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4.2一吨有多重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4.2一吨有多重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2-10 20: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吨有多重
教学内容:四单元 第二课时 1吨有多重
教学年级: 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1、从课程标准上看:
这一部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的内容。《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的第4版教材编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做到启学引思,导学引教。教材中还设计了多幅情境图,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吨有多重。本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从地位作用上看: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通过估一估、比一比、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感知质量单位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为后续灵活掌握三个质量单位间的换算,逐步建立起质量概念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从教材开发上看:
增加趣由境生,游戏猜测的环节,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实实在在地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内在学习需求,由旧引新做好铺垫。将教材中第二个问题: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吨”?适时引入家中水费通知单的生活化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吨”无处不在,体验到“吨”的重要性和生活应用。另外,教材中练一练第3题换成了综合应用拓展题。把重点放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建立起质量概念上!
学情分析:
优势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物体轻重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具备良好的知识经验即在本课之前,已学习了千克、克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可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学习,同时具备小组合作能力。
弱势是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远、接触少,学生无法直接体验,因此更加抽象,思维准确性缺乏,质量观念建立困难。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维度入手,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2.数学思考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3.问题解决目标: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吨的图片资料、称量了解自己的体重。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字卡。
教学环节
一、趣由境生,引入新知
1. 估计体重。
师:同学们,喜欢玩猜一猜的游戏吗?好,先猜猜李老师的体重?(生答,师评价)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猜测,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用千克作单位。
师:虽数值有差异,但都异口同声地使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用克行吗?为什么?(贴板书:克)
生:克是计量较轻物体的重量。
生:用克的话数字太大,比较麻烦。
师:看来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时,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贴板书:千克)
2. 引入新知。
(1) 出示大象(图),提问:看谁来了,再来猜猜这头大象有多重?(生答,师评价)
师:它的体重是3-6吨。听出来了吗?大家又不约而同地说出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
(2)你还收集到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学生汇报预习资料。
师:计量非常重的物体时,通常用吨作单位。(贴板书:吨)
师:对于质量家族中的成员,克、千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成员——吨,了解1吨有多重。(贴板书:1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从估计老师的体重引入质量单位千克,显得亲切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引入新知吨做好铺垫。并通过教师图片、让学生举例等途径,让学生初步感知并建立起吨的概念,从而激发所有学生——“想学”。]
二、体验感悟、构建模型
活动一:抱大米 (体验10—50千克大米的质量)
1、估一估:1吨到底有多重呢?请同学们估一估这袋大米有多重?(生答,师评价)
师:其实答案就在这个米袋上,谁看到了? 生:10千克。
2、抱一抱:以小组为单位抱大米,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体验完请各组组长把大米放到讲台旁。
师:请班中大力王接着来挑战一下20千克的大米。说一说你的感受?请其他同学注意他们的表情与动作。
3、比一比:请班中大力王继续体验、挑战20-50千克的大米。接着追问3袋行不?4袋?5袋呢?
4、想一想:5袋就是多少千克,感觉怎样?想象你能搬动吗?
生:5袋是50千克,感觉吃不消,不敢再挑战啦!
5、算一算:
师:10袋大米呢?多少千克?你是怎么算的?
生:10个10千克相加就是100千克,10×10=100千克。
接着追问:50袋呢?100袋呢?怎么算的?
(从10袋、50袋到100袋,学生用推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把这100袋大米上秤一称,就是1吨。所以1吨=1000千克,反过来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师:我们知道克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kg表示,那么吨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呢?(板书:1t=1000 kg)齐读这两个关系式,反着读读。
师:我们先知道1kg=1000g,今天又知道了1t=1000 kg
(板书:贴1千克=1000克,写1kg=1000g)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总结的孩子!
师:1吨的大米,我们能搬动吗?怎么办呢?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估一估、比一比、想一想、算一算的活动了解到1吨有多重。
活动二:感受吨
1、直接感受:
师:100袋大米的重量就是1吨,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1吨哟,你们信不信?请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学生起立,让大家猜一猜他的体重?
(从而引出调查结果:我们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25千克。算一算,多少个这样体重的同学质量才是1吨?怎么算的?)
生:因为1吨=1000千克,40×25=1000千克,所以40名同学的体重合约为1吨。)
师:有多少个像李老师体重的成人大约是1吨?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因为1吨=1000千克,20×50=1000千克,所以20名老师的体重合约为1吨。
生:因为老师体重是学生体重的2倍,总重量都是1吨,所以老师的数量就是学生数量的一半,是20名老师。
师:多么精彩的推理,感谢小老师与众不同的讲解!
2、间接感受:
(1)观察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质量和大约是1吨。世界上最重的鸟是什么?
生:鸵鸟。
师:一只鸵鸟约重100千克,几只鸵鸟约重1吨?为什么?
生:10只,因为1吨=1000千克,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就是1吨。
师:一起验证一下,数一数吧!
(2)想象
师:看数学信息,想数学问题,快速说答案,(一个西瓜约重5千克,多少个西瓜是1吨?)
生:200个西瓜约重1吨。
师:闭眼想象一下,张开双臂接西瓜吧,感觉怎么样?
(3)推算
师:一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多少桶水约重1吨?
生:50桶水约重1吨。
师:通过观察、想象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同物体的质量和都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物体的个数不同。
活动三:介绍“吨”。
师:“吨”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是李老师在生活中拍的照片,那你们在生活中还发现“吨”在哪里出现呢?请拿出自己搜集的图片,在小组内交流图片上所表示的信息及“吨”在这里所表示的意思。
利用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辅助教学,及时对学生搜集的图片信息进行分类反馈,丰富学生对“吨”的直观感受。
师:这是谁收集的图片,请你说一说吨在这里所表示的意思?
