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1 12:41: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①谴,我②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或阻之(或:有的人)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蝜蝂传
蝜蝂者 ①,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zhé)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 ②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shì)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chù)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③,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亦足哀夫!
[注]①蝜蝂(fùbǎn),一种擅长背负东西的小虫。 ②踬仆(zhì pū):跌倒 ③不艾(yì):不停止。艾,停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是   
A.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厚:厚重
B.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高:使……提高
C.人或伶之,为去其负 或:有的
D.不知为已累也 累:负担,累赘
5.下列加字用法与“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仅有“敌船”为火所烧,随波而逝
B.野芳发而幽香
C.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通过蝜蝂的生活习性与嗜取者的行为做对比,揭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吏的最终下场就是自取灭亡。
B.蝜蝂这种小动物就是喜欢背负东西,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力气也不停止。
C.贪官污吏们看到先前那些因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却不引以为戒,是因为他们是名人。
D.人们同情蝜蝂,为它们去掉背上的东西,却仍然不能改变它们的习性。当它们能够行走时,又会像原来一样地拿东西来背。
学习文言文,能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也能明白更多做人的道理。阅读下面的这则小故事,想想你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③耳:罢了。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俱乘船避难 俱___________ 幸尚宽 尚___________
后贼追至 至___________ 携拯如初 初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②虞人:古代掌管山林、打猎等事物的人。
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是日( ) 岂可不一会期哉( )
11.用现代汉语说说划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句子中蕴含的道理与本文相同的一句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文言文,技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可以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1】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
【1】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
【2】 折枝:压弯枝条。
13.解释文中字和词语的含义。
竞: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注】啮(nie)咬
[乙] 闵子骞事后母,絮骞衣以芦花。御车,寒,失靷。父怒,笞之。后抚背,知衣单。父乃去其妻,骞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父惭而止,后母改过。
【注】闵子骞(qian):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济南的“闵子骞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靷(yin):即缰绳。
16.解释加点的词语。
参尝采薪山中 尝______________ 跪问其故 故______________
闵子骞事后母 事______________ 父怒,笞之 笞______________
17.解释画线的句子。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曾参与闵子骞都是_______的得意弟子。甲乙两文都谈了有关_______的问题。
19.你从这两个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欧阳修苦读》后面回答小题: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 ( )
②及其稍长( )
21.翻译句子。
欧阳公四岁而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就本文而言,欧阳修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什么促进他成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论语》(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论语》(节选)
文段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第一》)
文段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第一》)
文段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第一》)
文段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第二》)
文段五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第六》)
文段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第七》)
24.请试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出则弟: (4)敏于事而慎于言: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6)学而不厌:
2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根据文段一,说说孔子认为人生有哪些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请从以上文段中提取常用成语,不少于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师旷论学》,回答文后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臣闻之:( ) 善哉:( )
28.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
盲 臣 安 敢 戏 其 君 乎
29.写出文中师旷连续运用比喻的句子,并说出它们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解析】1.略
2.略
3.略
4.A 5.D 6.C
【解析】4.考查了对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它)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它身上的)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疲乏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人们有时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还能爬行,就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导致(最后)跌倒摔死在地上。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他们)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
A项“今世之嗜(shì)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意思为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故“厚”的意思为增加。故判断为错。
B项“日思高其位,大其禄”意思为: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高:使……提高”判断为正确。
C项“人或伶之,为去其负”意思为:人们有时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东西。“或:有的”判断为正确。
D项“不知为已累也”意思为: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累:负担,累赘”判断为正确。
5.考查了对“而”的理解。“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意思为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A.仅有“敌船”为火所烧,随波而逝。句中“随波”是一个介词结构,起到状语的作用,“逝”是谓语中心词。敌船被火焚烧以后,随着波涛消失了。”“而”助词,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B.野芳发而幽香 句意为:野花开放,散发出淡淡幽香香味。“而”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C.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句意为:鱼和熊掌两个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舍弃了鱼拿取了熊掌。“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句意为:千里马是指有才学的人,伯乐是指能发现才学的人 也就是说人才常有,而能发现人才的人不多。“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6.考查了对文言文的理解。文章先描写小虫蝜蝂的生态,突出善负物、喜爬高的两个特性;然后笔锋一转,将“今世之嗜取者“与蝜蝂作比较描写,刻画出他们聚敛资财、贪婪成性、好往上爬、至死不悟的丑态,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腐败官场。故而C项贪官污吏们看到先前那些因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却不引以为戒,是因为他们是名人。应理解为:他们被名为“人“。故说法不正确。
7. 一起 还 这 当初 8.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9.华歆优,王朗劣。
理由: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而且他考虑问题十分周到。
【解析】7.略
8.略
9.略
10. 这 难道 11.大臣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 12.C
【解析】10.略
11.略
12.略
13. 争相,争先恐后。 确是这样,真的是这样。 14.别人问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15.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②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等。
【分析】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13.略
14.略
15.略
16. 曾经 原因 侍奉 鞭打 17.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挨冻,母亲如果走了,我和两个弟弟同时都要挨冻受饿了。 18. 孔子 孝 19.做人要孝顺父母
【分析】译文:
[甲]曾参,字子舆,对待母亲什么事情都很孝顺。曾参曾经在山中砍柴,家里有客人来了 ,母亲不知道怎么办?盼望着曾参回来,曾参却一直没回。于是用牙齿咬手指。曾参此时突然感到心痛(有点母子血肉相连的味道),于是(马上)背着柴回家。然后跪在地上问母亲什么原因。母亲说:“家里来了客人,我咬手指用来提醒你。”
[乙]闵子骞侍候他的后母,他后母用芦花来填充他的棉衣。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丢失了马的辔头,父亲很生气,鞭打了他,后来抚摸他的背,发现他穿的衣服很单薄。回去父亲就让他的妻子离开。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三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他的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16.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语的意义。解释词语意思的意义,需要先理解所在句子的意思。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参尝采薪山中”意思是:曾参曾经在山中砍柴。尝:曾经。
“跪问其故”意思是:跪在地上问母亲什么原因。故:原因。
“闵子骞事后母”意思是:闵子骞侍候他的后母。事:同“侍”,侍奉。
“父怒,笞之”意思是:父亲很生气,鞭打了他。笞:鞭打。
17.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关键字“寒”:挨冻,“去”:离开,“单”:挨冻,“三子”:我和两个弟弟
整句话的意思是:有母亲在我一个人挨冻,母亲离开了,我和两个弟弟都要受冻。
18.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的筛选。
根据文章的内容,曾参与闵子骞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甲乙两文都谈了有关孝的问题。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及启发。解答此类问题要理解文言内容是什么,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本文两则故事都是在讲和“孝”相关的内容,因此给予我们的启发也一定和孝有关,做人要懂得感恩,孝顺父母及长辈。
20. 用 他 21.欧阳修四岁就失去了父亲 22.早立志,刻苦学习 23.太夫人的教导
【解析】20.略
21.略
22.略
23.略
24.(1)同“悦”,愉快; (2)生气,发怒;(3)“悌”的古字,顺敬兄长;
(4)勤勉,努力; (5)喜爱; (6)满足。 25. (1)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6.三十而立 , 四十不惑,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等。
【解析】24.略
25.略
26.略
27.晚; 听说; 好。 28.盲 臣 ︳ 安 敢︱ 戏 其 君 乎? 29.文中师旷连用了:“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这三个比喻。意在说明:学无止境,只要想学习,任何时候都可以学有所获。
【解析】27.略
28.略
29.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