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3 08:36: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资料,推测茶树适宜生长的自然环境是( )
①温暖湿润②光照强烈③高原荒漠④低山丘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除了四大茶区,我国还有茶叶零散分布区,如山东东南沿海。山东发展茶叶生产需要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台风 C.冻害 D.涝灾
【答案】1.B 2.C
【解析】1.茶树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酸性的红壤以及合适的坡度(排水条件良好)。从由图可知,茶树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喜欢温暖、潮湿、荫蔽的生长环境,故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所以B正确。故排除ACD,故选B。
2.茶树生长喜温喜湿,要求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云雾、光照适中。山东省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容易出现霜冻,这是发展茶叶生产需要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故C正确;地震、台风、涝灾等不是山东发展茶叶生产需要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故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泰州农业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鱼汤面是泰州特色美食。下图为“泰州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泰州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
A.水域 B.林地 C.草地 D.耕地
4.泰州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和( )
A.甘蔗 B.棉花 C.小麦 D.花生
5.下列属于泰州种植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草场广布 C.工业发达 D.地广人稀
【答案】3.D 4.C 5.A
【解析】3.据图可知,耕地在泰州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为47%,比重最大。泰州位于江苏省南部,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为主,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省(台)、福建省(闽)等,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我国的棉花生长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平原和四川盆地及华北、新疆地区,而新疆的长绒棉质地最好。泰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下游地势较为平坦,平原广大;泰州市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水稻和小麦的生长;花生比较适合在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种植,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5.泰州市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种植业生产。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泰州市在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具有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雨热同期等特点。本题主要考查江苏泰州的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作物。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组成,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天井在中央,俗称“一颗印”。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模型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6.“一颗印”民居( )
①天井狭小,利于通风透气②房檐深入院落,利于雨天行走③布局紧凑,节约建设用地④正房坐北朝南,利于屋内采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与安徽、陕西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集,人均建筑用地少 B.纬度较低,利于夏季遮阳
C.夏季高温,有利于通风散热 D.降水较多,避免院内积水
【答案】6.D 7.B
【解析】6.天井主要是用来采光的,天井狭小,不利于通风透气,①错误;房檐深入院落,雨天人们可以在房檐下行走而不至于淋雨,②正确;“一颗印”这种建筑形式,房屋紧密相连,布局紧凑,节约建设用地,③正确;位于北半球,正房坐北朝南,利于屋内采光,④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与安徽、陕西等地相比,云南人口较少,A错误;云南纬度较低,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天井小有利于夏季遮阳,B正确;天井小,夏季高温,不利于通风散热,C错误;降水不是采用“一颗印”民居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云南一颗印民居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又叫窨子屋。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农民画融汇乡土情怀,传承中国民间乐观向上的精神。下图为农民画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 )
A.窗户均朝南 B.民居多临水而建 C.屋顶坡度小 D.马车是交通工具
9.图所在区域( )
A.秦岭—淮河以南 B.河流结冰期长 C.落叶阔叶树为主 D.年降水量较小
【答案】8.B 9.A
【解析】8.读图可知,房屋窗户并不是朝同一个方向,所以窗户不是均朝南,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房屋大部分临水而建,B正确;屋顶坡度比较大,C错误;由于河流多,可以推测船是交通工具,D错误;故选B。
9.从图中景观,可以看出屋顶坡度比较大,且房屋大部分临水而建,应属于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A正确;最冷月气温高于0℃,河流无结冰期,B错误;常绿阔叶林为主,C错误;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年降水量较大,D错误;故选A。
【点睛】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较为湿热,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适合发展以水田为主、产品多样的农业。且河湖众多,水量丰富。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甲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乙图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经过甲图中A山脉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是(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B.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11.乙图所展现的耕作场景(插秧),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答案】10.A 11.D
【解析】10.读图可得,甲图中A是秦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界线经过我国一月份0°C等温线,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A正确,C错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秦岭不是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B错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秦岭不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A。
