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3 08:47: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马来群岛中的某岛发生火山爆发,岛上植被消失殆尽。几年后该岛上已有数十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后推测,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上的天然植被类型多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有相同植被类型分布的大陆地区比,该岛植被能迅速恢复的独特条件是( )
A.降水丰沛 B.光照充足 C.植物种类多 D.火山灰土壤
3.马来群岛多火山的原因是( )
A.岛屿地势崎岖,多山地丘陵 B.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C.地震频繁,导致火山爆发 D.刀耕火种,毁林开荒,诱发山火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公元399-412年,东晋僧人法显西行求法,经陆路到达印度并由海上回国,沿途游历三十余国,旅行见闻收录于《佛国记》。这是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的记载,其描述区域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法显从狮子国乘船前往耶婆提,途中经过( )
A.霍尔木兹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6.6月法显从耶婆提乘船返回中国,此时天竺盛行(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沙特阿拉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从图中可直接找到的证据是( )
A.所在半岛三面环海 B.石油资源丰富 C.森林茂密 D.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8.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当地居民主要是__________,多信仰__________( )
A.阿拉伯人 犹太教 B.土耳其人 犹太教
C.阿拉伯人 伊斯兰教 D.土耳其人 伊斯兰教
9.(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5月12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进一步升级以境内多地遭大量火箭弹袭击,造成人员伤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属于下列哪一地区( )
A.中东地区 B.欧洲西部
C.撒哈拉以南非洲 D.东南亚地区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北欧部分国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瑞典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 B.有北极圈穿过
C.西临太平洋 D.均位于高纬度
11.根据瑞典境内河流的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流短小湍急 B.全部都是外流河
C.水能资源丰富 D.冬季河流不结冰
12.吕勒奥是瑞典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中,错误的是( )
A.离铁矿产地近,原料充足 B.有充足的能源供应,靠近水电站
C.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D.欧洲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南极地区泛指___________以南的地区…………( )
A.赤道 B.北极圈 C.北回归线 D.南极圈
14.图中中山站濒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5.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南方 B.从东西半球看,中山站位于西半球
C.从纬度位置来看,南极地区处于中、低纬度 D.从范围看,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
二、解答题
1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中南半岛等高线地形图、甲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湄公河干流规划水电站等资料,探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湄公河干流规划水电站
位置 数址(座)
老挝 4
老、泰交界 3
老、柬交界 1
柬埔寨 3
(1)河流对区域城市的影响甲城市是____国首都曼谷。分析图中其他国家首都及周边河流,归纳图中主要城市的分布规律____。
(2)河流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家是世界上著名的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请结合图中信息分析这些国家盛产稻米的原因。
(3)河流对区域工业的影响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主要流经山地,地面起伏____,水流速度____,水能资源丰富,可建立水电站,仅湄公河干流就有规划水电站11处,其中____(国家)最多。
(4)河流对区域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下游主要流经的地形类型是____,其地面起伏____,水流速度___,河流的航运价值高。
(5)归纳总结:河流对区域城市、① 、区域工业、区域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很大。
1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印度季风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陆地.海洋.东北.西南分别填入下面横线上.印度一月,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叫_________季风.印度七月,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叫________季风.
