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NO:24
课 题 唐僧骑马咚得咚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唱歌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认识打击乐器木鱼和双响筒,能听辨这两种乐器的不同音色。能按节奏准确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并用打击乐器伴奏或用动作参与表现。
过程方法 掌握木鱼和双响筒的正确演奏方法,能用这两种打击乐器参与童谣伴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读童谣和打击乐器演奏过程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按节奏准确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并用打击乐器伴奏或用动作参与表现。
难点关键 掌握木鱼和双响筒的正确演奏方法,能用这两种打击乐器参与童谣伴奏。
学情分析 学生分组自主设计两种或三种固定节奏音型,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以卡农的方式表现童谣。为防止学生越读速度越快,可让学生边读边拍手或点手心,逐步使学生建立“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一、游戏导入1、教师用碰铃、三角铁、响板、串铃分别敲击两小节节奏,学生模仿,同时猜出老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进行四小节的节奏模仿。2、教师用木鱼、双响筒敲击节奏,学会猜乐器名称并模仿。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乐器。二、学乐器1、教师出示打击乐器木鱼和双响筒,介绍乐器名称。教师演奏这两种乐器,请学生说说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2、分组发乐器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木鱼和双响筒的演奏方法。3、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方法。4、教师演示木鱼和双响筒的正确演奏方法,学生学习。分组学习,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模仿演奏动作,然后轮换。三、学童谣1、学习童谣。教师用木鱼或双响筒敲击出童谣的节奏,学生模仿节奏读童谣。如教师演奏: X X X X X X X | 学生念: 唐僧 骑马 咚得 咚教师演奏: X X X X X X X X | 学生念: 后面 跟着个 孙悟 空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三种不同的节奏的读法:XXX XXX X.X教读,帮助学生掌握这三种节奏。2、恒拍练习引导学生每拍拍一下手或点手心,拍手或点手心的速度要恒定、节奏要准确。四、参与表现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探索用打击乐器为童谣编配伴奏。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个组自选一种或几种打击乐器,用统一的节奏参与表现。每组选择几种打击乐器,根据每件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与特性,编配不同的节奏为童谣伴奏或合奏。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4、师生评价。五、编创活动1、学生分组诵读自选的童谣,并编配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2、学生分组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价。六、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击乐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通过这种方式模仿节奏,比口读事半功倍。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演奏,体现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而后再由老师示范演奏,学生能够印象更深刻。这个童谣学生在幼儿园可能接触过,但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读词是个难点,生字太多,因此,一开始放慢速度多教读几遍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强调三种不同的节奏的不同读法。此处加上卡农的方式来伴奏更有新意,而且很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小组合作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唐僧骑马咚得咚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