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B
【详解】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日较差大,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7月份,小明计划从长沙去吐鲁番探亲,爸爸提醒带太阳帽,妈妈提醒带防晒霜,爷爷提醒带毛背心,奶奶提醒带上雨具。谁的提醒小明可以不考虑( )
A.爸爸 B.妈妈 C.爷爷 D.奶奶
【答案】D
【详解】吐鲁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自治区中部,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所以带太阳帽和防晒霜防晒,昼夜温差大带毛背心,这里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抵达,降水少,雨具可以不考虑,故选D。
【点睛】
3.(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最能反映西北地区特点的是:( )
A.干旱 B.“高”与“寒 C.“鱼米之乡” D.肥沃的黑土地
【答案】A
【详解】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干旱是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A对;“高”与“寒是青藏高原的特征,B错;“鱼米之乡”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平原,C错;肥沃的黑土地指的是东北平原,D错;故选A。
【点睛】
4.(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优良畜种主要产于新疆牧区的是( )
A.三河马 B.三河牛 C.新疆细毛羊 D.宁夏滩羊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宁夏特产宁夏滩羊。故选C。
【点睛】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
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 )
A.日平均气温高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 D.蒸发量较大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可知,吐鲁番盆地早晚温差大,早上气温低,中午气温高,即气温日较差大,C项正确。故选C。
【点睛】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甲乙丙三地降水量分布规律是( )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由西向东递减
【答案】B
【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
【详解】该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甲地位于其东部,乙地位于中部,丙地位于西部。结合图中信息可是,其降水特征是大致由东向西递减,B对,ACD错。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们西北地区的降水变化特征。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6月9日,习近平主席先后来到贺兰县稻鱼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等情况。读“贺兰山位置示意图”(图1)和“稻鱼共生”景观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7.贺兰山被称为宁夏平原“守护神”,主要原因是( )
A.阻挡西北方的冬季风入侵 B.阻止东部地区的沙漠入侵
C.利于陡坡地开辟梯田,种植水稻 D.利用贺兰山冰雪融水,灌溉农田
8.“稻鱼共生”模式的优点是( )
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②稳粮增收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④节省灌溉用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7.A 8.B
【解析】7.读图可知,贺兰山阻挡西北方冬季寒冷气流,减少了北方冷空气的影响,A正确。贺兰山阻止西部沙漠入侵,避免了土地被沙漠侵吞,B错误。陡坡地不适宜开辟梯田;宁夏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不适宜种植水稻,C错误。宁夏平原主要是利用黄河水进行灌溉,D错误。故选A。
8.从市场角度来说,“稻鱼共生”模式生产两种农产品,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鱼类的粪便可以当作水稻生产的肥料,从而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且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故B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9.有关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省(区)东部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B.C省的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来自黄河水
C.该地区牧场主要是山地牧场和高寒牧场 D.盆地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10.与华北平原产棉区相比,新疆棉花质量更优,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
C.晴天多,光照充足 D.劳动力充足
【答案】9.A 10.C
【解析】9.读图可知,A省(区)东部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它是著名的温带草原牧场,著名的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A正确。C甘肃省的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来自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水源分别来自黄河水,B错误。该地区牧场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C错误。盆地①是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D错误。故选A。
10.读图结合两地位置可知,与华北平原产棉区相比,新疆的棉花产量高、质量好的主要自然原因是该地深居内陆,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及农业特点,读图理解解答。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图中①处是( )
A.冷湿 B.高寒 C.湿热 D.干旱
12.图中②处是( )
A.河网密布,多外流河 B.河流多分布在湿润区
C.都是季节性河流 D.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答案】11.D 12.D
【解析】11.由图可知,①处是由于深居内陆、受到山脉的阻挡,导致气候干旱,其河流、农业和聚落都受到影响,故选D。
12.图中②处是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这里由于降水少,河流稀少,大多数河流不会注入海洋,是内流河,故D正确,AB错误,西北地区虽然有季节性河流,但是并不是全部都是,故C错误。故答案选择D。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侧重考查其气候特点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3.(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坎儿井是哪个地区的重要水利工程(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A
【详解】西北地区以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新疆南疆地区特有的水利工程是坎儿井。因此答案选A。
【点睛】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2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文中强调,敦煌文化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下图为“甘肃省干湿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概述甘肃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
A.东北向西南递增 B.西南向东北递增
C.西北向东南递减 D.东南向西北递减
15.敦煌壁画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气候干旱②风沙掩埋③全年高温④湿润多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4.D 15.A
【解析】14.图中可知,甘肃省横跨四个干湿地区(东南向西北依次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其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故D符合题意。选D。
15.图中可知,敦煌位于干旱区,其气候比较干旱,再加上风沙掩埋,没有受到破坏,这是敦煌壁画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的主要自然原因。故A符合题意。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甘肃地区的气候,读图分析解答。
二、解答题
16.(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
(1)图中A山脉是________,B是________河,C线大致与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①区熟制是________熟,②区熟制是________,③区熟制是________
(3)①②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作物熟制是________或________,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主要糖料作物是________③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东,作物熟制是________,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____
(4)④是________牧区,⑤是________牧区,⑥是________牧区,⑦是________牧区,主要畜种是________。
(5)⑧是________林区,⑨是________林区,⑩是________林区。
【答案】(1) 秦岭 淮河 400
(2)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3) 旱地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小麦 甜菜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三熟 水稻 油菜
(4) 内蒙古 新疆 青海 西藏 牦牛
(5) 东北 西南 东南
【分析】本题以中国的农业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区域的划分、农业的熟制、种类、畜牧业和林业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A秦岭—B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⑥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农业的熟制:①东北地区:一年一熟;②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③南方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
(3)①②地区为北方地区,作物的熟制是①东北平原:一年一熟,②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是小麦,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经济作物包括:花生、大豆、棉花。③地为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为水田,作物熟制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华南及海南岛:一年三熟;主要粮食植物是水稻,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主要油料植物是油菜。
(4)西部地区农业分布: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我国四大牧区分别是:④为内蒙古牧区,畜种主要为三河马、三河牛、⑤为新疆牧区,畜种主要为新疆细毛羊、⑥为青海牧区,畜种主要为青海牦牛、⑦为西藏牧区,畜种主要为西藏牦牛。
(5)中国的三大林区:⑧东北林区和⑨西南林区是天然林区,以及⑩东南林区是人工林区。
