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NO:18
课 题 野蜂飞舞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借助语言、线条或图形、肢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音乐想象力。
过程方法 体会速度、力度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逐步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通过聆听使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优秀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 体会速度、力度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难点关键 逐步学会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欣赏活动之中。感受音乐要素——速度所营造的氛围,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在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尝试运用绘画、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一、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关注叫声的特点:强弱、高低、快慢、连与断等。二、初听乐曲1、学生安静地聆听乐曲。2、让学生猜一猜,这首乐曲描写的是哪一种动物?为什么?三、揭示曲名教师简要介绍歌剧《撒旦王的故事》剧情以及乐曲在歌剧中表现的情景。一个皇后被两个姐姐陷害,跟儿子在一个孤岛上相依为命。后来儿子长大了,成为一个勇敢、英俊的青年。他化作野蜂痛蛰阻挠撒旦王寻找他们母子的织布工和厨娘,这首乐曲就是野蜂袭击织布工和厨娘时的戏剧音乐。 这首管弦乐曲又名《大黄蜂的飞行。》的原曲谱上记有“从海面的远方,飞来一群大黄蜂,围绕在天鹅的四周,盘旋飞舞。”此曲用小提琴、长笛或小号独奏时,更能生动地表现大黄蜂振翅疾飞的形象。四、复听乐曲教师播放乐曲,学生再次安静聆听。感受乐曲情绪,用语言表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1、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2、乐曲的力度是怎样的?3、乐曲的旋律是怎样的?4、感受乐曲的紧张情绪。5、结尾部分:渐弱的力度表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乐曲以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半音下行开始,形象地描绘了野蜂飞舞时的嗡嗡声。音乐旋律忽高忽低,力度时强时弱,生动地刻画了野蜂振翅疾飞、盘旋飞舞的形象。乐曲最后,半音阶的上行乐句,力度渐弱,仿佛大黄蜂渐渐消失在远方……五、表现乐曲1、教师:了解了这首乐曲,同学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乐曲的理解呢?2、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3、教师提示:可利用手指在空中画线条表现野蜂飞舞的路线;用手臂的动作模仿野蜂在空中飞行的姿态等。4、请几位表现较好的学生台前演示。5、师生评价。六、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欣赏这首乐曲后的感受。 从音乐性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转移只关注动物叫声趣味性的惯性。了解优秀音乐作品,对于聆听理解音乐很重要。野蜂只是飞舞不足怪,但是融入了戏剧故事情节则增加了文艺性的元素。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逐步培养学生欣赏、鉴赏音乐的能力。这个环节实际上是想把抽象的音乐具象化,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野蜂飞舞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