11.读图可得,乙图所示的耕地类型为水田。①是宁夏平原,②是渭河平原,③是华北平原,④是汉江流域。其中宁夏平原、渭河平原和华北平原都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主要为旱地;汉江流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故选D。
【点睛】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1月份0°C等温线基本吻合; 与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此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此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此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此线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此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此线是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等。
12.(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国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其原因是南方地区(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河流、湖泊众多
C.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气温高,降水丰富
【答案】D
【详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由于气候的差异,农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北方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作物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南方地区气温较高,降水丰富,以水田为主,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故选D。
【点睛】
13.(2019·河北石家庄·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诗词描述南方地区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答案】C
【详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位于北方地区的泰山,故A不符合题意;“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描写的是黄河,故B不符合题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了诗人居住在南方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故C符合题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写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双季稻主产区分布示意图。人们在稻田里养鱼和青蛙,利用青蛙吃害虫,鱼粪肥田,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我国双季稻主产区( )
①地处平原、高原地区,地形平坦;②位于东部湿润气候区,降水丰沛;③位于季风气候区域,雨热同期;④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推广“稻一鱼一蛙”立体种养模式,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农产品种类 B.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C.增加稻田的肥力 D.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答案】14.C 15.B
【分析】14.我国双季稻主产区,地处平原、丘陵地区,地形平坦,耕地较广阔,①错误。大多位于东部湿润气候区,降水丰沛,适合水稻的水分要求,②正确。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域,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水热需求,③正确。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一年二到三熟,④正确。C ②③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推广“稻一鱼一蛙”立体种养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业投入,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B正确。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稻田肥力和创新农业发展模式,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按其栽培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双季连作稻、间作稻和混作稻等。
二、解答题
16.(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地理实践融五育】
某地理小组赴紫鹊界梯田景区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读紫鹊界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地理小组沿烟竹江泛舟顺流而下,行船的大致方向是_____________(“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
(2)该地水稻种植多为一年一熟。研学途中,同学们看到层层叠叠的“金色稻浪”,推测此季节为____________季。
(3)梯田是人类为了解决山区耕作面积不足、土壤肥力难以保持而创造的农业生产类型,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人们将未利用的缓坡开垦为梯田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增加耕地面积②杜绝山洪暴发③打造旅游景观)。
【答案】(1)自西向东
(2)秋(季)
(3)①
【分析】本大题以紫鹊界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方向、季节的判别、早期人们将未利用的缓坡开垦为梯田的目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据图可知,图中有经纬线,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以及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烟竹江是自西向东流,所以地理小组沿烟竹江泛舟顺流而下,行船的大致方向是自西向东。
(2)因为该地水稻种植多为一年一熟,所以一般情况下,水稻在四月份前后种植,等到秋季收获,所以同学们看到层层叠叠的“金色稻浪”,应该是秋季
(3)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进行耕作,耕地面积不足,而梯田是人类为了解决山区耕作面积不足、土壤肥力难以保持而创造的农业生产类型。梯田也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所以早期人们将未利用的缓坡开垦为梯田主要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①正确;修筑梯田并不能够杜绝山洪暴发,②错误;修筑梯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造旅游景观,而是增加耕地面积,③错误。故选①。