17.(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____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确定这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因素。
(2)④是西北地区,该地区与③地区的分界线D大致与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该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
(3)②③两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
A.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 B.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4)②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③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____。
【答案】(1) 青藏 地形地势(或海拔)
(2) 400 干旱
(3)C
(4) 油菜 甜菜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特征、作物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青藏地区,②为南方地区,③为北方地区,④为西北地区。图中数字①是青藏地区,A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该线是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一线,确定这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因素。
(2)④是西北地区,③是北方地区,二者之间的分界线D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3)②为南方地区、③为北方地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还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该线也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②为南方地区,该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③为北方地区,其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
1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西北地区略图1,完成下列各题。
(1)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______、荒漠草原、______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沿着A→B→C的方向,距离海洋越来越______,降水逐渐______。
(2)受气候影响,本区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______业为主,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河西走廊)还可以发展______业。
(3)图中甲城市为甘肃省会______,乙城市为新疆省会______。连接两城市的铁路线是______线,它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重要的一段。
(4)C盆地中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______河,该河水源主要来自______和少量山地降水。下列四幅“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中,能代表该河水量变化的是______。
【答案】 干旱 草原 荒漠 远 减少 畜牧 灌溉农 兰州 乌鲁木齐 兰新 塔里木 (高山)冰雪融水 ③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沿着A→B→C的方向,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2)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距海较远,气候干旱。受气候影响,本区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河西走廊)还可以发展灌溉农业。
(3)图中甲城市为甘肃省会兰州,乙城市为新疆省会乌鲁木齐。连接两城市的铁路线是兰新铁路线,它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重要的一段。
(4)C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其中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该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少量山地降水。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是,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形成汛期;水量少,有结冰期,冬季断流,含沙量大。因此,图③能代表塔里木河的水量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2.(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7月份,小明计划从长沙去吐鲁番探亲,爸爸提醒带太阳帽,妈妈提醒带防晒霜,爷爷提醒带毛背心,奶奶提醒带上雨具。谁的提醒小明可以不考虑( )
A.爸爸 B.妈妈 C.爷爷 D.奶奶
3.(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最能反映西北地区特点的是:( )
A.干旱 B.“高”与“寒 C.“鱼米之乡” D.肥沃的黑土地
4.(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优良畜种主要产于新疆牧区的是( )
A.三河马 B.三河牛 C.新疆细毛羊 D.宁夏滩羊
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 )
A.日平均气温高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 D.蒸发量较大
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甲乙丙三地降水量分布规律是( )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由西向东递减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6月9日,习近平主席先后来到贺兰县稻鱼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等情况。读“贺兰山位置示意图”(图1)和“稻鱼共生”景观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7.贺兰山被称为宁夏平原“守护神”,主要原因是( )
A.阻挡西北方的冬季风入侵 B.阻止东部地区的沙漠入侵
C.利于陡坡地开辟梯田,种植水稻 D.利用贺兰山冰雪融水,灌溉农田
8.“稻鱼共生”模式的优点是( )
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②稳粮增收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④节省灌溉用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9.有关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省(区)东部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B.C省的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来自黄河水
C.该地区牧场主要是山地牧场和高寒牧场 D.盆地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10.与华北平原产棉区相比,新疆棉花质量更优,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
C.晴天多,光照充足 D.劳动力充足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图中①处是( )
A.冷湿 B.高寒 C.湿热 D.干旱
12.图中②处是( )
A.河网密布,多外流河 B.河流多分布在湿润区
C.都是季节性河流 D.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13.(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坎儿井是哪个地区的重要水利工程(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2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文中强调,敦煌文化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下图为“甘肃省干湿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概述甘肃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
A.东北向西南递增 B.西南向东北递增
C.西北向东南递减 D.东南向西北递减
15.敦煌壁画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气候干旱②风沙掩埋③全年高温④湿润多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解答题
16.(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图。
(1)图中A山脉是________,B是________河,C线大致与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①区熟制是________熟,②区熟制是________,③区熟制是________
(3)①②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作物熟制是________或________,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主要糖料作物是________③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东,作物熟制是________,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____
(4)④是________牧区,⑤是________牧区,⑥是________牧区,⑦是________牧区,主要畜种是________。
(5)⑧是________林区,⑨是________林区,⑩是________林区。
17.(2023·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____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确定这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因素。
(2)④是西北地区,该地区与③地区的分界线D大致与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该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
(3)②③两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
A.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 B.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4)②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③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____。
1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西北地区略图1,完成下列各题。
(1)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______、荒漠草原、______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沿着A→B→C的方向,距离海洋越来越______,降水逐渐______。
(2)受气候影响,本区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______业为主,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河西走廊)还可以发展______业。
(3)图中甲城市为甘肃省会______,乙城市为新疆省会______。连接两城市的铁路线是______线,它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重要的一段。
(4)C盆地中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______河,该河水源主要来自______和少量山地降水。下列四幅“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中,能代表该河水量变化的是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