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1 11:5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训练
知识点一:隋的统一
1.“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局面,创立的制度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社会风气开放,文化发达,中外交流活跃,在当时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材料描述的是( )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北周
3.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这反映了隋朝( )
A.统治十分腐朽 B.洛阳盛产粮食
C.横征暴敛无度 D.社会经济发展
4.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 )
A.国家统一 B.发展生产
C.开凿运河 D.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了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
6.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大动脉。下列关于大运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大运河开凿于隋文帝时期 A
B.大运河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C.大运河是以西安为中心修建的
D.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7.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_ 朝的_________ (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涿郡指今_________;余杭指今______。
(3)假如你要将一批粮食从余杭通过水路运往洛口仓,你必须走运河的哪几段?
(4)说一说此运河开通的意义。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8.《新唐书》的科举制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这表明( )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
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9.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 )
A.郡县制的实行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10.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阻止了世家子弟入仕
C.忽视了读书人品德的考察
D.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
11.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 )
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
12.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
1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隋朝灭亡的最重要原因是( )
A.隋朝的统一激起了贵族的反感
B.隋文帝的改革失败
C.隋炀帝的暴政
D.李渊的起兵反抗
14.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李密(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玄宗
能力点一:归纳比较隋文帝和隋炀帝的作为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2.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
A.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
C.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D.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3.“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指的是( )
A.西晋统一全国
B.北魏建立起强大的政权
C.隋军南下灭掉陈,南北重新统一
D.大运河的开通
4.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这条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通于( )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隋文帝统治时期 D.隋炀帝统治时期
5.他在位期间南下灭陈,成功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又改革制度,采取措施发展经济,初步建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能力点二:评价隋朝大运河
6.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用于隋朝的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 ( )
A.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
B.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隋文帝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
D.隋炀帝滥用民力,奢侈无度
7.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8.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符合史实的一组是 ( )
①营建东都洛阳 ②开凿大运河③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⑤三次征辽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什么河?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哪句诗反映了该河对后世的影响?
(2)两则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对于他们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以上两首诗中,你认为哪一首诗对该河的评价更恰当些?为什么?
(4)你了解当今的“南水北调”工程吗?它与该河有哪些关系?
能力点三:科举制度的开创与评价
10.“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下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材料说明( )
A.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B.进士是做官的必备条件
C.考取进士要耗费毕生精力
D.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11.科举制度实行了约1300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但明清两朝也有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如宋应星、李时珍、曹雪芹等。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废止于清朝末年
B.科举制在历史上曾经推广到世界各国
C.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性
D.科举制为政府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其他方面的特殊人才
12.某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材料时,归纳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关键词。这个学习小组研究的古代制度是( )
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13.下面示意图1处应填入( )
A.皇帝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参考答案
【知识点训练】
1.C 2.C 3.D 4.C5.C 6.D
7.(1)隋 大运河 (2)北京 杭州
(3)江南河、邢沟、通济渠。
(4)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B 9.C 10.A 11.D 12.C13.C 14.B
【能力点训练】
1.D 【解析】结合材料中信息“混南北为一区”并分析备选项可知,隋文帝统一全国是其最大作为。故选D项。
2.B【解析】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而不是隋炀帝。故选B项。
3.C 【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故选C项。
4.D 【解析】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故选D项。
5.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威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统一后,隋文帝改革制度,采取措施发展经济,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故选C项。
6.C 【解析】隋文帝时,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故隋炀帝“乘凉的树荫”应是隋文帝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故选C项。
7.C 【解析】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选C项。
8.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营建东都洛阳、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和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隋炀帝三次征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因此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符合史实的一组是12③⑤,B项符合题意;而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不属于隋炀帝暴政的表现,排除。故选B项。
9.(1)大运河。运输。“至今千里赖通波”。
(2)共同之处:隋亡于开凿运河及统治腐朽。看法:隋亡于暴政,并非亡于开凿运河本身。
(3)皮日休的诗。因为他既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也指出了巡游江都的腐化。而胡曾的诗仅指出开凿大运河劳役之重,片面夸大开凿大运河对隋亡的影响。
(4)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了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态,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的绝大部分渠道都是沿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段,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大运河,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
10.A【解析】材料说明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1.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考试选官制度,但它并没有推广到世界各国。B项说法过于夸张,符合题意,故选B项。
12.D
13.D【解析】根据“隋一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废除,D项符合题意;皇帝制度是在秦朝建立,A项排除;察举制度是在隋朝之前正式确立,B项排除;刺史制度是在西汉时期诞生,C项排除。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