1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万里茶路”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的茶叶贸易通道,总长5000多公里,纵贯祖国南北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武夷山自古“茶以山名,山以茶显”,说明武夷山地区出产名茶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2)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这主要得益于这里便利的水运,吨级以上轮船通都可以通航。分析武汉发展水运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3)“万里茶路”深刻影响了沿线国家的饮食文化。如蒙古国就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图(c)是蒙古奶茶,体现了当地业________(农业部门)和茶文化的有机结合。
(4)在“万里茶路”沿途可以看以下图中的民居聚落。请任选一类民居,描述其特征________,并分析其与自然的关系________。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多以山地丘陵为主,排水良好。
(2)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水量大,航道水深,地形平坦,水流平缓
(3)畜牧业
(4) 蒙古包,拆卸方便。 当地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蒙古包方便拆装;又由于当地冬季风大,蒙古包制成圆形,可适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
【分析】本题以“万里茶路”为材料,涉及武夷山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武汉发展水运的自然条件、蒙古国的农业与饮食文化、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可知,武夷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加上山区地势起伏大,有利于排水,适合茶叶的生长。
(2)武汉是我国中部最大的交通枢纽,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水量大、水位高、江阔水深,又处于地形平坦的江汉平原,水流平缓,水运发达。
(3)蒙古奶茶的产生是蒙古畜牧业与茶文化的结合,蒙古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
(4)武夷山的下梅古镇,其特征是屋顶具有一定的坡度,主要原因是当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具有一定坡度的屋顶利于排水。蒙古包结构简单,利于拆卸,主要原因是当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蒙古包方便拆装,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又由于当地冬季风大,蒙古包制成圆形,可适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俄罗斯木屋的特征是结构紧凑,墙体较厚,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严寒的气候。
【点睛】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南方地区部分区域图和武汉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湖泊众多,其中代表洞庭湖的数字是____,这些湖泊对长江流量起到调蓄作用,可以减轻长江中下游平原的____灾害。
(2)受地形影响,长江下游具有水流平缓的水文特征,因此____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
(3)宜昌附近建有我国最大的____水利枢纽。
(4)图示中有四条南北向的铁路干线,经过武汉的铁路干线是____;经过南京的铁路干线是____。
(5)武汉附近的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说出当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____。
【答案】(1) ① 洪涝(旱涝或干旱)
(2)航运
(3)三峡
(4) 京广线 京沪线
(5)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分析】本大题以南方地区部分区域图和武汉的气候资料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南方的气候、河湖、铁路、长江的开发、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1)图中①是洞庭湖,②是鄱阳湖,③是太湖。这些湖泊对长江流量起到调蓄作用,可以减轻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洪涝灾害。
(2)受地形影响,长江下游具有水流平缓的水文特征,因此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
(3)宜昌附近建有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利枢纽。
(4)经过武汉的铁路干线是京广线;经过南京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
(5)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点睛】
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地形类型、地形占比、海拔、各地主要农作物名称及分布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形类型 面积占比 海拔(米) 农业产品
西北部平原 20% 120-200 水稻
中部丘陵 60% 200-500 水稻、冬小麦
中南部中、低山,山间盆地 15% 500-1800 春小麦、马铃薯
东南部高山 5% 1800-2300 玉米、马铃薯
(1)描述该地的地形特点。
(2)从农作物品种看该区域种植业的结构,合理吗?阐释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中该区域土地利用的信息,你认为这种土地利用现状最大的生态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
(4)为增加本地区农村收入,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设计3条建议。
【答案】(1)地形种类齐全,复杂多样。以丘陵为主,分布在中部。地势西北低,东南高。
(2)合理的理由;海拔较低的地方种植对热量和水分要求较高的农作物。海拔较高的地方种植耐寒、耐旱的农作物。不合理的理由:各地形区种植业结构单一(传统),缺乏特色种植和经济作物的种植。
(3)水土流失,在山地和高海拔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4)在平原地区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商品粮种植的现代农业之路(意思对即对);发展养殖业、畜牧业,走多种经营的之路,山区种果树、发展山区旅游。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南方某区域地形类型、地形占比、海拔、各地主要农作物名称及分布图表为材料,涉及南方地区的地形、农业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1)读图表可知,该地丘陵占60%多,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都有,所以该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
(2)从该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看,该地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从自然环境看比较合理,海拔较低的地方种植对热量和水分要求较高的农作物水稻。海拔较高的地方种植耐寒、耐旱的农作物小麦和玉米、马铃薯等。不合理的理由:各地形区种植业结构单一,缺乏特色种植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对脱贫致富,农民增收帮助不大。
(3)该地区丘陵、山地面积广大,森林面积小,耕地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是所以在山地和崎岖的丘陵地区应该退耕还林,或发展果树种植等,保持水土。
(4)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平原地区应该发展水稻、玉米等种植业,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商品粮种植的现代农业之路,在丘陵地区应该发展特色种植,如水果种植等,在山地要发展林业、旅游业等。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资料,推测茶树适宜生长的自然环境是( )
①温暖湿润②光照强烈③高原荒漠④低山丘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除了四大茶区,我国还有茶叶零散分布区,如山东东南沿海。山东发展茶叶生产需要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台风 C.冻害 D.涝灾
