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新春乐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新春乐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2-10 22: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NO:30
课 题 新春乐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过程方法 能分辨两个不同节拍、情绪的音乐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专心聆听音乐的习惯并熟悉民族音乐音调。
教学重点 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难点关键 能分辨两个不同节拍、情绪的音乐主题。
学情分析 《新春乐》这首乐曲带有纯正的民歌音调,可以使学生积累民族音乐的语汇,选取A、B主题反复聆听,在调式、调性、速度等方面的对比十分鲜明,对学生感受、理解作品的音乐形象有一定的帮助。《狮子舞绣球》过门较多,选用打击乐器伴奏,体会民俗文化。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一、完整聆听《新春乐》1、初次完整聆听。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能联想到什么?2、再次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引导学生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欢快的情绪。3、第三次完整聆听:乐曲情绪有无变化?对比?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二、分段聆听1、聆听A段音乐主题,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2、聆听B段音乐主题,有什么感受?3、教师哼唱民歌《卖饺子》,学生听辨这首民歌与哪段主题音乐相似?4、对比聆听A段主题、B段主题,请学生说出A、B两段主题音乐情绪有何不同。引导学生从速度等方面来对比。三、表现音乐1、完整聆听音乐,学生分组用打击乐器堂鼓、钹为乐曲A、B两段主题伴奏。教师指导学生演奏合作。跟着音乐在过门处加上堂鼓、钹来伴奏。2、请学生用动作、线条、图形、色块等分别表现A、B两段主题。教师: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学生台前展示。师生评价。四、欣赏《狮子舞绣球》1、聆听歌曲初次聆听,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再次聆听,教师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师简要介绍舞狮子。2、节奏表现参看教科书呈现的节奏图谱,按节奏读歌词。按节奏,在打击乐器图示处拍手。按节奏图谱,用打击乐器堂鼓、钹为歌曲伴奏。3、参与表现聆听歌曲,随录音轻声哼唱。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堂鼓、钹为歌曲伴奏。4、师生评价。五、小结。 以听觉先入为主,鼓励学生自由交流听后的感受,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不拘泥于老师的讲解范围。通过对比欣赏两个音乐主题,达到分辨两个音乐主题的目的,并且熟悉音乐主题,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加上两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更能渲染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也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音乐手段达到某种情绪。这个欣赏过程不仅是音乐的内容,更结合了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增加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积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新春乐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