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中物理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新课标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契丹
党项
达斡尔族;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蒙古族
契丹族、党项族都去哪儿了?
中华民族历史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
曾经创建了持续219年之久的辽王朝的契丹民族,从元末明初以来忽然从史籍中消失得不见踪影。
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以今宁夏为中心建立一个封建制度的国家--夏国。史称西夏。经190年而被蒙古所灭。
新知导入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革
2022年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1、了解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和政权的建立。(史料实证)
2、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的基本史实,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分析澶渊之盟对民族和平与发展起到的作用,能够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唯物史观)
4、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影响与交融,它们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核心素养
隋唐时,游牧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唐末,北方汉人带去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9世纪后期,有农耕、冶铁、纺织等产业,开始筑房屋、城池。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契丹族由游牧和渔猎生活向农耕生活转变。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北宋)苏颂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史料实证
新知讲解
西北地区
生活区域:
民族历史:
唐朝时期:
原属西羌族的一支
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党项羌……其种每姓别自为部落……而拓跋最为强族……畜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不知稼薔,土无五谷。
——《旧唐书》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几度险些被吐蕃与回鹘所灭 一百多年的颠沛流离直到隋唐时内附中原称臣才定居下来,首领拓跋赤辞受唐王朝赐李姓。
2.党项族
史料实证
政权名称 辽 北宋 西夏
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10世纪初
上京临潢府
党项族
元昊
11世纪前期
兴庆府
汉族
赵匡胤
960年
东京
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右侧表格。
北宋
辽
西夏
时代特征:
民族政权并立
依据辽、北宋、西夏的地理位置,填写下图:
公元1111年
时空观念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并思考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政治上:都仿照中原王朝,制定各项典章制度;
文化上: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并创制本民族文字;
经济上:重视农耕,发展生产。
主要特点:民族交往密切、相互交融。
3.民族交往特点
史料实证
契丹治国措施及影响: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
史料实证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
西夏治国措施及影响:
史料实证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1.背景
史料实证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概括辽宋在不同时期政权间关系如何?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关系友好
互通使节
攻辽失败
转为防御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辽太宗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宋太宗攻辽为何会失败?
重文轻武、守内虚外
2.过程
双击视频播放
澶 州
寇准
宋真宗
东 京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3.澶渊之战
史料实证
观看视频:澶州之战,思考,澶州之战有何影响?
双击视频播放
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各守疆界。
宋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在边境开设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看完视频之后,请同学们结合澶渊之盟的内容,小组讨论其盟约的签订对北宋有何影响?
积极
维持了长期和平的局面;促进了边境贸易,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澶渊之盟
消极
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北宋疏于武备, 边防上长期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4.澶渊之盟
唯物史观
榷场将此前因战争而时断时续的宋辽边贸固定化和官方化,双方官府也开辟了新的财税来源。雄州等地的榷场贸易,缓解了辽农产品短缺的供给压力。辽统治阶层意识到,只有与宋修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
大量中原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
(2017年第12期《 人民周刊 》)
根据雄州榷场的贸易情况,分析“澶渊之盟”给辽带来了哪些好处?
(1)
(2)
(3)
增加了辽的财政收入。
缓解了辽农产品供给压力。
有利于辽吸纳中原先进文化。
史料实证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5.评价澶渊之盟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宋辽澶渊之盟签约后,
宋方立“契丹出境碑”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1.对北宋政府而言:
2.对社会经济而言:
3.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5.评价澶渊之盟
历史解释
960
1125
北宋建立
澶渊之盟
金灭辽
1004
北宋与辽并存
165年
和平交往
121年
主流
化干戈为玉帛是民族交往的智慧
时空观念
辽
北宋
西夏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1.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宋夏关系:休战事 定君臣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想一想:西夏屡次攻宋获胜,为何愿意对宋称臣,与宋订立和约?
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人民反对战争;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史料实证
内 容
影 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1044年,元昊被迫与宋议和,元昊表面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则每年要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
1045年1月,宋朝在沿边设置榷场西夏市易,恢复民间商贩的往来。
宋夏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辩一辩:宋夏议和,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北宋、辽、西夏形成三角鼎立,时战时和的复杂政治格局。
“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1)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2)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时空观念
频繁的民族战争使社会动荡,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议和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是统治者牺牲人民利益换取的和平局面,“岁币”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战
和
消极
积极
消极
积极
辽、西夏方面是进攻、掠夺,宋是守土自卫。但战争也使各民族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但议和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
如何看待北宋与少数民族的战与和
唯物史观
如何正确认识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并立(民族关系特征)
辽
北宋
西夏
宋与辽、西夏之间有
战有和,但和平交往是
民族关系的主流。
三方的密切来往,促
进了经济文化发展,有
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和统一。
易错点:
①宋辽夏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战争。
②宋、辽不存在君臣关系,西夏称臣
时空观念
民族交流和融合的五种方式:
知识
拓展
(1)民族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期)
(2)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
(4)友好往来(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3)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5)并立对峙(辽、西夏与北宋;金、蒙古与南宋)
历史解释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辽(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西夏(党项)
1038年 元昊 兴庆
战
战
澶渊之盟
澶渊之战
元昊出兵
元昊主和
开发边疆
和
课堂小结
1.如何认识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性质?
侵略与反侵略?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绝不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但民族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性,无论哪一方,只要以劫掠为目的而发动的战争,就是非正义战争。
拓展学习——小组讨论
2.如何看待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与和?
战争:社会动荡、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战争也有利于民族交融。
议和:对于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是统治者牺牲人民利益换取的和平
局面,“岁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议和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
1.(2022年贵州遵义)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岳飞抗金》历史剧 B.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
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2.(2022年山东聊城)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A.民族交融的加强B.冶铁技术的进步C.抑商政策的演变D.征税方式的变化
D
A
3.(2022年湖北宜昌)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A.契丹 B.大夏 C.大金 D.蒙古
B
课堂练习
4. (2022年湖南怀化)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下列哪一政权是由契丹人建立的
A. 西夏 B. 辽 C. 金 D. 元
5.(2022年湖南衡阳)如图不能反映的主题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中外政权的纷争
C.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
B
D
6.(2022年广西桂林)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