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课《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课题 《凤阳花鼓》 课型或模块 唱歌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聆听和学唱中,体验民歌的美,培养学生喜欢听民歌、唱民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较准确地模唱、视唱节奏与旋律
3、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合唱的概念能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清脆、明亮的音色演唱《凤阳花鼓》。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地方民歌的特点和韵味。
教学难点 在合唱中协调二声部间的音准节奏,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拍,前10个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部分则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教学策略 直观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讲授法:利用微课手段进行知识讲授,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节奏、旋律的视唱,练习二声部的配合演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视频、音频、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材。2、乐器:凤阳花鼓、镲、钢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教师展示“凤阳花鼓”,请学生观察鼓的外形特点,并简单介绍课前预习关于“凤阳花鼓”这种民间艺术的知识,最后教师简单总结。2、用花鼓敲击节奏 请学生模唱出节奏。3、模唱旋律。 观察“凤阳花鼓”的外形特点。2、模唱节奏3、模唱旋律 图片展示、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PPT、钢琴 1、从实物引入课题,开门见山。课前先让学生预习搜集“凤阳花鼓”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课上再由老师进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凤阳花鼓”的认识。2、节奏、旋律模仿能帮学生复习学过的节奏和音高。
展开阶段 1、教师在学生模唱旋律基础上加入《凤阳花鼓》高声部,与学生合作演唱。引出“合唱”知识点(微课)。2、视唱《凤阳花鼓》高声部节奏。找出乐谱中出现的节奏型,通过节奏点读方式复习已学过的节奏。重点节奏:大切分(微课)。3、视唱《凤阳花鼓》高声部旋律。找出乐谱中出现的音高。引入知识点:五声调式(微课)。4、教师范唱歌词,学生小声跟唱。5、分二声部合唱《凤阳花鼓》。6、加入简单的打击乐节奏伴奏。 1、区分合唱与齐唱的不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合唱与齐唱的不同。2、视唱节奏重点节奏:大切分3、唱准12356五声调式音阶,视唱乐谱,注意音高与节奏的结合。4、跟老师小声视唱歌词 跟钢琴唱熟练高声部。5、尝试分声部合唱《凤阳花鼓》。6、分别用镲、凤阳花 鼓两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钢琴、镲、凤阳花鼓 使用音乐微课的手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觉观察与总结的方式,自主复习旧的知识点和学习新的知识点。在合唱二声部的学习中, 学会与人合作配合完成歌 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入镲、鼓简易打击乐器伴奏,还原“凤阳花鼓”原本击鼓敲锣、口唱小调的表演放式。使学生获得最真实的体验。
拓展阶段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谈一谈、唱一唱你家乡的民歌。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民歌,派代表上台唱几句有代表性的家乡民歌。 钢琴 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体验民歌的美,因此更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结束阶段 教师总结:希望学生在熟记民歌旋律的同时了解并热爱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能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韵味,在听民歌、唱民歌中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把民歌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在聆听和学唱中,体验民歌的美。学唱自己家乡的民歌,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重视民族音乐传承,了解并热爱中国各地方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