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是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水圈和水循环,对陆地水体以及各种水体间的转换和关系以及有了一定的掌握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一是介绍陆地水体的组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阐述了河流与其他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本微课重点探究难点河流水和湖泊水的补给关系,通过资料、图表分析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关系,理解湖泊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据洞里萨湖区域地图以及气候图等分析河流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关系。
2.据洞里萨湖图文材料等分析河流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关系的规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洞里萨湖相关资料的学习,分析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理解河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河流和湖泊之间的相互关系。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洞里萨湖丰水期和枯水期时浮村的景观图片,洞里萨湖的简介。
问题探究:洞里萨河和洞里萨湖补给关系
资料: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又称金边湖。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呈长形位于柬埔寨的心脏地带。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每年枯水季节,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补充了湄公河水量的不足,这时湖面长150千米,宽30千米,面积2700~3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除湄公河外,洞里萨湖的补给主要靠周围汇入的河流,其中主要河流有森河、斯伦河、蒙哥博雷河、马德望河、菩萨河等。每当雨季来临,湄公河暴涨之时,汹涌的河水又经洞里萨河倒灌入湖中,从而减轻了湄公河下游的泛滥 。此时洞里萨湖湖面扩大到 1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 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常10米以上,最深11.5米。
季节性洪水多发生在 ,河流处于 ,洞里萨河的流向是
,补给关系是 ;在枯水期时,洞里萨河的流向是 ,补给关系是 。
总结归纳: 河流与湖泊相互补给关系示意图
说明湖泊对河流流量的作用是 。
当堂反馈:
下图为北半球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甲图中河流AB段为“地上河”,乙图中河流8月份流量最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是____,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是____,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____。(填序号)
板书设计: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河流与湖泊
练习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如图)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承接五河,连通长江,属于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湖泊,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域面积变化大。2022年夏季以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南方持续干早,江西省局部出现重度干旱。与水域面积最大时相比,目前鄱阳湖水域面积缩小了九成以上,湖床裸露,导致水禽、鱼类遭受重创,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022年国庆节前后,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南昌市出现沙尘天气。
试简单绘制鄱阳湖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与长江的相互补给关系示意图,并分析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水域面积变化大的原因。
解析:作图如下:
原因:夏季为丰水期,降水多,湖泊获得的雨水补给多,周围河流入湖水量大,夏季长江干流水位较高,河流水流向湖泊,此时湖泊水域面积增大;枯水期,流域降水较少,长江干流水位开始下降,鄱阳湖的水体流向长江,湖泊水域面积减小,因此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域面积变化大。
四、课后反思
本微课的教学设计以洞里萨湖与洞里萨河相互补给关系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联系必修一已有的知识储备,并结合图例课件,掌握河湖水间的补给关系,理解湖泊对河流水体的调蓄作用,激发学生保护湿地的意识。