心的孔明灯的来历及发明者。探究一:利用热空气原理让塑料袋飘起来,观察塑料袋上升前的现象这一环节让学生用塑料袋模仿孔明灯,在让塑料袋上升的过程中观察塑料袋上升前的样子。分析、对比实验现象发现热空气能上升的性质。探究二:观察塑料袋下降时的现象在本环节初始提出问题:“既然热空气能够上升,为什么塑料袋还会掉下来?”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塑料袋下降时的现象。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当热空气跑掉了或者温度不够时上升现象就不存在了,以此来巩固热空气会上升的性质。探究三:探究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利用天平来称量冷热空气的演示实验来证明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让学生全面了解人空气的性质。为下节课《流动的空气》做好铺垫。实践:了解热气球的相关知识通过对热空气性质的认识,为学生讲解有关热气球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热空气的性质4.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行为)学生活动(行为)一、导入出示课件1讲解诸葛亮与孔明灯的故事2谈话:今天你想不想也来模拟做一个孔明灯(你想不想知道孔明灯为什么就能飞起来呢)认真倾听从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授1出示塑料袋:我们今天利用塑料袋来代替孔明灯进行研究。介绍实验用具,讲解试验方法。2提问:塑料袋在什么情况下就能够起飞,描述一下塑料袋的样子。3 是什么原因让塑料袋飞起来的呢?板书:热空气会上升4、既然热空气能够上升,为什么塑料袋还会落下来呢?你能不能描述一下塑料袋下降前后的样子。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5、为什么热空气能够上升呢?出示天平:利用天平称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板书: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按要求进行实验活动。汇报实验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如实描述实验现象(如必要时可让学生重新做试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用冷热空气对比,引导学生发现热空气能上升的性质。)用手体验一下热空气上升的感觉。再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塑料袋的变化。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现象一:塑料袋歪了热空气从塑料袋里跑出去了。(塑料袋歪了以后就瘪了,然后慢慢落下来。)没有了热空气塑料袋就不能继续上升。现象二:塑料袋上升至屋顶,稍停一会又慢慢落下。学生根据这一现象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由于热空气温度降低)讨论、汇报观察、描述现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指导学生正确的描述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了解热空气能够上升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过对塑料袋下降前后样子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热空气能上升这一性质的认识。认识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三、总结原来孔明灯能够上升是因为诸葛亮利用了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这个原理。板书课题:热空气四、巩固应用介绍热气球的知识。了解热空气的应用。五、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热气球的知识板书设计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内容:1、能够仔细认真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的描述出来。2、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会倾听他人的发言,愿意以别人合作。3、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二)评价方法: 以学生自我总结收获、自我评价为主,同学之间互评为辅,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表现做形成性评价,尽可能地表扬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闪光点,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兴趣,体验科学课带给自己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