(生汇报,师评价)
选择典型性问题:电梯承重、水费通知单,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师:电梯中的吨在哪里?限乘是什么意思?13人呢?
生:1000千克=1吨,电梯限重1吨,一次不能超过13人。
师:不是40人吗?
生:这里指的是大人的数量。
师:我班同学全上电梯肯定不行了,不能超过1吨!好下去10个小朋友37人没超过1吨,这回可以了吧!有不同意见吗?(学生各抒己见)
师:虽然37名学生的载重可能没有超过1吨,但电梯里能站下这么多学生吗?我们还要考虑到空间的大小,总不能让他们落在一起站吧!
小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头脑灵活智慧生活。温馨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外出时不要挤电梯、不要乘坐超载的交通工具,以免发生危险。
师:吨还在这里?你找到了吗?这是家里的水费通知单,读读你找到的吨的信息吧!(生读信息)
师:知道是怎么算出水费的吗?用乘法求总价,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啊!我们一起看看一吨水有多少?
课件出示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再演示我国干旱地区缺水的照片及水量分布图,进行节约用水教育及环保德育渗透。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的设计,实现我校“灵性教育”理念下,让孩子们在“自主灵动”的课堂中,实践探索,分享合作,灵动成长,从而指导所有学生——“会学”。]
三、整合拓学、笃思促悟
师:质量家族中的三个成员,你和他们交上好朋友了吗 他们可要考考你哟!
(一) 基础练习,加深理解
填一填,说一说(换算练习)
师:像这样的题,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采取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巩固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师:大头儿子学完千克、克、吨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想与我们分享,一起看看吧!乱用质量单位,可能会闹笑话。帮大头儿子改正过来吧!
小结:不过大头儿子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就是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妙笔来记录生活。
(三)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动画播出:小头爸爸开着货车去送货,要过桥时,大头儿子急忙说:“爸爸,不能过去,超载啦!”)
师:这回大头儿子说的对吗?为什么?动笔算一算。
小结: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不仅帮助大头儿子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与质量单位的三兄弟交上了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变式、拓展三维度的训练,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所有学生——“学会”,而学会学习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全课总结、知情共融
师:看来大家和质量三兄弟已经成为了好朋友,他们要送给你们一个智慧宝盒,想看看藏着什么宝藏吗?一起看看吧!(视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孩子们,你发现了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乐于思考的大脑,就能发现数学王国中的很多奥秘,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做到行知合一生动延学,让学生在反思中进行梳理与总结,使学生的思考从本课内容向下延伸,帮助学生有效的建构知识,持续拉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渴望。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启迪所有学生——“乐学”。]
板书设计: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t =1000 kg g
总体设计意图:
我认为,对质量单位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合理地应用。在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为载体,通过猜一猜、看一看、抱一抱、比一比、想一想、算一算等方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创造“ 活”的数学课堂,进而帮助学生感悟1吨,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
为什么会出现“吨”?什么时候用到“吨”?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事物的逐一展现,如老师、大象、鲸鱼等,在“估、评、比、得”四个情境中,实实在在地让学生产生问题,引发学习需求,经验感知,让课堂趣起来!
2、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
(1)实物操作——让触觉动起来。
活动一:抱大米。先让学生估一估,再实际去感受抱一抱大米,从1袋--10袋--50袋--100袋,推算出100袋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整个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去想像,亲自去体验,去推算。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通过操作,调动学生触觉,让他们感受了深刻、感受了乐趣,在感受中理解“1吨的确很重”。
(2)生活感悟——让体验活起来。
活动二:感受吨。通过直接感受教室中的1吨表象(40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到间接感受生活中不同物体如多少个鸵鸟、西瓜、桶装水是1吨,在观察、想象、推理中,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更好的数感,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质量关系建立起联系。同时,进一步加深了1吨=1000千克换算的理解。
(3)小组合作——让思维多起来。
活动三:介绍吨。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搜集资料的分享、交流,丰富学生对“吨”的直观感受,选择典型性的问题,如电梯承重(实际问题实际解决,通过学生讨论,得出重要启示:不光要考虑到电梯载重,还要考虑到空间大小,并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再如水费通知单,此时,环保德育较好地渗透,孩子们的思维丰富起来。
3、意犹未尽地进行课外延伸。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把关于吨、千克、克的知识链接以小视频形式生动呈现。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泛起涟漪。让学生们带着思考走出课堂,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的态势。
【教学点评】
1.注重启发,因材施教
注重启发,因材施教是中国古往今来很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极具成效的教学经验。本节课中教师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活动中去感知、发现,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吨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孩子来说,依然显得抽象。为了能让孩子对1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课堂上要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在亲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2.情景教学法的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猜猜老师、同学、大象的质量用什么作单位呢?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探究中。课堂接近尾声,考虑到比较难调动学生情绪,因此又设计了《大头儿子的数学日记》一情景,学习和运用“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并且能很好的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又突出重难点。学生情绪激昂。
3. 学习方法有机渗透
  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吨”的体验和感受,还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新知的探索学习中,以估计、推算、想象这三种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分别以1袋10千克的大米、1个25千克的孩子 ( http: / / rj.5ykj.com / " \t "_blank )、1位50千克的老师为标准,让学生通过估计并进行实际操作提一提或抱一抱等活动,再进行推算得到1吨=1000千克,最后通过想象不断丰富已有的表象,充分认识并感受1吨有多重。而且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回顾梳理学习过程,了解学习方法。以及在填合适的单位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的方法。
比一比
估一估
想一想
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