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左图为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同城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中有( )
A.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辽中南工业基地
2.实现该“同城效应”主要依赖于( )
A.长江水运 B.航空运输 C.海洋运输 D.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焦溪古镇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连接太湖、大运河、长江。古镇整体伴水成街、依水成市、因水成镇,历史上的焦溪古镇凭借发达的水系,成为商贸重镇。“黄石半墙”是焦溪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上半部分用青砖,下半部分用采自附近山地的黄石,以砖木结构造就。目前焦溪古镇因新区建设呈现出破落和衰退的景象,2019年被江苏省常州市规划为重点开发旅游项目。下图为焦溪古镇景观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3.“黄石半墙”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体现出焦溪镇( )
①盛产黄石 ②风沙频繁 ③地势低洼 ④冬季严寒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历史上焦溪发展成为城市聚落的根本原因是( )
A.因水而生 B.临水而建 C.伴水成街 D.依水成市
5.为保护古镇文化和突出焦溪古镇特色,其旅游开发应( )
A.打造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景色 B.展现原汁原味的古镇民风民俗
C.恢复繁华喧嚣的商贸重镇风采 D.配建奇幻炫丽的大型娱乐设施
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的运输量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两地区三种货运方式运输总量占全国比重不同,导致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①经济水平 ②地形特点 ③人口数量 ④地区面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①③
7.造成河流运输在两地所占比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运输的货物不同 B.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
C.货运的距离不同 D.地形、地势特征不同
下图为“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连接上海和杭州的铁路干线是( )
A.沪杭线 B.京沪线 C.京广线 D.宝成线
9.实现上海和杭州“同城效应”的条件是( )
A.发达的高速铁路 B.发达的海运 C.肥沃的土壤 D.雨热同期的气候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CIE或进博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读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协同发展良好,其中龙头城市是( )
A.南京 B.上海 C.杭州 D.苏州
11.长江三角洲号称"江海交汇之地",这里的"江"和"海"分别是( )
A.珠江、南海、东海 B.长江、黄海、东海
C.松花江、渤海、黄海 D.长江、东海、渤海
12.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密布,图中最大的湖泊是( )
A.青海湖 B.鄱阳湖 C.洞庭湖 D.太湖
13.上海承办进口博览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水陆交通便利 B.广阔的消费市场
C.矿产资源丰富 D.优越的地理位置
14.举办进口博览会的积极意义包括( )
①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交流合作
②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
③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5.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是( )
A.成都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解答题
16.阅读下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的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面积102.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将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中部地区工农业基础雄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二梯队。
(1)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同时兼具“南方”、“北方”特色,大致以A________(河流)为界,南、北方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差异显著。
(2)山西因居B________山脉以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C省古称豫州,因此其简称是________;D山脉是________。
(3)中部地区常住人口约3680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________(大、小),劳动力充足。
(4)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适合发展航运的有利自然条件。
(5)中部地区工农业基础雄厚,中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如太原、武汉、马鞍山等都分布在此,试分析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原因。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雨开始期分布示意图,b图是我国部分山区山脉分布示意图。
下图是我国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水系流域示意图,其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过去没有很好理解和尊重东西部差异,在开发利用中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壤侵蚀、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湖泊等湿地面积减小,水体污染严重等。
(1)读图a,春雨最早出现在____山脉,赣江和汉江先进入汛期的是____。
(2)春雨开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播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3)汉江主干总体流向可表述为____。
(4)汉江流域东西部农业发展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形以____为主,河谷农业和____业比重较高;东部地形____以为主,____业占绝对优势。
(5)汉江流域东部地区发展农业有利条件(至少两点)____
(6)请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对汉江流域东部和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一条可行措施。____
18.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我国沿海经济带与西部地区,构成了“H”型经济格局,它起到的是____(纽带/辐射)作用。
(2)铁路干线B是____线。
(3)与亚洲同纬度相比,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著名“鱼米之乡”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
(4)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是____,南方地区农业的耕作制度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左图为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同城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中有( )
A.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辽中南工业基地
2.实现该“同城效应”主要依赖于( )
A.长江水运 B.航空运输 C.海洋运输 D.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答案】1.C 2.D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是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故选C。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这里的城市之间交通十分便利,通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实现了城市间的“同城效应”,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发展状况。
