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
7 回忆我的母亲
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思考探究
第一个层面,是在贫苦的家境中表现母亲的品质:
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
“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
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第二个层面,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叙述具体事例,凸显母亲形象:
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
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母亲既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又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作者反复写“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和鼓励,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2.“母亲是个好劳动。”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6.“母家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
夹叙夹议
命题点
一、涵义和作用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夹叙夹议的表达形式
一是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
二是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
三是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点。
答题模式: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给人启迪,引人深思。
①文章(段落)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某事物?
②文章(段落)运用了 表达方式,试分析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③选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二、考查形式
(中考真题)找出记叙和议论的句子,请品析夹叙夹议的表达效果。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真题演练
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种精神,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神。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叙得简明扼要,议论精当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参考答案】
四、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积累拓展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儿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体会平实语言蕴含的情感
①先品读语言,抓住重点字词句。
②具体分析品味语言,理解内涵。
③再进一步品读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答题模式:这句话写出了人物的 ,烘托了 ,表现了人物的 情感。
方法拓展
(中考真题)品析画线下面句子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真题演练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A我不说话,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B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假装发怒,是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受幸福的高兴之情。
【参考答案】
五、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一、母亲形象
1.朱德笔下的母亲,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支持革命,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
2.皱韬奋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而又早逝的母亲。
3.老舍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韧刚强的母亲。
二、写作手法
1.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
2.邹韬奋《我的母亲》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3.老舍《我的母亲》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多处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特写。
三、语言风格
1.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2.邹韬奋《我的母亲》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3.老舍《我的母亲》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流畅朴素,凝炼含蓄,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