(2)来自________洋的__________季风给印度带来了大量降水,但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容易造成_________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容易造成_________灾,影响印度的两种粮食作物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生产,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____________”。
(3)印度西临___________海,东临__________湾。
(4)中部有地势较为平坦的 _____________ 平原。
1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3月,一艘超级集装箱货轮在进入苏伊士运河时意外搁浅,导致航道堵塞数日,成为该运河史上最严重的“塞船”事件。读图,回答问题。
(1)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①____洲的分界线,地处亚欧航线要冲,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
(2)“塞船”事件使往来数百艘货轮拥堵在②____海和③____海。
(3)邻近苏伊士运河的④____及其沿岸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产区,经由苏伊士运河至欧美是中东石油输出最重要的航线之一,“塞船”事件使全球原油价格一度出现波动,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影响。
(4)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国家:⑤____、⑥____。
1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欧洲西部地形图”及“两地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欧洲西部地形分布对来自海洋的湿润西风具有______(阻挡或利于深入)的作用。
(2)图中从A往东至C,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厚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越来越少 B.冬季气温越来越低
C.纬度越来越高 D.海洋性特征越来越显著
(3)关于欧洲西部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
A.中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B.中部地势低平,河流水流湍急
C.南部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冬季水量大
D.大陆轮廓曲折,多长河
(4)图中A地气候特征为______,农业适宜发展______。
(5)2019年3月习近平赴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与法国之间的经济商谈称为“______”。
20.(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1北极地区和图2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生活在北极地区,有“冰海霸王”之称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
(2)根据图1判断:如果到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应该选择北半球的____(冬/夏)半年。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站是____________。
(3)根据图2判断:如果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应该选择北半球的____(冬/夏)半年,此时南极地区会出现____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G点是中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___________。
(4)图2南极地区图中,D是_________洋,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是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马来群岛中的某岛发生火山爆发,岛上植被消失殆尽。几年后该岛上已有数十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后推测,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上的天然植被类型多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有相同植被类型分布的大陆地区比,该岛植被能迅速恢复的独特条件是( )
A.降水丰沛 B.光照充足 C.植物种类多 D.火山灰土壤
3.马来群岛多火山的原因是( )
A.岛屿地势崎岖,多山地丘陵 B.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C.地震频繁,导致火山爆发 D.刀耕火种,毁林开荒,诱发山火
【答案】1.A 2.D 3.B
【分析】1.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由材料可知,该岛屿发生过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后形成了火山灰,火山灰中含有大量矿物质,使土壤非常肥沃,故可使植被恢复迅速,D正确。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植物种类多都不是独特条件,A、B、C错误。故选D。
3.马来群岛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三大板块碰撞挤压,因此多火山地震。B正确。岛屿地势崎岖,多山地丘陵不是多火山的原因,A错误。地震频繁,不能导致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可以引发地震,C错误。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不是人类活动引发的山火,D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公元399-412年,东晋僧人法显西行求法,经陆路到达印度并由海上回国,沿途游历三十余国,旅行见闻收录于《佛国记》。这是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的记载,其描述区域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法显从狮子国乘船前往耶婆提,途中经过( )
A.霍尔木兹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6.6月法显从耶婆提乘船返回中国,此时天竺盛行(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答案】4.A 5.B 6.D
【解析】4.根据材料:“无冬夏之异, 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说明这里降水比较多,温度高,植被生长茂盛。甲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故A符合题意。乙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故B不符合题意。丙恒河上游地区,降水较少,故C不符合题意。丁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处于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分明,降水季节变化大,故D正确。故选D。
5.马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该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东晋僧人法显西行求法,经陆路到达印度后,由海上返回中国,途中经过马六甲海峡,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6.天竺位于印度,该国家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6月是南亚的雨季,此时盛行西南季风。6月法显从耶婆提乘船返回中国,此时天竺盛行西南季风。故选D。
【点睛】南亚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6-10月,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富,为南亚的雨季。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沙特阿拉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从图中可直接找到的证据是( )
A.所在半岛三面环海 B.石油资源丰富 C.森林茂密 D.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8.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当地居民主要是__________,多信仰__________( )
A.阿拉伯人 犹太教 B.土耳其人 犹太教
C.阿拉伯人 伊斯兰教 D.土耳其人 伊斯兰教
【答案】7.D 8.C
【分析】7.由图可得,图中沙漠广布,河流稀少,可以得出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所以D正确。所在半岛三面环海,石油资源丰富不能得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并且图中没有显示森林茂密,所以ABC错误。故选D。
