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8.1区域特征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被称为“沙漠高处的东方艺术”。为了保护莫高窟,在其周边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A.设置沙障 B.薄膜盖沙 C.植物固沙 D.水泥封沙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国甘肃敦煌文化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图示意敦煌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敦煌所在的经纬度大约是( )
A.95°E,40°N B.95°W,40°N C.95°W,40°S D.95°E,40°S
3.敦煌文化能长久保存是由于气候( )
A.湿热 B.高寒 C.干旱 D.暖湿
4.推测敦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湖泊水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漫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该景观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地势平坦,草原广阔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7.该景观反映了我国某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该民族是( )
A.傣族 B.回族 C.蒙古族 D.朝鲜族
(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由于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种植业一直分布在灌溉水源相对稳定的狭长地带,多以种植一些耐旱性较强的作物。近年来,随着大中小城市的不断崛起,该地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尽管河西走廊沙漠广布,但凭借较为丰富的灌溉水源成为甘肃省重要的粮仓。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青海湖 B.黄河水
C.天山冰雪融水 D.祁连山冰雪融水
9.该地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摄影爱好者小李到图4所示地区拍素材,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A.林业 B.种植业 C.畜牧业 D.渔业
11.该地区发展此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草肥美,气候适宜 B.矿产资源丰富
C.降水量丰富,水网密集 D.土地面积广大
(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我国地理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秦岭—淮河线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该结下的地理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①1月0℃等温线②400mm等降水量线
③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④人口地理分界线
⑤河流有无封冻期分界线⑥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⑦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⑧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⑧ D.④⑤⑦⑧
13.传统农业的发展深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列关于特色农业、主要粮食及其自然环境特征,适合图中区域B的是( )
A.河谷农业—青稞—高寒 B.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小麦—干旱
C.旱地农业—小麦—冷湿 D.水田农业—水稻—湿热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4.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环境污染
15.针对上题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①合理放牧 ②植树造林 ③ 合理利用水资源
④扩大养殖面积 ⑤草地开垦农田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解答题
1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国是一个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荒漠化地区基本集中在西北部地区,荒漠化不但危及西部地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生态安全及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为________,其中原因之一是自东向西________,降水越来越少。
(2)我国荒漠及荒漠化面积最多的3个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和________,主要位于年降水量少于________毫米的地区。
(3)①地位于________盆地,它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盆地,国家通过________工程将这里的资源输送到我国的东部地区。
1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面是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①是耕地中的________(“旱地”或“水田”),①②这两种不同耕地的分界线通过了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这是我国一条最重要的南北地理事物分界线,与我国东部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③是属于农业用地中的________。
(2)影响耕地②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生长在耕地①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其作物熟制为________。
(4)农业用地③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为________。
(5)西北部的农业用地④由于深居内陆,无法受到夏季风影响,因此降水较少,导致其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业。
18.(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玉米喜高温,生长期较短,苗期较耐旱,此后需水量大。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相继建成了一些玉米制种基地。目前,河西走廊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1)穿越河西走廊的铁路线是_______线。
(2)从气候、水分等方面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条件。
(3)图中所示山脉名称为________,写出其地理意义。(至少两点)
(4)有人建议河西走廊进一步扩大制种产业规模,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8.1区域特征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被称为“沙漠高处的东方艺术”。为了保护莫高窟,在其周边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A.设置沙障 B.薄膜盖沙 C.植物固沙 D.水泥封沙
【答案】C
【详解】为了保护莫高窟,在其周边地区可采取设置沙障、植物固沙等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治沙漠化,减小风速,减小风力对莫高窟的侵蚀,但设置沙障不能根本上治沙,;不能水泥封沙和薄膜盖沙,这样只是掩耳盗铃的措施,对风力侵蚀影响较小,所以选C。
【点睛】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国甘肃敦煌文化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图示意敦煌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敦煌所在的经纬度大约是( )
A.95°E,40°N B.95°W,40°N C.95°W,40°S D.95°E,40°S
3.敦煌文化能长久保存是由于气候( )
A.湿热 B.高寒 C.干旱 D.暖湿
4.推测敦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湖泊水
【答案】2.A 3.C 4.C
【分析】2.敦煌位于我国甘肃西北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所在的经度位于95°E,纬度是位于40°N,故选A。
3.由图可以看出,敦煌的年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降水量非常少,敦煌文化能够长久保存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故选C。
4.敦煌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敦煌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漫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该景观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地势平坦,草原广阔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7.该景观反映了我国某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该民族是( )
A.傣族 B.回族 C.蒙古族 D.朝鲜族
【答案】5.C 6.A 7.C
【分析】5.由图可知,该地区有蒙古包、骑马等景观,说明这里是我国四大高原中的内蒙古高原,该地区地形平坦、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故选C。
6.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是内蒙古高原的景观,这里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千沟万壑是指黄土高原,雪山连绵是指青藏高原,河网密布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故选A。
7.图中景观的蒙古包、骑马是生活在该地区的蒙古族的生活场景,该民族世代生活在内蒙古高原,以游牧为生,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内蒙古高原自然与社会经济特征。
(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由于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种植业一直分布在灌溉水源相对稳定的狭长地带,多以种植一些耐旱性较强的作物。近年来,随着大中小城市的不断崛起,该地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尽管河西走廊沙漠广布,但凭借较为丰富的灌溉水源成为甘肃省重要的粮仓。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青海湖 B.黄河水
C.天山冰雪融水 D.祁连山冰雪融水
9.该地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答案】8.D 9.D
【解析】8.河西走廊尽管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但凭借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了农田,使其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粮仓,故选D。
9.河西走廊从种植耐旱的小麦到种植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主要是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越来越多,消费市场越来越广,种植花卉、蔬菜等效益更高,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摄影爱好者小李到图4所示地区拍素材,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A.林业 B.种植业 C.畜牧业 D.渔业
