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NO:21
课 题 水族馆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对比聆听,体验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感受水族馆的奇幻与神秘。
过程方法 通过听、想、创、演等方法,踊跃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音乐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续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学会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认真聆听乐曲,体验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难点关键 通过听、想、创、演等方法,踊跃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音乐想象力。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注意听辨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所描绘的各种水中动植物轻盈、随波荡漾的形象。对比不同动物的音乐形象,侧重于对学生想象力和聆听习惯的培养。通过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培养想象力。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有谁去过水族馆?水族馆里有些什么?水族馆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2、引导学生回答。3、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教师出示图片介绍。4、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水族馆》,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水中的音乐形象。二、完整聆听1、教师播放乐曲,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以及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的形象。2、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三、复听乐曲1、乐曲的力度和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水族馆里的什么场景?(轻柔、安静、舒缓;波光粼粼的水,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2、音乐是怎样表现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的?(钢琴的琶音)3、假如你是一条鱼,请你随着音乐在水族馆里自由地游来游去。(学生扮演鱼儿、水草等水中动植物)四、对比欣赏1、教师:《引子与狮王进行曲》与《水族馆》两首作品都选自圣-桑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乐曲的速度、力度、旋律以及乐器的音色各不相同,表现了狮王与鱼儿不同的音乐形象。2、进行对比欣赏,分别聆听两首乐曲。3、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乐曲用怎样的手段达到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效果的?4、师生讨论。5、教师:我们在欣赏乐曲的时候,要从几个音乐要素去分析,还要从乐器的音色和表现手段,比如用了什么样的节奏型、旋律线等等。6、教师介绍《水族馆》:这首乐曲由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犹如水族馆里水的波动。长笛与弦乐奏出舒缓的旋律,使人感受到水族馆的奇幻和神秘。你听到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了吗?五、随音乐表演1、教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编创几个动作,随音乐表演,表现水族馆里各种鱼儿、水草在水中漫游、起舞的形象。2、教师播放乐曲,学生自编动作表现。3、请几位动作编创较好的学生台前表现。4、全班学生跟着较好的学生模仿动作。六、小结。 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用语言描述水族馆,为接下来聆听音乐是如何表达水族馆奠定音乐形象基础。在初次聆听时就启发学生感受和联想,培养想象力。对比欣赏有助于学生理性地从音乐要素的方面去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加上之前的感性听觉,更加立体地 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更学习了如何有层次地鉴赏音乐。在聆听之后,把自己内心的音乐形象外化于形体动作来表达,去释放内心的音乐感受。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水族馆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