8.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当地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多信仰伊斯兰教。故选C。
【点睛】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多信仰伊斯兰教。
9.(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5月12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进一步升级以境内多地遭大量火箭弹袭击,造成人员伤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属于下列哪一地区( )
A.中东地区 B.欧洲西部
C.撒哈拉以南非洲 D.东南亚地区
【答案】A
【详解】中东地区位于“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各国都想争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权;水资源匮乏,引起各国对水资源的争夺;此区民族和宗教矛盾突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位于中东地区,该地区多战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北欧部分国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瑞典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 B.有北极圈穿过
C.西临太平洋 D.均位于高纬度
11.根据瑞典境内河流的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流短小湍急 B.全部都是外流河
C.水能资源丰富 D.冬季河流不结冰
12.吕勒奥是瑞典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中,错误的是( )
A.离铁矿产地近,原料充足 B.有充足的能源供应,靠近水电站
C.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D.欧洲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答案】10.B 11.D 12.D
【分析】10.由图可知,图中瑞典位于20°W向东到160°E的东半球,北部有北极圈穿过,西临大西洋,中北部位于高纬度,南部位于中纬度,B对,ACD错。故选B。
11.由图可知,瑞典河流短小,河流都是外流河,水能资源丰富,瑞典纬度较高,冬季均温低于0℃,河流冬季结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由图可知,吕勒奥是瑞典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其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离铁矿产地近,原料充足,有充足的的能源供应,靠近水电站,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欧洲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属于社会经济条件,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瑞典东濒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高原。瑞典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南极地区泛指___________以南的地区…………( )
A.赤道 B.北极圈 C.北回归线 D.南极圈
14.图中中山站濒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5.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南方 B.从东西半球看,中山站位于西半球
C.从纬度位置来看,南极地区处于中、低纬度 D.从范围看,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
【答案】13.D 14.C 15.D
【分析】13.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地区,D正确;赤道以南地区为南半球,A错;北极圈和北回归线都在北半球,与南极地区无关,B、C错。故选D。
14.从图中看,中山位于位于60°E~90°E之间,濒临印度洋,C正确;180°经线东西两侧是太平洋,A错;长城站临大西洋,B错;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D错。故选C。
15.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的地方,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A错;从东西半球看,中山站位于东半球,B错;从纬度位置来看,南极地区处于高纬度,C错;从范围看,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D正确。故选D。
【点睛】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 160°E。东半球的范围:20°W向东一0°E再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20°W向西到180°再向西到1600°E。
二、解答题
1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中南半岛等高线地形图、甲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湄公河干流规划水电站等资料,探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湄公河干流规划水电站
位置 数址(座)
老挝 4
老、泰交界 3
老、柬交界 1
柬埔寨 3
(1)河流对区域城市的影响甲城市是____国首都曼谷。分析图中其他国家首都及周边河流,归纳图中主要城市的分布规律____。
(2)河流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家是世界上著名的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请结合图中信息分析这些国家盛产稻米的原因。
(3)河流对区域工业的影响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主要流经山地,地面起伏____,水流速度____,水能资源丰富,可建立水电站,仅湄公河干流就有规划水电站11处,其中____(国家)最多。
(4)河流对区域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下游主要流经的地形类型是____,其地面起伏____,水流速度___,河流的航运价值高。
(5)归纳总结:河流对区域城市、① 、区域工业、区域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很大。
【答案】(1) 泰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2)河流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3) 大 快 老挝
(4) 平原 小 慢
(5)①区域农业
【分析】本题以中南半岛等高线地形图、甲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以及湄公河干流规划水电站图表等为材料,涉及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气候、农业、河流、水电站、航运等相关知识,考查河流对区域城市、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交通的影响以及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由图可知,甲国是位于中南半岛中部的泰国。图中为中南半岛,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河流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地区,所以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2)从气候条件看,中南半岛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有利于水稻生长;从地形条件看,中南半岛河流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从灌溉水源看,中南半岛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北部多为山地,地面起伏大,使得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设水电站,从图中表格看,湄公河干流规划水电站有11处,其中老挝有4处,数量最多。
(4)中南半岛下游多为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地面起伏小,水流速度慢,加之这里地处热带,河流没有结冰期,所以河流航运价值高。
(5)本题是对前面4个小题的总结,第(1)小题说明河流对区域城市影响很大,第(2)小题说明河流对区域农业影响很大,第(3)小题说明河流对区域工业影响很大,第(4)小题说明河流对区域交通影响很大,综上所述,河流对区域城市、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很大。
1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印度季风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陆地.海洋.东北.西南分别填入下面横线上.印度一月,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叫_________季风.印度七月,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叫________季风.