焦溪古镇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连接太湖、大运河、长江。古镇整体伴水成街、依水成市、因水成镇,历史上的焦溪古镇凭借发达的水系,成为商贸重镇。“黄石半墙”是焦溪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上半部分用青砖,下半部分用采自附近山地的黄石,以砖木结构造就。目前焦溪古镇因新区建设呈现出破落和衰退的景象,2019年被江苏省常州市规划为重点开发旅游项目。下图为焦溪古镇景观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3.“黄石半墙”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体现出焦溪镇( )
①盛产黄石 ②风沙频繁 ③地势低洼 ④冬季严寒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历史上焦溪发展成为城市聚落的根本原因是( )
A.因水而生 B.临水而建 C.伴水成街 D.依水成市
5.为保护古镇文化和突出焦溪古镇特色,其旅游开发应( )
A.打造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景色 B.展现原汁原味的古镇民风民俗
C.恢复繁华喧嚣的商贸重镇风采 D.配建奇幻炫丽的大型娱乐设施
【答案】3.C 4.D 5.B
【解析】3.“ 黄石半墙”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体现出焦溪镇盛产黄石,且地势低洼,该地风沙天气不频繁,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选C。
4.题干中描述:焦溪古镇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连接太湖、大运河、长江。古镇整体伴水成街、依水成市、因水成镇,历史.上的焦溪古镇凭借发达的水系,成为商贸重镇。故选D。
5.为保护古镇文化和突出焦溪古镇特色,其旅游开发应展现原汁原味的古镇民风民俗;打造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景色、恢复繁华喧嚣的商贸重镇风采、配建奇幻炫丽的大型娱乐设施都会破坏古镇文化。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南方地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古镇特色。
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的运输量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两地区三种货运方式运输总量占全国比重不同,导致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①经济水平 ②地形特点 ③人口数量 ④地区面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①③
7.造成河流运输在两地所占比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运输的货物不同 B.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
C.货运的距离不同 D.地形、地势特征不同
【答案】6.A 7.B
【解析】6.由图可知,图中两地区中,长江三角洲的三种运输方式占比重大,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运占比重最大,主要是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运输量大,而西北地区则相反,故选A。
7.图中所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北地区河流运输比重差异很大,主是由于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水运发达,而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水运落后,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与西北地区的交通运输有关知识。
下图为“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连接上海和杭州的铁路干线是( )
A.沪杭线 B.京沪线 C.京广线 D.宝成线
9.实现上海和杭州“同城效应”的条件是( )
A.发达的高速铁路 B.发达的海运 C.肥沃的土壤 D.雨热同期的气候
【答案】8.A 9.A
【解析】8.连接上海和杭州的铁路干线是沪杭线,京沪线连接北京和上海,京广线连接北京和广州,宝成线连接宝鸡和成都,故选A。
9.能够实现上海和杭州”同城效应“,靠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发达的高速铁路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使两城市间的运输时间大大缩短,与海运、土壤和气候无关,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交通的发展。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CIE或进博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读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协同发展良好,其中龙头城市是( )
A.南京 B.上海 C.杭州 D.苏州
11.长江三角洲号称"江海交汇之地",这里的"江"和"海"分别是( )
A.珠江、南海、东海 B.长江、黄海、东海
C.松花江、渤海、黄海 D.长江、东海、渤海
12.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密布,图中最大的湖泊是( )
A.青海湖 B.鄱阳湖 C.洞庭湖 D.太湖
13.上海承办进口博览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水陆交通便利 B.广阔的消费市场
C.矿产资源丰富 D.优越的地理位置
14.举办进口博览会的积极意义包括( )
①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交流合作
②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
③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10.B 11.B 12.D 13.C 14.D
【解析】10.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广阔的腹地,使上海发展成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南京是其北翼,杭州是其南翼。故选B。
11.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上海,上海位于江海交汇之地,“江” 是指长江,“海”是指黄海、东海。故选B。
12.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密布,图中最大的湖泊是太湖;我国最大的湖泊同时也是最大的咸水湖是位于西北地区青海省的青海湖,而鄱阳湖是最大的淡水湖,位于南方地区的江西省;洞庭湖是第二大淡水湖,位于南方地区的湖南省。“长江三 角洲示意图”中的省份不包括青海省、湖南省、江西省。故选D。
13.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人才稠密;该地区经济基础雄厚,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该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能源缺乏。.故选C。
14.举办进口博览会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交流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特征。
15.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是( )
A.成都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D
【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该平原由于河湖较多,水田成片,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详解】被誉为“天府之国”美称的平原是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A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也被称为“水乡”,D对;原来被称为“北大荒”的是东北平原,现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北大仓”,C错;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有关知识。
二、解答题
16.阅读下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的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面积102.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将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中部地区工农业基础雄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二梯队。
(1)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同时兼具“南方”、“北方”特色,大致以A________(河流)为界,南、北方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差异显著。
(2)山西因居B________山脉以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C省古称豫州,因此其简称是________;D山脉是________。