11.该地区发展此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草肥美,气候适宜 B.矿产资源丰富
C.降水量丰富,水网密集 D.土地面积广大
【答案】10.C 11.A
【分析】10.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景观地形平坦开阔,前有蒙古包,后有马匹,说明这里是草原地区,适合发展的是畜牧业,故选C。
11.由图可知,该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草场广布,适合发展畜牧业,与矿产丰富和土地面积广大无关,这里气候较干旱,河湖少,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内蒙古地区农业生产及条件。
(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我国地理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秦岭—淮河线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该结下的地理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①1月0℃等温线②400mm等降水量线
③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④人口地理分界线
⑤河流有无封冻期分界线⑥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⑦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⑧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⑧ D.④⑤⑦⑧
13.传统农业的发展深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列关于特色农业、主要粮食及其自然环境特征,适合图中区域B的是( )
A.河谷农业—青稞—高寒 B.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小麦—干旱
C.旱地农业—小麦—冷湿 D.水田农业—水稻—湿热
【答案】12.C 13.B
【解析】1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也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经过的地方,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故选C。
13.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A青藏地区,种植青稞为主要粮食作物,当地的突出特征是高寒,故A错误。绿洲农业、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B西北地区,种植小麦为主,当地的突出特征是干旱,故B正确。旱地农业主要是指北方地区,种植小麦为主,东北地区是冷湿的特征,但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除外,故C错误。水田农业是指D南方地区农业特色,种植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特征是湿热,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有关知识。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4.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环境污染
15.针对上题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①合理放牧 ②植树造林 ③ 合理利用水资源
④扩大养殖面积 ⑤草地开垦农田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4.B 15.A【分析】14.由图可知,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且越往内陆降水量越少,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受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故选B。
15.由上题可知,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应该采取合理放牧、植树造林、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采取滴灌、喷灌等方式,扩大养殖面积和草地开垦农田是错误的做法,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生态问题及应对措施。
二、解答题
1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我国是一个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荒漠化地区基本集中在西北部地区,荒漠化不但危及西部地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生态安全及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为________,其中原因之一是自东向西________,降水越来越少。
(2)我国荒漠及荒漠化面积最多的3个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和________,主要位于年降水量少于________毫米的地区。
(3)①地位于________盆地,它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盆地,国家通过________工程将这里的资源输送到我国的东部地区。
【答案】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距海越来越远 内蒙古自治区 400 塔里木 油气 西气东输
【分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
【详解】读图可知,(1)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观察发现,我国荒漠及荒漠化面积最多的3个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位于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地区。
(3)图中①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里沙漠面积广大,含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国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这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输送到我国的东部地区,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
1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面是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①是耕地中的________(“旱地”或“水田”),①②这两种不同耕地的分界线通过了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这是我国一条最重要的南北地理事物分界线,与我国东部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③是属于农业用地中的________。
(2)影响耕地②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生长在耕地①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其作物熟制为________。
(4)农业用地③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为________。
(5)西北部的农业用地④由于深居内陆,无法受到夏季风影响,因此降水较少,导致其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业。
【答案】 水田 秦岭 800 林地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水稻 一年两到三熟 湿润区 畜牧业
【分析】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地形都复杂多样的国家,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耕地和林地占比重少,草地占比重大,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
【详解】(1)读图可知,①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我国水田的主要分布区,②为旱地分布区,秦岭—淮河一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也是我国东部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③位于长白山地区,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
(2)②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①位于亚热带湿润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其作物熟制为一年两到三熟。
(4)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③所处的长白山地,气候冷湿,蒸发微弱,为我国的湿润区。
(5)我国西北部深居内陆,无法受到夏季风影响,因此降水较少,适合牧草的生长,其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
【点睛】
18.(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玉米喜高温,生长期较短,苗期较耐旱,此后需水量大。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相继建成了一些玉米制种基地。目前,河西走廊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1)穿越河西走廊的铁路线是_______线。
(2)从气候、水分等方面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条件。
(3)图中所示山脉名称为________,写出其地理意义。(至少两点)
(4)有人建议河西走廊进一步扩大制种产业规模,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答案】(1)兰新
(2)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多,灌溉水源充足。
(3)祁连山脉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海省和甘肃省的分界线;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4)赞同:扩大制种规模,可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反对: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制种业,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详解】(1)读图可知,穿越河西走廊的是连接兰州与乌鲁木齐的兰新铁路线。
(2)河西走廊成为玉米制种基地的优势条件是:河西走廊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多,灌溉水源充足。
(3)读图可知,图中所示山脉名称是祁连山脉。祁连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海省和甘肃省的分界线;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4)观点一赞同河西走廊扩大制种产业规模,理由是:扩大制种规模,可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观点二反对河西走廊扩大制种产业规模,理由是: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制种业,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点睛】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