(2)来自________洋的__________季风给印度带来了大量降水,但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容易造成_________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容易造成_________灾,影响印度的两种粮食作物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生产,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____________”。
(3)印度西临___________海,东临__________湾。
(4)中部有地势较为平坦的 _____________ 平原。
【答案】 陆地 海洋 东北 海洋 陆地 西南 印度 西南 水(涝) 旱 水稻 小麦 绿色革命 阿拉伯 孟加拉 恒河
【分析】印度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详解】(1)印度1月为印度的旱季,此时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每年的7月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
(2)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很不稳定,有的年份来的早,退的晚,有的年份来的晚,退的早,有的年份风力强盛,有的年份势力不足,因此,印度的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频发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印度实行了两次“绿色革命”,明显的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4)印度中部的恒河平原,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是印度主要的种植业产区。
【点睛】
1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3月,一艘超级集装箱货轮在进入苏伊士运河时意外搁浅,导致航道堵塞数日,成为该运河史上最严重的“塞船”事件。读图,回答问题。
(1)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①____洲的分界线,地处亚欧航线要冲,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
(2)“塞船”事件使往来数百艘货轮拥堵在②____海和③____海。
(3)邻近苏伊士运河的④____及其沿岸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产区,经由苏伊士运河至欧美是中东石油输出最重要的航线之一,“塞船”事件使全球原油价格一度出现波动,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影响。
(4)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国家:⑤____、⑥____。
【答案】(1)非
(2) 红 地中
(3)波斯湾
(4) 埃及 伊朗
【分析】本题以中东为背景材料,设置了4道小题,涉及了中东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石油运输路线和国家分布,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1)苏伊士运河是一条人工运河,是亚洲和①非洲的分界线,地处亚欧航线要冲,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
(2)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是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捷径,“塞船”事件使往来数百艘货轮拥堵在②红海和③地中海。
(3)邻近苏伊士运河的④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产区,经由苏伊士运河至欧美是中东石油输出最重要的航线之一,“塞船”事件使全球原油价格一度出现波动,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影响。
(4)读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国家:⑤是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⑥是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盛产石油。
【点睛】
1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欧洲西部地形图”及“两地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欧洲西部地形分布对来自海洋的湿润西风具有______(阻挡或利于深入)的作用。
(2)图中从A往东至C,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厚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越来越少 B.冬季气温越来越低
C.纬度越来越高 D.海洋性特征越来越显著
(3)关于欧洲西部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
A.中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B.中部地势低平,河流水流湍急
C.南部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冬季水量大
D.大陆轮廓曲折,多长河
(4)图中A地气候特征为______,农业适宜发展______。
(5)2019年3月习近平赴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与法国之间的经济商谈称为“______”。
【答案】(1)利于深入
(2)B
(3)C
(4) 全年温和湿润 畜牧业
(5)南北对话
【分析】本题以“欧洲西部地形图”及“两地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为载体,设置五道小题,主要考查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以及经济的发展等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据图分析,可知欧洲西部山地多在北部和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平原广布,地形平坦开阔,其地形分布对来自大西洋的湿润西风具有利于深入的作用。
(2)读图可知,图中从A往东至C,距海越来越远,气候海洋性特征越来越小,大陆性特征越来越显著,故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厚,B正确,D错误;图中从A往东至C,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厚与降水的变化关系不大,A错误;图中从A往东至C,纬度相差不大,C错误。故选B。
(3)欧洲西部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水能资源不丰富,A错误;中部地势低平,河流水流平缓,B错误;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较多,河流冬季水量大,C正确;大陆轮廓曲折,长河较少,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图中A地地处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因此农业适宜发展畜牧业。
(5)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法国属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与法国之间的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点睛】
20.(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1北极地区和图2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生活在北极地区,有“冰海霸王”之称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
(2)根据图1判断:如果到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应该选择北半球的____(冬/夏)半年。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站是____________。
(3)根据图2判断:如果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应该选择北半球的____(冬/夏)半年,此时南极地区会出现____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G点是中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___________。
(4)图2南极地区图中,D是_________洋,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是___________。
【答案】(1)北极熊
(2) 夏 黄河站
(3) 冬 极昼 昆仑站
(4) 太平 企鹅
【分析】本题以两极地区轮廓图为材料,涉及两极地区科考及代表动物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
(2)根据图1可知,北极地区地处高纬,气候寒冷,冬半年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现象,而夏半年较温暖,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现象。故如果到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应该选择北半球的夏半年。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站是黄河站。
(3)根据图2判断: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地处高纬,气候酷寒,北半球夏半年,南极地区昼短夜长、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夜现象,而北半球冬半年南极地区昼长夜短、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为南极地区的夏半年,较温暖。因此如果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应该选择北半球的冬半年。依据经纬度可知,G点是中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昆仑站。
(4)从南极点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读图可知,D大洋位于南极半岛以东,大部分海域位于东经度,180°经线从东部经过,应为太平洋。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