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龚自珍诗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龚自珍诗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1 08:0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龚自珍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咏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①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②。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③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①属(zhǔ):结交。②“牢盆”两句:权贵、幕僚把持着大权,内官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③ 田横:秦末起义英雄之一,刘邦统一天下后派人招抚,他拒绝降汉而自杀,500名部下也随他悲壮自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渲染东南名流们纸醉金迷的庸俗生活,暴露他们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表达诗人的厌恶之情。
B.颔联紧承上联,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当时市侩小人、虚浮之徒把持权柄、占据要津的黑暗现象。
C.颈联借飞鸟谋求稻粱食物,讽刺了那些著书立说只为谋求衣食生活,不敢仗义执言的庸俗文人士子。
D.本诗从现实感慨出发,以历史故事为映衬,借题发挥,含意深邃,具有较为强烈的批判与讽刺效果。
2.本诗尾联所表达的情感与《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二句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夜坐①(其一)
龚自珍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②。
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③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④,江东久陨少微星⑤。
平生不蓄湘累⑥问,唤出姮娥诗与听。
【注】①本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作者第四次会试落榜,夜坐难眠,遂有此篇。②青冥:天空。③帝坐:亦称帝星,指北极第二星。④奇女气:《汉书·外戚传》记载:“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⑤少微星:星名,这里指有才之士。⑥湘累:指屈原。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题目后立即将视野转到无垠的夜空,借此来思索宇宙与人生,展现出广阔而深邃的诗意图景与哲理意蕴。
B.颔联中的“一山”与“丘陵”形成鲜明对比,表面上看是遥望黑夜所见,实际上是展现作者心灵的“夜色”,想象奇幻。
C.颈联主要是借“塞上”与“江东”之景抒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时政,尤其是对人才问题的见解和看法,独具匠心。
D.尾联直抒胸臆,既然问天无效,诗人就不愿意再模仿屈原向天发问,而是深情呼唤出月中嫦娥来尽情倾诉自己的心声。
4.这首诗与《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同为龚自珍的作品,但情感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中作四截句(其二)①
龚自珍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②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已亥杂诗(其一百七)③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注] 截句,就是绝句。此诗作于道光七年,龚自珍36岁,中举十年还未考上进士。②《周易》中卦的阴爻称“六”,阳爻称“九”,六九指阴阳、天地。③这组诗作于道光十九年,作者厌恶仕途,辞官离京。
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意为诗人长久漂泊在外,虽然黄金般的年华逝去,头发变白,但真纯的童心犹在。
B.第二首后两句意为诗人壮年后与世周旋,具有痴心与种种狡黠,童心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回己身。
C.第一首诗虚实结合,以虚笔描绘了诗人在梦中看到月光映照下,四周花影如潮的汹涌起伏的景象。
D.第二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少年”与“既壮”的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少年时代的怀念。
6.请比较两首诗中的“童心”有何不同。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丑奴儿令
龚自珍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①。
【注】①金字经:指佛经。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回忆以往生活所作,上片首句中的一个“沉”字,表明思考之深,奠定了全词深沉的感情基调。
B.“才也纵横”极言才能之大,“泪也纵横”,极言悲哀之重,两相映衬,词作的悲伤意味立刻显现。
C.词的前四句,通过词人的所作所为,具体描述了他的坎坷经历;凭借词人的所思所感,又展示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D.下片首句承上续写个人生活之悲:春天又到,自己却连一个关心的梦都做不成,借以说明理想落空。
8.下片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变化
五、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漫感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①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9.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10.“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秋心
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注:作者作此诗时,已是屡试不第,而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也相继去世。
11.请结合全诗简析“秋心”的具体内涵。
1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二联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B“运用对比手法”错。并无对比。颔联说“名流”中之官场,既有手柄大权、铜气熏天之“牢盆狎客”,亦多团扇麈尾、高谈阔论而百无一能之贵介子弟,这两句并未形成对比。
2.①本诗表达了对文人士大夫的讽劝,义士难觅的悲哀,也表达了对清朝廷的愤怒不满之情。②《己亥杂诗》寄希望于清朝廷,改变成规,大胆革新,选拔任用人才。
3.C“颈联主要是借‘塞上’与‘江东’之景抒情”错误。颈联作者借用少微星的典故,表现对人才不被重用的无奈之情,不是借景抒情。
4.①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伤心郁愤以及对当朝统治者的指责与失望。诗歌呈现出沉郁、悲愤的感彩。②《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与献身精神。诗歌呈现出积极、高亢、充满斗志的感彩。
5.A“虽然黄金般的年华逝去,头发变白”理解有误。第一首中“黄金华发两飘萧”指自己黄金散尽,青春已逝,事业无成。
6.第一首:①童心未消,在梦境中具化为比海潮还汹涌的花影,表现诗人虽求仕未果,光景窘迫,但壮志犹存的昂扬追求;第二首:童心消逝,只在梦中返回,表现诗人历尽人事,穷于周旋后,对失却少年单纯真实的惋惜怅恨。
7.C“词的前四句,通过词人的所作所为词人的所做所为,具体描述了他的坎坷经历”的表述错误。没有具体说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没交代其坎坷的经历。只是笼统概括地陈述自己十多年以来一事无成,空怀凌云壮志,却屡遭挫折。
8.①“自忏飘零”写出了十五年来词人劳苦奔波,怎奈一事无成,而今想来后悔不已,情绪落寞低沉;②“不信”二字,又表达了词人心有不甘、意欲奋发的强烈愿望,情绪顿时昂扬;③然而现实无情,挣扎无功,无奈只能通过拜佛诵经求得心安、解脱,情绪归于平静。
9.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并不能传达出忧愤悔恨之情。
10.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11.“秋魂”指好友之魂,第二句表现了对去世好友的悼念之情;“气寒西北何人剑”一句暗含着作者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声满东南几处箫”一句显示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12.象征(比喻)手法,通过写自己佩戴郁金香、古玉,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卓越的才华。(漠漠郁金、亭亭古玉,都喻指美好的品德)变抽象为具体,使美德形象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