(3)中部地区常住人口约3680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________(大、小),劳动力充足。
(4)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适合发展航运的有利自然条件。
(5)中部地区工农业基础雄厚,中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如太原、武汉、马鞍山等都分布在此,试分析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原因。
【答案】(1)淮河
(2) 太行山 豫 巫山
(3)大
(4)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亚热带季风气候,流量大或无结冰期
(5)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丰富
【分析】本题组主要以中部地区为材料,考查中部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我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依据图示信息,中部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同时兼具南方、北方特色,两地区大致以秦岭--A淮河为界,南、北方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差异显著。
(2)读图中省区位置可知,山西省因居B太行山脉以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C省河南省,古称豫州,因此简称豫;D山脉是巫山,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湖北、重庆、湖南交界一带,是中国地形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3)读图结合材料可知,人口密度表示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中部地区常住人口约36800万人,面积是102.8万平方千米,计算可知,平均人口密度大,约为358人/平方干米,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
(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被誉为“黄金水道”。从自然因素考虑主要是因为长江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稳;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全年气温大于0℃,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降水丰富,水量大,冬季无结冰期,通航能力强。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钢铁工业的因素主要有资源(铁矿)、能源、交通、市场等因素。太原煤炭资源丰富。武汉钢铁工业基地所需要的铁矿主要来源于附近的大治、黄石等地方,煤炭主要来源于河南的平顶山、鹤壁等。位于安徽省东部马鞍山市内,临江近海,交通十分便利,资源丰富,附近的宁芜铁矿是我国主要铁矿产地之一,距淮南、淮北煤炭产地不远。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分布在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丰富。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雨开始期分布示意图,b图是我国部分山区山脉分布示意图。
下图是我国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水系流域示意图,其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过去没有很好理解和尊重东西部差异,在开发利用中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壤侵蚀、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湖泊等湿地面积减小,水体污染严重等。
(1)读图a,春雨最早出现在____山脉,赣江和汉江先进入汛期的是____。
(2)春雨开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播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3)汉江主干总体流向可表述为____。
(4)汉江流域东西部农业发展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形以____为主,河谷农业和____业比重较高;东部地形____以为主,____业占绝对优势。
(5)汉江流域东部地区发展农业有利条件(至少两点)____
(6)请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对汉江流域东部和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一条可行措施。____
【答案】 武夷山脉 赣江 水稻 自西北向东南 地丘陵 林业 平原 种植业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西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东部:退耕还湖防治水污染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
【解析】此题以我国部分地区春雨开始期分布示意图,图是我国部分山区山脉分布及我国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水系流域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了我国的地形、长江流域的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1) 读图a、b可知春雨最早出现在武夷山脉,接着向西北推移,3月下旬移动江西省赣江流域4月至5月在汉江流域,所以先进入汛期的是赣江。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春雨开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播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3)读汉江水系图可以看出汉江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汉江主干总体流向是从西北流向东南。
(4)读图可知,汉江流域东西部农业发展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河谷农业和林业比重较高;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种植业占绝对优势。
(5)读图可知汉江流域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6)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改善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措施有:西部制定合理伐育政策、扩大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改变山区经济结构,东部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湖、水源保护。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山脉的分布及长江流域的相关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18.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我国沿海经济带与西部地区,构成了“H”型经济格局,它起到的是____(纽带/辐射)作用。
(2)铁路干线B是____线。
(3)与亚洲同纬度相比,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著名“鱼米之乡”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
(4)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是____,南方地区农业的耕作制度是____。
【答案】(1)纽带
(2)京广
(3)水热条件优越
(4) 水稻 一年两熟到三熟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区域图为材料,涉及长江经济带,铁路干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著名“鱼米之乡”的原因,粮食作物及其耕地类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有关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1)读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起到的是纽带作用,主要是为了沟通了我国沿海经济带与西部地区发展和联系,从而构成“H”型经济格局。
(2)读图可知,铁路干线B为京广线,呈南北走向,起点是北京,终点是广州。
(3)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距离海洋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因此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著名“鱼米之乡”。
(4)南方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因此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农业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二熟至三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