(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泰州农业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鱼汤面是泰州特色美食。下图为“泰州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泰州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
A.水域 B.林地 C.草地 D.耕地
4.泰州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和( )
A.甘蔗 B.棉花 C.小麦 D.花生
5.下列属于泰州种植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草场广布 C.工业发达 D.地广人稀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组成,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天井在中央,俗称“一颗印”。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模型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6.“一颗印”民居( )
①天井狭小,利于通风透气②房檐深入院落,利于雨天行走③布局紧凑,节约建设用地④正房坐北朝南,利于屋内采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与安徽、陕西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集,人均建筑用地少 B.纬度较低,利于夏季遮阳
C.夏季高温,有利于通风散热 D.降水较多,避免院内积水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农民画融汇乡土情怀,传承中国民间乐观向上的精神。下图为农民画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 )
A.窗户均朝南 B.民居多临水而建 C.屋顶坡度小 D.马车是交通工具
9.图所在区域( )
A.秦岭—淮河以南 B.河流结冰期长 C.落叶阔叶树为主 D.年降水量较小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甲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乙图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经过甲图中A山脉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是(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B.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11.乙图所展现的耕作场景(插秧),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12.(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国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其原因是南方地区(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河流、湖泊众多
C.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气温高,降水丰富
13.(2019·河北石家庄·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诗词描述南方地区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双季稻主产区分布示意图。人们在稻田里养鱼和青蛙,利用青蛙吃害虫,鱼粪肥田,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我国双季稻主产区( )
①地处平原、高原地区,地形平坦;②位于东部湿润气候区,降水丰沛;③位于季风气候区域,雨热同期;④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推广“稻一鱼一蛙”立体种养模式,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农产品种类 B.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C.增加稻田的肥力 D.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二、解答题
16.(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地理实践融五育】
某地理小组赴紫鹊界梯田景区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读紫鹊界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地理小组沿烟竹江泛舟顺流而下,行船的大致方向是_____________(“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
(2)该地水稻种植多为一年一熟。研学途中,同学们看到层层叠叠的“金色稻浪”,推测此季节为____________季。
(3)梯田是人类为了解决山区耕作面积不足、土壤肥力难以保持而创造的农业生产类型,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人们将未利用的缓坡开垦为梯田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增加耕地面积②杜绝山洪暴发③打造旅游景观)。
1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万里茶路”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的茶叶贸易通道,总长5000多公里,纵贯祖国南北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武夷山自古“茶以山名,山以茶显”,说明武夷山地区出产名茶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2)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这主要得益于这里便利的水运,吨级以上轮船通都可以通航。分析武汉发展水运的优势自然条件________。
(3)“万里茶路”深刻影响了沿线国家的饮食文化。如蒙古国就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图(c)是蒙古奶茶,体现了当地业________(农业部门)和茶文化的有机结合。
(4)在“万里茶路”沿途可以看以下图中的民居聚落。请任选一类民居,描述其特征________,并分析其与自然的关系________。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南方地区部分区域图和武汉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湖泊众多,其中代表洞庭湖的数字是____,这些湖泊对长江流量起到调蓄作用,可以减轻长江中下游平原的____灾害。
(2)受地形影响,长江下游具有水流平缓的水文特征,因此____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
(3)宜昌附近建有我国最大的____水利枢纽。
(4)图示中有四条南北向的铁路干线,经过武汉的铁路干线是____;经过南京的铁路干线是____。
(5)武汉附近的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说出当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____。
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地形类型、地形占比、海拔、各地主要农作物名称及分布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形类型 面积占比 海拔(米) 农业产品
西北部平原 20% 120-200 水稻
中部丘陵 60% 200-500 水稻、冬小麦
中南部中、低山,山间盆地 15% 500-1800 春小麦、马铃薯
东南部高山 5% 1800-2300 玉米、马铃薯
(1)描述该地的地形特点。
(2)从农作物品种看该区域种植业的结构,合理吗?阐释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中该区域土地利用的信息,你认为这种土地利用现状最大的生态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
(4)为增加本地区农村收入,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设计3条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